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盟主徐偃王墓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西周时徐国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建都徐城(今宿迁市泗洪县),其墓在泗洪县陈圩乡张墩,另一说为半城镇穆墩岛,半城为徐首都城,穆墩原为“墓墩”。
西汉历代泗水王墓
三庄汉墓为西汉泗水王刘商及其后历代泗水王陵,泗水国自汉武帝时设立,至王莽夺汉时被废。时辖三县,统领了今泗阳大部,沭阳、泗洪、宿城部分地区,历时125年。
汉代名臣朱买臣墓
朱买臣为西汉名臣,累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少时家贫,砍柴犹不忘读,其妻羞而乞休,买臣无奈休之,后得同乡严助推举入朝。戏曲《买臣休妻》传唱两千多年,针言“背叛不收”亦由此而来。其墓在泗洪县重岗山西北,泗县朱王村落及老濉河以东。
东吴后主孙皓墓
孙皓为三国期间吴国末代天子,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其墓在泗洪曹庙乡北凤凰墩,以前有好事者掘之,见石门紧闭,欲再掘,闻内有声,惧而止。
东吴丞相陆逊墓
陆逊,三国时吴国丞相,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看重。深谋远虑,忠实刚直。生平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方志记载其墓在泗阳县城厢西五里,清末民初,陆城一乡建奶奶庙时,挖到石碑及棺,上书“东吴陆大将军之墓”,奶奶庙西原有陆垒庙,故老口耳相传为陆逊墓祠。今苏州娄门外五里有陆墓乡,传为陆逊墓,以此为名。历史久远,难从考证。
唐大将薛仁贵墓
薛仁贵为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修村落(今山西河津市修村落)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唐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善策息兵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军事传奇,功绩赫赫。其墓在泗阳县穿城东二里,青石累累。
唐郧国公殷开山墓
殷开山,唐开国大将,唐高祖年间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进爵郧国公。其女殷温娇为唐三藏之母。其墓在泗阳县穿城与张家圩之间砂礓河的殷墩。清道光年间,村落民倪金雷闻墩中有宝,掘之,得古头盔一具,宝剑一柄,上锈刻“殷开山”三字。今殷墩附近有多户殷姓村落民。
南宋太尉刘世勋墓
刘世勋,桃源崔镇人(今泗阳县众兴镇程道村落),招兵买马,加入岳将军,直至官封太尉。宋绍兴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刘世勋逝世,葬于县城西侧小桃州上。清乾隆天子沿运河南巡驻跸桃源,亲笔写下:“大宋敕封通天彻地刘真君之墓”。地方官员精选巨石,镌刻成碑,立于墓前。文革期间,碑被毁,现在的碑是刘世勋后人出资新建的。
南宋抗金名将魏胜墓
魏胜,宿迁人,南宋名将,出身田舍,从前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天子完颜亮出兵南侵的时候,他率军三百,收复海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去世。宋朝追赠其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其墓在陆集、郑楼境内,有传言在陆集街西北约1公里,蔡李庄西、斗渠旁,笔者未曾亲往,不敢断言。其地原传为蔡阳墓,同治《宿迁志》、天启《淮安府志》皆云蔡阳墓即为魏胜墓。
明三部尚书金纯墓
金纯,字惟人,号德修。今泗洪县龙集乡应山村落人。祖上世代行医,是泗州有名的医道之家。自金纯始,方由其父金文炳令其入学攻读儒书。金纯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明洪武二十五年,经乡学、州学以精良的成绩贡(选拔)进太学。金纯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历任三部( 礼部、 工部、 刑部)尚书,生为 太子来宾,卒赠山阳伯。在工部期间,参与建筑紫禁城、浚通京杭大运河。其墓在泗洪县龙集镇应山集。明正德年间,武宗 朱厚燳年年遣官到泗州应山集敬拜金纯。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泗州知州桂守祥,为他裔孙赎田四百亩,以供祠祀金纯之用,又在泗州城内建造“金公祠”。
清民族英雄杨泗洪墓
杨泗洪,生于1847年,宿迁城彤华街人。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在战役中屡立战功。光绪十五年升任镇标左翼统领, 后任台湾镇总兵。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此时的杨泗洪任刘永福黑旗军的副帅,拒不实行清廷撤回的命令,率领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被誉为\公众黑虎将军\公众。1895年8月殉国,时年49岁。后杨公之婿陈金华扶柩返里,所经之处,百姓无不拥途祭吊,挥泪致哀。灵柩运回家乡后停放在宿迁马陵山顶真武殿内,祭吊三日,后安葬在宿迁城南东关口的运河西堤下。
彭雪枫墓
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等将领,精彩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创建苏皖革命根据地,1944年中流弹,不幸殉国,是抗日战役中新四军捐躯的最高将领之一。其墓在泗洪县半城镇西郊。
原中共山东省委布告吴苓生墓
吴苓生,字松仙。1899年出生于沭阳颜集乡。1911年在沭城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镇江中学。1919年在北京汇文中学(后改为汇文大学)读书时,曾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布告。1930年2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吴苓生同道被杀害,捐躯时年仅32岁。其墓在沭阳县义士陵园。
革命义士江上青墓
江上青,江苏扬州人,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打击,壮烈捐躯,时年28岁。其墓在泗洪县义士陵园。
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