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有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在北大深圳医院去世,终年33岁。
据悉,姚贝娜早在2011年患乳腺癌,并接管了乳房切除手术。
但2014年乳腺癌复发,12月26日入住医院特诊科,前几日转入ICU进行抢救,究竟于近日不治。

美好的事物逝去,总是令人感伤。
作为在2013年《中国好声音》被人熟知的歌手,姚贝娜的罹患癌症经历在当时就得到了不雅观众们的同情与惊叹。
如今忽然逝世,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微博上有无数网友表达哀思。

评外评请让姚贝娜安静离开 休闲娱乐

《新京报》评论版在越日无限惋惜:“这位1981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曾得到无数光彩和辉煌的年轻歌手,并没有如她歌曲中所唱的那样‘狠下心,蹚过火,重生在缝补过的躯壳’,她走了,带着无数人的热爱和遗憾。

《钱江》更是不吝溢美:“一旦认清了你的爱,生命的意义便是环绕你的爱而旋转,姚贝娜为了自己的生命之爱而唱,在病痛的残酷中连续唱。
人们看到她的生命陨落却只能无可奈何的伤感。

《新周刊》微博引用了姚贝娜的歌词《心火》,此时此刻,再恰当不过:我是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总有美好要借我寄托……为了心 扬动怒,乐意豁出命去搏。
能令我去世而无憾的,才让我真快乐。
我的心 便是火,燃烧在每一首我唱的歌,听到的人为我证明了,这天下我来过。

如果哀悼能够一贯如此纯挚,那么天下上一定能够少却许多争端。
然而,不止一大波舆论纷争才刚刚开始。

“消费去世者”的边界在哪里?

在姚贝娜逝世当晚,就有称,姚贝娜停滞呼吸之后,深圳三位“伪装”成姚贝娜主治大夫的助手“进入太平间拍摄”(后澄清为进入临时手术室,拍摄眼角膜摘除)。
这种极度的“狗仔”行为,立即触犯了众怒。
微博上97%的网友投票“无底线,应该训斥”。

18日,深圳发布报歉声明,确认该报曾进入临时手术室拍摄眼角膜手术过程,称“当支属表示拍照欠妥时,当即删除了所有照片,此举得到姚父包涵”。

但批驳大潮不仅已不可阻挡。
《钱江》评论员高路说:“在姚贝娜这件事上,新闻伦理见告我们,你有宣布的权利,但没有打扰侵害家人的权利;你有守在门口打听的权利,但你没有闯进去,拿起相机一顿猛拍的权利。
尊重职业操守和人伦法理是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超出。

连一向给人以“高冷”印象的《公民日报》也揭橥评论称:“作为‘船头的瞭望者’,新闻肩负着分外的社会任务。
但在做出职业行为的每一瞬间,同样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屈服公序良俗。
即便面对的是"大众年夜世人物,也须要坚守底线,在知足"大众年夜众知情权与保护个人隐私之间,权衡取舍。

接着,连同进入太平间在内,娱乐媒体守候在病房外“等姚贝娜去世”,并提前预报姚贝娜将逝世的行为也一并挨批。
被称为“消费姚贝娜”。

《京华时报》训斥这是“娱乐至去世”:“一些人听风便是雨,拿别人的生老病去世制造病毒式传播,一方面知足自己“娱乐至去世”的低级意见意义,另一方面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微博上更是有一篇 “等着姚贝娜去世”的文章责怪媒体迫不急待地要“消费他人的不幸”。
对此,《钱江》的另一位评论员戎国强则反过来提醒“慎用道德这把手术刀”。
他说,读完有疑问:“假如姚贝娜病房外没有一个呢?假如报纸版面上没有关于姚贝娜的一个字呢?是不是就可以免受道德责怪了?”

戎国强认为这种责怪、讨伐的办法,是“诛心”: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方便,省力,被诛者旁边不是,去或不去医院釆访都该当被训斥,而自己永久精确,永久立于道德高地。

“利益交流”罗生门未平

只管“偷拍”被传得沸沸扬扬,但,在姚贝娜生前签约的华谊兄弟音乐,却在关注另一件事。

早在“偷拍”传出时,就有风传此举得逞是由于实行角膜移植的主刀年夜夫被“某”搞定。
而17日上午,深圳登出已同其他基金会联合设立“姚贝娜光明基金”的。
个中联合的干系公益组织里还包括为姚贝娜摘除眼角膜的年夜夫姚晓明的“晓明眼库基金”。

公益人士才让多吉在《新京报》撰文认为:“让人不得不疑惑:移植年夜夫姚晓明‘背信弃义’与‘某’的互助,大概是由于某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与移植年夜夫姚晓明互助成立“姚贝娜光明基金”以及为姚晓明供应募款的宣扬。

华谊音乐也在17日揭橥声明:“17日下午深圳在未经家人及公司理解及授权的情形下,擅自以姚贝娜光明基金的名义向社会召募捐款的行为,我们已与深圳第一韶光取得了联系,哀求他们立时撤销此公告。
姚贝娜家人及所属公司从未授权成立该基金项目,更未授权以此基金名义向公众年夜众募捐。

作为签约公司,制止以旗下艺人名义的利益攫取,倒也理所应该。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深圳》同时深陷两个漩涡(偷拍、成立基金),但华谊音乐的声明对“偷拍”一事只字未提。

不过,据搜狐总编辑吴晨光的微博爆料,深圳认为遭到了“造谣”:“来自靠近深圳高层的人士透露:……嫡伤悼会结束后,他们将公布深圳姚贝娜事宜所有事实原形,并保留对造谣者法律追诉的权利。
”“澎湃”认为,深圳若提出诉讼,华谊兄弟或成被告。

看来,这出“罗生门”还将连续。
无论结果如何,恐怕都不能免于再次造成侵害。

在娱乐媒体高度发展的本日,恐怕很少有名人能够享受如高仓健般由家人等“头七”之后才公布的报酬。
公众当然想理解娱乐明星的动向,死活也并非完备隐私的内容,故宣布本非失落宜。
然而如何在“消费去世者”与“宣布新闻”之间取得平衡,恐怕还费一番斟酌。
(文/邱天人)

外洋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外洋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深究法律任务。

公民日报外洋版精华,以及金台2号、侠客岛、学习小组、外洋网评、环球头条等独家栏目,尽在公民日报外洋版官网-外洋网微信(rmrb_hww),欢迎关注。
读者群:17980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