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邯郸市马头镇中大街146号,坐落着一座雕花拱券、古喷鼻香古色的民国商贸楼建筑,它曾是邯郸叛逆指挥部旧址。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主座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在这里通电全国宣辞职出内战,站到公民方面来。高树勋在邯郸(平汉)战役的关键时候率部叛逆,为我军迅速攫取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掩护我军各部队向东北地区开进起到了主要浸染,首创理解放战役期间国民党军大部队叛逆的先例,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
抗日战役胜利之初,国民党军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华北各解放区推进,企图迅速打通并掌握平汉线,合营其运输部队进入平津,进而盘踞东北。在充分剖析形势后,中共中心、中心军委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指示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阻击沿平汉线北犯之敌,掩护部队北进,同时以一部兵力截击沿同蒲线北犯之敌的后续部队。
晋冀鲁豫解放区处于晋绥、华东、晋察冀、中原解放区四面呼应之地,是华北的大门,计策位置极其主要。晋冀鲁豫军区只要卡住津浦、平汉、同蒲三线,就能置东北之敌于伶仃。因此,中共中心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在此打好平汉战役,阻击国民党军,确保我军“向北发展”。
1945年10月中旬,国民党第11战区孙连仲部,以3个军共计4万余人组成第一梯队,在第40军军长马法五和新8军军长高树勋的带领下分旁边两路,并以第32军为第二梯队尾随右路,重新乡沿平汉线强渡漳河,企图打劫邯郸,终极与胡宗南部会合。在我军武器装备和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指挥员审时度势,集中上风兵力,采纳了战役合围、分割围歼的战法,先在漳河南以弱示敌,诱使敌冒进,使敌不知不觉进入预设沙场并且陷入伶仃无援、补给困难、内部动摇的田地,进而迅速履行战役合围,形成了堵头、截尾、两翼夹击之势,终极取得歼敌2个军部3万余人的骄人战绩。
纵不雅观整场战役,计策上的运筹帷幄和战役战术利用得当是致胜关键成分,“军政并举”也是一个主要法宝。这个“政”便是对国民党军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发动政治攻势,成功争取高树勋叛逆。新8军退出沙场使国民党军兵力锐减,支配呈现严重缺口,军心动摇。我军则乘势由阻击转为追击,主力先在突围之敌必经道路东西两侧设伏,待敌突围时,设伏部队立即发起进攻,将逃敌一举消灭。
高树勋虽为国民党军高等将领,但肚量胸襟一颗明理爱国之心,主见和平,反对内战,并对蒋介石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内部排斥异己的行为表示不满和反感。对此,刘伯承、邓小平在进行平汉战役的同时,开展了秘密争取高树勋率部叛逆的政治攻势。
1945年10月24日,高树勋率新8军进占马头镇,同时也将新8军指挥部设在一座商贸楼里。随着战局的变革,高树勋越来越觉得到叛逆的主要性。就在总攻发起的同一天,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抵达马头镇与高树勋面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短长。此时,敌第40军第106师大部已被歼灭,第30军陷入伶仃,新8军与第40、30军的联系中断,且高树勋部已断粮,连续北上打到邯郸或退回新乡已无可能。在多方面压力下,高树勋终极带领新8军及河北民军等部共1.2万余人宣告“火线叛逆”。
高树勋率部叛逆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来朴拙的贺电:“树勋将军吾兄勋鉴:闻兄率部叛逆,反对内战,主见和平,凡属血气之伦,莫不同声推戴。特电驰贺,即颂戎绥”,并发起将新8军改编为民主建国军,任命高树勋为司令。高树勋叛逆虽是个体事宜,但毛泽东敏锐意识到这一事宜对瓦解国民党军战斗意志所起到的主要浸染。高树勋叛逆2个月后,毛泽东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区事情的方针》中,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为在全国解放战役中争取更多国民党官兵叛逆树立了榜样。这一运动无疑对国民党军队起到“釜底抽薪”的浸染,在之后的解放战役中,共有近170万国民党军队叛逆或投诚。
1983年10月30日,河北省隆重纪念邯郸叛逆38周年,邓小平亲笔题写“邯郸叛逆纪念碑”几个大字。如今,这座当年叛逆的指挥部旧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饱经沧桑,却承载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影象。(郑大壮)
来源: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