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丁菲、岳晓湄、王晓莲、于晓燕(均为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成员后人)
编者按
今年是“延安文艺漫谈会讲话”揭橥八十周年。80年前的五月延安,文艺漫谈会讲话如一盏明灯为新中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公民做事的”“公民生活是统统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统统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虔诚的代言人,他们的事情才故意义”……延安文艺漫谈会后,文艺气候焕然一新。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纪念文章,回顾当时盛况,启迪本日的创作。
1938年2月,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为首,徐特立、林伯渠、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同道共同发出倡议,成立延安自己的文艺学习和研究机构。1938年4月10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正式成立。在几年韶光内,鲁艺为延安,也为全国抗战前哨,培养了大批文艺干部。特殊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漫谈会讲话之后,鲁艺和延安的各文艺团体,兴起了新文化运动。他们相应延安文艺漫谈会讲话精神,深入群众,奔赴前哨,创作出了一大批精良的文艺作品。而出身在当时的舞台歌剧《白毛女》,无疑是个中最有划时期和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
“白毛仙姑”从民间传说到原创歌剧
1944年,西北战地做事团回到延安,带回一个“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周扬得知后,决定用它搞一个新歌剧,向党的“七大”献礼。
“鲁艺”版歌剧《白毛女》剧本封面资料图片
鲁艺先请文学系的教员邵子南写剧本。不料,他写出的本子只有文学性和诗性,而无戏剧性。殊不知,文学和戏剧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门类,结果因无法排演而不得不放弃。
于是,周扬就把此任务交给了戏剧系主任张庚。张庚立即把它作为戏剧系和实验剧团的主要任务支配下去。之后,鲁艺戏音(戏剧系、音乐系)部委员会研究确定,组成集体创作组和集体导演组,由鲁艺戏音部委员会委员王滨(原名“王斌”“王彬”后改为“王滨”,为鲁艺戏剧系的教员和话剧团导演)直接领导并担当《白毛女》集体创作组和导演组的卖力人。
“鲁艺”期间的歌剧《白毛女》剧照资料图片
王滨首先在剧团演员和戏剧系学生中挑选演员。凭借着对人选形象及特质的敏锐洞察能力,他安排出了最贴近剧中角色的演员表。当然,喜儿的人选最为主要。喜儿不但要形象好,还要有一定的唱功。林白的形象姣好,且歌喉甜美。她之前在王滨导演的《日出》中成功饰演了“鄙吝械”,让不雅观众印象深刻。以是,选林白饰演喜儿再得当不过。确实,数十场轰动效应的演出,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杨白劳的人选也很主要。王滨之前导演了《佃户》,与张守维互助过,对他有所理解,就选他饰演杨白劳。事实也证明他是杨白劳最得当的人选。
表示了来源于公民做事于公民的终极目标
在创作、排练过程中,碰着很多问题。由于是一部大歌剧,没有剧本,完备是在一个传说根本上,从零开始进行架构,创作难度可想而知。这对王滨来说是一次磨练。再者,由于大家都不知道新歌剧是什么样子的,以是走过两三次弯路。最初以说地方话和秦腔为曲调风格进行试验,都以为弗成。之后又试了一个方案,又失落败了。每一次都是王滨带领大家重新开始。经由负责总结,决定全剧不再采取方言,改用国语,因全国解放后就要面向全国不雅观众了。音乐,也不再以地方戏曲为素材,要以民间曲调为素材。
2021年,整理重排后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图为剧照资料图片
开始时,剧组的排练园地就设在鲁艺大院园地中。他们在露天场院里弄了一个大略单纯的舞台,下面用长木板和砖头搭成不雅观众席,这样鲁艺所有的教职员工,随时都可不雅观赏到《白毛女》的排练情形,也可以“七嘴八舌”。到了后期,全剧基本成形后,就进入了延安的小舞台上排练了。因鲁艺的门户始终都是开放的,老乡们闻声便相继而来地进来不雅观看,王滨和剧组的人都非常把稳搜集老乡和同道们的见地,不断进行修正。
最开始的剧本创作组的成员有王滨、陈强、王家乙、张成中、赵启杨和西战团的几个人。张庚、陈强、瞿维(作曲者之一)、于蓝、林白、韩冰等人都非常认同,王滨的生活阅历广,思维敏捷,主张多,来得快。由他来做总导演再得当不过。《白毛女》的作曲者包括音乐系的马可、张鲁、瞿维、向隅、李焕之、陈紫、刘炽等。王滨和作曲家们共同商定采取河北地方曲调《小白菜》为音乐素材来创作。音乐家们便创作出了主题曲之一,随处颂扬的《北风吹》。1944年,音乐系搞声乐的管林下基层采风后,随延安西战团回延安,带回了河北梆子《大登殿》等。管林的申报请示演唱,引起了正在创作《白毛女》的作曲家们的重视,因“白毛仙姑”的传说就产生于河北。卖力音乐创作的同道深入地向管林理解、学习后,便以河北梆子《大登殿》为素材,创作出喜儿上山后,对黄世仁充满仇恨,控诉阴郁的旧社会的大唱段。
在表现形式上,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虚拟演出手腕,布景用代表性的大道具加平面景,不设门窗,便可与虚拟的演出手腕相吻合。对付我国戏曲的演出程式,只学它节奏强烈、带舞蹈性的特点。由此可见,剧本组的创作思想进一步表示出《白毛女》来自于公民的生活,经由艺术加工后,又要高于生活的意愿和做事于公民的目的。
在延安连演三十多场受到极大欢迎
就在排练紧张进行时,创作组接到了临时任务,《白毛女》的创作被打断了!
这时,间隔党的“七大”召开已很近了。为了赶进度,就形成了紧张的流水作业,即创作出一场戏就排一场戏,为了尽快落实,剧组从文学系选来了刚毕业、二十岁的尖子学生贺敬之到剧本创作组。在王滨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当排练进行到末了一场“斗争会”时,贺敬之因过度劳累病倒了,以是他推举了丁毅(丁一)来写这一场的歌词。
终极,造诣了由贺敬之、丁毅(丁一)创作而成的永恒的经典《白毛女》。
“鲁艺”期间的歌剧《白毛女》剧照资料图片
当时,全剧时长达四个小时之久,喜儿的演出戏份大,险些场场都有。因过度劳累,喜儿的扮演者林白溘然病倒。此时,剧组排练已进入尾声,急需增长B角的喜儿演员,可随时应急补上。作曲家张鲁创造了演员王昆,在征得剧组的赞许后,王昆正式加入,成为喜儿的B角。为了赶进度,排练时喜儿仍由A角演员林白担当。
4月24日,“七大”开幕后的第二天,《白毛女》正式首场公演,并在“七大”召开期间每晚演出,一贯由A角林白出场。由于匆忙上演,剧团晚上演出,白天连续打磨作品,精益求精。6月10日,剧团要为中心领导和“七大”代表做正式演出,全剧团的人都十分愉快和紧张。但从鲁艺到杨家岭的途中,林白终因长期过度疲倦,经不住大卡车一起的颠簸,终极体力不支,剧组就临时安排B角王昆来演出,同样是掌声不断。再由林白连续演出5场之后,由林白和王昆两人一人一场轮流演出。
《白毛女》在延安连演了三十多场,韶光之久、场次之多在当时是罕见的,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对外公演时,每次不雅观众都达三四千人,很多农人跑十多里路来看戏。房上、墙上、大树上都站满了人。每次演出不雅观众大多落泪……
走向全国、走向天下的“白毛女”
《白毛女》成为了划时期的作品,被历史记载下来直至今日。险些每年都会有《白毛女》全剧或选段的演出或演唱。由此又衍生出各种艺术形式的《白毛女》,如京剧《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等;不仅在中国,国外也有了各种版本的《白毛女》,如日本松山芭蕾舞剧团演出的《白毛女》,还有捷克改编的话剧《白毛女》……
通过排演舞台歌剧《白毛女》,使编剧、导演、作词、作曲、演出和歌唱,乃至舞台、灯光、扮装等,原来履历丰富、阅历深厚的职员更加成熟,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颇有出息的青年人才。
1945年9月抗降服利后,鲁艺根据中共中心“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计策支配,率先组成各个文艺事情团奔赴东北、华北、晋冀鲁豫等地。艾青、江丰带队组成“赴华北文工团”,个中就有陈强、舒强、周巍峙、王昆、贺敬之和孟于等46人。同年12月,林白随其他队离开延安,辗转来到张家口,加入华北文工团,仍旧饰演A角喜儿。同队中喜儿的扮演者还有王昆、孟于,后来又有了郭兰英等演出艺术家。其余由舒群、田方、沙蒙带队赴东北。各演出队都带上了歌剧《白毛女》,便涌现了更多的喜儿扮演者。参与过《白毛女》剧目创作的人又对它进行了局部的修正和完善。在原剧组导演组排名第三的舒强也独立导演了《白毛女》全剧。
由于歌剧《白毛女》在多地同时演出,很快遍及到了更多的地方,还有许多地方通过各种渠道学演《白毛女》,因而《北风吹》等主题歌曲也随之广为流传。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1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