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22°45′55″,北纬30°13′47″,浙江舟山群岛海疆。
这个坐标,这片海疆,见证了中国渔民勇救盟国战俘的无疆大爱,人性光辉。
1942年10月1日清晨,日军战俘船“里斯本丸”号在中国舟山群岛海疆被美军潜艇击中。日军多艘船只赶到现场,却见去世不救,而附近的中国渔民则驾着木质渔船,奋勇救人。
“里斯本丸”号沉没海疆。新华逐日电讯冯源摄
舟山渔民救起了384名英国战俘,也戳穿了日军借刀杀人的毒计,但是仍有843名战俘不幸罹难,长眠海底。
80年过去了,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中国渔民和英国老兵已全部离世,但在侵略者的枪口刺刀下,大海的漩涡激流中所结下的这份朴拙情意,在两国的世代交往中更显坚韧。
死活营救
北京韶光,2017年10月2日上午,来自舟山和喷鼻香港的近百名社会各界人士来到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莲花岛,面向沉船海疆的方向,敬献花环、诵读悼文、抛撒鲜花、思念逝者……
海难中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时年98岁,他从英国发来信函:“我想向舟山的渔民衷心说声感谢,是舟山渔民在关键时候旋转了局面。”
伦敦韶光,2017年10月2日上午,在肯顿市场纪念碑,数十名英国军人代表、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家属和一些社会人士,在军乐队低沉的奏乐声中纪念“里斯本丸”号沉没事宜。
近年来,每年10月初,在相隔万里的舟山和伦敦,人们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2021年10月2日,在舟山的纪念活动现场,莫利的家人送来了纪念卡,题名是露娜·科西——老人已经去世,一岁的露娜是他的玄孙女。
第二天,在英国国家纪念植物园,由中英两国人士共同募捐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宜纪念碑落成。
这座大理石纪念碑,正面刻画了“里斯本丸”号沉没场景,记录了战俘营中的去世亡人数、所属部队徽标,背面详细先容了“里斯本丸”号沉没经由以及舟山渔民勇救英国战俘的业绩。
当天,莫利的家人替远在舟山的6个月男婴方正向纪念碑献上了花圈。“我们以拳拳之心祭奠,是为了永志不忘。”方正的母亲、舟山市民吴似真说。
她在中共舟山市委党校事情,从2017年起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纪念活动的策划和主持。
在每一次纪念活动现场,人们都会回顾起当年这场死活接济:
1942年9月27日上午,“里斯本丸”号从喷鼻香港深水埗码头出发,搭载了1800多名英军战俘和侨民,以及700多名日本士兵和平民。
10月1日清晨,未按国际公约安装红十字标志的“里斯本丸”号行至舟山群岛东面海疆,被美军潜艇“鲈鱼”号用鱼雷击中船尾。
日军多艘船只赶到现场,只撤离了自己人,还不顾战俘强烈抗议,将他们关在底舱。此后,部分战俘开始自救,他们撞破舱门,冲上甲板,但是日军开枪阻拦,并射杀多人。
10月2日清晨,附近的青浜岛和庙子湖岛(两岛今属普陀区东极镇)上的渔民,创造海面上有大船下沉,还有不同发色的外国人从海上漂来,立即划着木质渔船,奋勇营救。
他们先后出动小渔船46艘65次,终极救起384名战俘,并且在荷枪实弹的日军登岛缉捕战俘时,帮助个中3人暗藏下来。
这3人终极来到中国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向众人戳穿了日军企图借刀杀人,见去世不救的原形。
在一封致谢舟山的信函中,退役英军军官费恩祺(Major Brian Finch)表示:舟山渔民全都是出于自发的,抱着一颗善良的心,不分国籍和种族,在日本军队的枪林弹雨下把危难中的军人拯救出来,这行为令人由衷感激、敬佩及难忘。
2019年10月20日,“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后人在舟山向当年参与接济的渔民林阿根(已故)老人表示感谢。受访者供图
告慰先人
2019年10月20日,一批英国客人来到了东极镇,他们是“里斯本丸”号沉船事宜罹难者的后人。他们中有的已白发苍苍,有的需轮椅代步,但是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东部的海岛,来到先人长眠的海疆。
海面蔚蓝,白浪滚滚。罹难者的后人站在船头,泪流满面,将白色花瓣洒向蔚蓝的大海,告慰去世难的先人。
随后,一场简洁的纪念仪式在庙子湖岛的山顶举行。在英军安息号声中,罹难者后人向葬身东极海底的英魂存问,向罹难者生前军装像敬献花环,并在卡片上写下了思念的话语:“我虽未曾有幸理解你,但我永久思念你”“致我从未见过面却思念终生的父亲:愿你安息”“亲爱的爸爸,我怀念你”……
年过八旬的雪莉·班布里奇满头白发,随身带着一个保存无缺的黑发娃娃。这是她孩童期间父亲从喷鼻香港寄给她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父亲唯一的影象。
雪莉说,父亲的墓碑上只有一句话——“我们推测他在战役中去世在了中国东海”。她曾做过关于“里斯本丸”号的研究,写过很多信给幸存者,讯问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雪莉一行是应中国电影人方励的约请来到东极镇的。从2018年起,方励的团队开始拍摄制作一部反响“里斯本丸”号沉船事宜的记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联系了近200个战俘后人的家庭。
方励创造,许多罹难战俘的儿女由于从小失落去父亲,终生都活在对父亲的思念中。有些人的家族墓地中虽留有罹难者的位置,但里面却是空坟。
“在互换中,他们表达出强烈的意愿,想要来到中国舟山,来到‘里斯本丸’号沉没的地方进行吊唁。举办这场分外纪念仪式的想法,便是这样产生的。”方励说,他希望以此提示人们永久不要忘却历史。
2005年以来,舟山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整理“里斯本丸”号事宜的干系档案、渔民口述、接济名单等史实材料,随着历史档案的开放,中国学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事宜史实逐渐清晰。
在舟山,不少热心人士一贯在致力于发掘、整理干系史实,思念罹难的二战盟军战士,纪念大胆的渔民。浙江海洋大学普陀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胡牧便是个中一位,他也是“里斯本丸”号沉船纪念活动的紧张发起者之一。
2005年8月18日,英国老兵查尔斯·佐敦在“里斯本丸”号沉没处向殉难者献花。新华社资料片
2005年,天下反法西斯战役胜利60周年之际,胡牧首次有了祭奠“里斯本丸”号事宜盟军罹难者的动机。
在去往东极镇的客轮上,他和几位研究“里斯本丸”号沉船事宜的老友征得了船长的赞许。客轮驶入“里斯本丸”号沉船点位,船长拉响汽笛,所有人就地默哀一分钟。同行的历史学者宣读纪念文,并将纪念文装入漂流瓶投入大海。他们的活动也得到船上客人们的支持,客人纷纭走到前舱甲板上,肃立参加纪念活动。
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纪念“里斯本丸”号的行列中来。舟山著名字画家倪竹青生前曾向莫利赠予“中英友情长青”的墨宝,两人还曾互致生日贺信;舟山本地匠人为莫利、贝宁菲尔德两位“里斯本丸”号幸存者制作了东极石石雕作为生日贺礼;一些民间热心人士还希望,在东极镇直立“里斯本丸”号海上营救场景的纪念雕塑……
“中英公民之间在战火中结下的友情,是最稳定和最宝贵的。”胡牧说。
经久弥新
舟山渔民大胆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动听业绩,是中英在第二次天下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主要见证,也是两国公民结下深厚情意的历史佳话。
这份情意,经历80年,在一代代人的纪念和交往中生出新的枝蔓。
莫利的玄孙女露娜刚刚在英国度过两周岁生日。吴似真早早从舟山寄出了一套精心挑选的小汉服作为生日礼物。她还准备了一张电子贺卡,和一岁半的儿子方正一起在露娜生日当天送上了祝福。
“露娜正好比方正早出生6个月。我和莫利女儿维尼约定了,带着方正去英国探望他们,他们若是来舟山,也一定会带着露娜来。”吴似真说。
吴似真在2017年的纪念活动中与莫利一家结识。他们常常彼此问候,分享孩子发展照片,互赠生日礼物、新年礼物。
在2020年,方正还未出生时,维尼曾按照中国广东习俗,给吴似真肚子里的孩子赐福:取名“妖冶”,由于孩子将在阳春三月出生。同一年,露娜满月,收到了吴似真邮寄的虎头帽、红肚兜、虎头鞋。今年春节,方正在中国穿上了维尼寄来的小老虎套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吴似真说,两家人的友情小船正启航。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东极镇“里斯本丸”号沉船事宜展厅接待了近两万人次游客。这是目前海内唯一以“里斯本丸”号事宜为主题的展馆,展厅内,英国战俘利用过的饭桶、脸盆、药罐、油灯、餐具,临走时留下的瓷砖、木梯都被精心保存下来。
“很多游客特意带着孩子来参不雅观,他们对‘里斯本丸’号的历史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东极镇文化站站长梁银娣说,而她的父亲梁奕卷当年也是接济的亲历者。
不久前,再次来到青浜岛的舟山作家孙和军,意外创造有两拨准备实地探访小湾洞的游客。小湾洞是岛上一个三面临海、深约两米的暗藏小洞,除了当地人,很少有人能够找到洞口。当年,三名英国战俘正是被渔民们藏在岛上的小湾洞中,才有幸躲过了日军的缉捕。
“游客们通过新闻宣布、书本等理解那段历史后,渴望去亲眼看看小湾洞。‘里斯本丸’号的故事正传播得越来越广。”孙和军说。(朱涵、冯源、崔力)
来源: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