日前,定海区长白岛上,太平洋海工船坞西侧,一台约半个集装箱大小的超高压水泵正隆隆作响。不远处的仿照试验板前,宽约1米的两轮小车紧贴着船板灵巧攀爬,通过超高压水泵产生的水压进行除锈作业,而工人只需手持遥控器进行远程操控。
“这便是我们提升产能的秘密武器——超高压水除锈机器人。”王江先容,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物流运输受限,原材料紧缺,工人无法及时全部返岗,而年前签下的订单却拖不得。
太平洋海工“请”出超高压水除锈机器人,用新技能减轻对原材料、劳动力的依赖。王江先容,公司共有16台机器人和12台超高压水泵,可适用于不同位置的除锈作业。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近年来,太平洋海工致力于绿色修船,去年9月与舟山本土高新技能企业——年夜德流体科技(浙江自贸区)有限公司成立机器人推广小组,并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研发超高压水除锈机器人。年夜德流体科技董事长庄正印算了笔经济账,在利用本钱与传统喷砂工艺持平的条件下,该机器人除锈效率提高2至3倍,而前期投入不到同类入口设备的四分之一。
在12个小时的机器人作业下,长335米、宽43米的希腊籍NAVARINO集装箱船完成外板除锈并通过验收。“环保!
高效!
”这是该船船东机务的高度评价。
“机器换人”,令太平洋海工突出重围。据先容,今年该公司将连续加大绿色修船力度,争取实现从一艘船到全体船坞的机器人作业。此外,根据船舶维修周期及单船工程量,合理调配施工职员,对修船操持及设计进行工序前置,提高修船质量,最大限度开释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