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古代的侠客到底有多飒?

经典咏流传丨深藏身与名在刀光剑影间侠者风仪令人肃然起敬 休闲娱乐

与侠客相逢于歌

感想熏染仗剑闯天涯的荡气回肠!

侠客行(节选)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剑走江湖,到处为家

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自古侠客皆如此

解民于倒悬,重义而轻生

舍生忘去世的他们在人们心中是英雄的化身

在古诗词中,侠客情结同样流传甚远

这次《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舞台上

一首李白的《侠客行》创造了一个诗酒江湖的天下

我们纵不雅观侠士群体,与英雄相逢于诗

领略侠客仗剑闯天涯的荡气回肠

在李白的诗中

提及“剑”的作品足有百余首

仗剑策马,快意江湖

人们心中的侠客大多如此

在这次舞台上

传唱人李斯丹妮通过畅快淋漓的说唱

展现了青年侠客剑指江湖时的斗志昂扬

舞台的设计也同样富有新意

光影和镜面的完美结合

适可而止地勾勒出诗中刀光剑影的氛围

使人大呼过瘾畅快

众人皆知李白嗜酒如命

“自称臣是酒中仙”

才高八斗,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然而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侠客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那时的他广交天下好友,任侠尚义

一度想成为游侠

仗剑骑马,快意走天涯

酒催使他的侠气更为自由

因自由而得以发挥更多的生命潜能

正是酒与侠的内外相通

造诣了李白生命之火的发达燃烧

在李白这首《侠客行》中

可以寻得许多关于侠客梦的踪迹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诗作从游侠的衣饰起笔

进而描写侠客无人可挡的豪迈气势

末了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

侯嬴、朱亥“二壮士”为例

阐明了“纵去世犹闻侠骨喷鼻香”的主旨

战国期间的侯嬴

到了70岁仍是看门小吏

但他胸中却满是雄韬武略

信陵君听闻此人,带着重礼前去拜访

侯嬴为了磨练他,便让他驾车招摇过市

信陵君没有怪罪他

反而让他成为自己的座上宾

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

赵国危在夙夜迟早

信陵君几次恳请魏王救赵未果

侯嬴便帮助信陵君拿到了魏王的虎符

又让他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朱亥要求帮助

待万事已定,侯嬴以年纪已高为由

婉拒信陵君与他一同杀敌的哀求

许下了将以自刎身亡报答其爱重之情的诺言

在信陵君击退秦军、抵达大营当天

侯嬴果真向北自刎了

不求大名而为解大困、救大难

这种国之大“侠”的英雄英气

在他身上展露无遗

在传唱人李斯丹妮看来

当今时期我们以是为的“侠”

早已不同于古时追求侠情仗义的侠客

而是那些拯救公民于水火的无名英雄

在那段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日子里

白衣大侠们逆行出征

以生命到差务,凭挚爱护苍生

这何尝不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侠义

在我国脱贫攻坚的道路上

那些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躬身为桥

为父老乡亲拔除穷根的扶贫干部

也是当仁不让的当代版侠士

侠的气度、精神与代价追求

早已融至我们的民族血脉,世代相传

区区单个“侠”字,分量却不小

它是空想,亦是目标

在人们心中有万钧重量

在当下的时期,侠被授予了不同的内涵

它不再须要去劫贫济富

它可以是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也可以是扶危济困

只要我们乐意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走在侠义道路上的行者

背负空想和义务去帮助他人

一同造诣当下更刺目耀眼的时期

(编辑 崔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