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车出发一起前行,茫茫天宇下,视野中的天山总是如影相随。穿过天山大峡谷,路途渐缓,面前样子容貌大变,刚才还是陡岩绝壁,此刻却已是山净水秀了,大龙池和小龙池就像两颗镶嵌在天山的残酷明珠,像极了天山雪水流下的最碧透的一滴泪。
虽是8月盛夏,路边仍有积雪,我们真切感想熏染到了半日春夏半日冬。这里十里不同天,一步一换景,我们也一段一停车,恐怕错过了一处美景。每每停车,我都迫不及待地跳出车外,深吸一口浓绿的气息,眺望四周,全体人都伸展了起来。
独库公路上行驶的不仅有车辆,还有牛羊。这里的动物并不怕人,它们慢悠悠地在路边或是路中心闲逛,飞驰的车子也要为他们放慢脚步,它们才是独库公路真正的主人。
我们沿着217国道一起向北,面前的山谷中,独库公路蜿蜒九曲,公路的尽头,满面的青山绿水向我面前扑来。乔尔玛,位于横贯天山的独库公路与伊乔公路的交汇处,这里风景如画,随处可见湛蓝的天空、徜徉的云朵、飞行的雄鹰,周围的蒙古包炊烟袅袅,一派恬淡祥和的景象。
行进中,远处矗立着的纪念碑引起了我的把稳,险些所有途经此处的车辆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停下来,走向那座纪念碑,举头便瞥见“乔尔玛义士陵园”几个大字。
走进义士陵园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就走进了独库公路的历史:独库公路以独山子为出发点,由北向南沿奎屯河的干支流向天山深处盘旋上升,把南北疆1000多公里的漫漫长路缩减了近一半。从1974年到1983年,数万名官兵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超过了不可超出的山峰。
建筑过程中,均匀每3公里多就有一名战士捐躯,他们中最大的只有31岁,而最小的才16岁。后人在独库公路上建筑了乔尔玛纪念碑,思念那些为独库公路培植而献身的官兵们。
每一个走过独库公路的人都不会忘却这些筑路的英雄,每一个途经乔尔玛的司机也都会自发地来到纪念碑前,献上一捧草原上的野花,深深地鞠上一躬。
告别乔尔玛连续向北,穿过哈希勒根隧道后,我们忍不住再次停下车来,“哈希勒根”在蒙古语中意为“此路不通”,望着这四个大字,我们才知已经翻过了天山。虽然只有短短的340米,却让这句千古流传下来的蒙古语意成为了历史。直到此刻,我们才明白这条让古语落空的独库公路,背后有着多么悲壮的英雄故事。
快出独库公路时,天已经黑了,一起不知怠倦地欣赏美景,竟已到了午夜时分。夜里公路车灯光源渐少,夏夜新疆的星星特殊亮,站在这片星空下,觉着自己如此微小。大概,只要一片星空、一眼蔚蓝、一城灯火,那段关于它的少焉光阴便会在繁多噜苏的影象里变得深刻又独一无二。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旧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小时候读汪国真的散文,不懂他为何处处遗憾,如今看完一起美景,才知个中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