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挂职扶贫干部在查看魔芋成长情形。
(资料图片)

“茶山茶海绿油油,采茶姑娘茶山走……”

小康就在青山叠翠间公安部定点帮扶贵州普安兴仁摆脱穷苦 汽车知识

清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江西坡镇细寨村落空气格外清新,半山坡的茶园上空云雾环抱。

村落民罗明珍戴着笠帽、背着竹篓忙着采茶,布满皱纹的双手快速高下翻动,竹篓里很快就铺满了一层新鲜茶叶。

“我种了40年茶了,今年清明茶就卖了4万多元。
”聊起茶叶,66岁的罗明珍边说边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满满的都是自满和幸福。

一村落一家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罗明珍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视频,是在首个中国公民警察节她到北京录节目时拍摄的。
聊起这件事,罗明珍很激动,语速加快:“我们受了党的恩,在公安部的帮扶下日子超越越好。

细寨村落,世代种茶。
过去,由于村落民栽种的都是低代价的老茶树,茶叶卖不上好价钱,日子过得很困难,更有大量茶园长期处于失落管状态。

改变,是从2017年开始的。

那一年,为支持普安红茶家当发展,公安部在细寨村落援建了茶园,并帮助村落民改种黄金叶等优质品种茶树。

“以前的茶叶鲜叶才卖五六元一斤,现在换了优质茶树,每斤能卖到50元。
”与茶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罗明珍创造,小小的茶叶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叶”,“背着小背篓,在茶园摘半天就能卖几百元。

不仅罗明珍,其他村落民也都尝到了甜头。

“村落民在茶园采摘茶叶和帮助打理茶园就能赚到劳务费。
”细寨村落村落主任罗祥高兴地说,“老年人不用出远门,就在家门口,一天采茶能挣200元钱。

“家当托起村落民的幸福小康梦。
”公安部扶贫干部、挂职普安县副县长的孙安飞先容,公安部已援建茭白、乌金鸡、黑山羊等特色栽种养殖项目几十个,因时制宜帮助发展特色家当,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小康根基。

在普安县兴中镇辣子树村落,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援建的乌金鸡生态养殖基地内,已养殖乌金鸡1.6万只,每年可出栏3批4.8万只;

在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落,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援建的果园里,7000余棵砂糖桔长势喜人,只待结下累累硕果;

在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落,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筹集资金百余万元,培植了一个集加工、仓储、发卖于一体的薏仁米产后做事中央……

拜访创造,在公安部定点帮扶村落,“一村落一家当”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并在发达发展中。

家门口就业,易地迁居户住得下有盼头

“哒哒哒……”

普安县九峰街道龙溪石砚小镇扶贫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发出清脆的响声,工人们负责仔细地做动手工活。
在车间的一角,王英闇练地用缝纫机赶制箱包。

“自从开办了这间扶贫车间,我也能在家门口上班了。
”王英居住的龙溪石砚小镇是普安县最主要的两个易地扶贫迁居安置点之一。
2020年,公安部在此援建了扶贫车间,着力帮助易地迁居劳动力及周边穷苦劳动力就近务工、稳定增收。

今年春节结束,王英没有返回已经待了数年的广州,而是来到离家不远的扶贫车间打工。
经由培训,现在她一个月能拿到4000元人为。
随着技能的不断闇练,计件数还在不断增加,人为也有再上浮的空间。

“挣得不比表面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两全其美。
”王英脸上泛着光彩。

间隔龙溪石砚小镇扶贫车间数十里外,专车司机陆久荣趁没有新订单,抽空把车洗得干干净净。

“车是我的宝贝,靠着开专车,每个月能赚5000多元。
”陆久荣说,他的车并不是自己购买的,而是由“一车一人一家庭”扶贫专车项目免费供应的。

公安部扶贫干部、挂职兴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齐朝栋先容,2020年,公安部折衷社会爱心企业,以“供应一辆合规资质的网约车,办理一个穷苦人口就业岗位,助力一户穷苦家庭彻底脱贫”为思路,协力开展“一车一人一家庭”扶贫专车项目。

“能在家门口就业,真是没想到。
”陆久荣说,刚搬到易地扶贫迁居安置点时,由于附近就业机会比较少,一家人进了城,生活却陷入窘境。
正在他发急万分时,听说了“一车一人一家庭”扶贫项目,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报了名。

如今,陆久荣每月能挣5000多元钱,“不仅从山里搬出来住上了大屋子,现在还能开车挣钱,日子真是超越越有盼头!

为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公安部还引进两家被装生产企业,援建家禽屠宰冷链厂、茶叶加工厂、手袋厂等扶贫车间,帮助2000余名迁居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安然有保障,老百姓越来越有幸福感

5月14日,是普安县茶源街道纳茶社区的赶集日。
街道两旁挤满了卖日用品和瓜果蔬菜的摊贩,身着布依族服装的妇女三五成群,格外抢眼。

一公里外,江西坡派出所纳茶警务室指挥室,一块宽大的屏幕上显示着集市的实时情形,2名警务职员正密切关注着。

“这是公安部援建的智能安防系统,具有人口管理、风险预警、做事民生、信息采集等功能。
”纳茶警务室主任刘燚先容,“投用不到一年,我们利用系统破获刑事案件2起,查处治安案件20起,救助做事群众30人次,开展视巡视侦210余次,完成各项活动安全保卫任务13次。

安然是小康社会的基石。
公安部始终把安然帮扶作为定点扶贫的特色亮点,精心组织推出一批涉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培植、治安信息化培植、公安派出所培植、特巡警军队培植、保扎营业等方面具有公安特色的帮扶项目,投入资金帮助当地公安机关更新警用设备、改造办公用房、开拓运用系统、开展民警培训,助力当地公安机关提升掩护安全稳定、做事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走进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落,山峰叠翠,一群群黄牛在山坡上啃食着青草。

走近创造,每一头牛的耳朵上都带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牌子。

“这是牛耳牌,能够准确定位牛的位置。
”岁末年初偷牛盗马案件有所举头,公安部挂职扶贫干部田智折衷当地公安机关全力侦破案件,帮忙州公安局推广安装牛耳牌等举措,保障群众财产安全,“在第一布告岗位上,更要充分发挥公民警察的职业上风。

棉花村落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为担保村落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田智争取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帮扶资金39.75万元,用于太阳能路灯工程项目。

“灯亮了,心也亮堂,有安全感。
”夜幕降临,盏盏路灯点亮深山,劳作一天的村落民陆海慢悠悠地走在归家的路上。

温顺灯光下,贫瘠与富余的更替,把一个新梦延伸在棉花村落错落有致的村落舍里,延伸在黔西南的青山绿水间……

(作者:宋灵云、覃苗苗、罗延武)

手记:换了人间

接到前往贵州省普安县采访的任务时,我充满好奇与期待。

2019年5月,我曾在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落蹲点采访。

彼时,脱贫攻坚风起云涌。
棉花村落里,村落民们忙着修路、厕改造厕所、种果树……

两年过去,棉花村落怎么样了?

再次走进棉花村落,我看到了一个座焕然一新的村落落:干净的水泥路两边,太阳能路灯整洁排列,三角梅在房前屋后迎风绽放,不远处的山坡上,穿着民族衣饰的布依族妇女正忙着为砂糖橘桔松土、除草……

“棉花村落不再是之前的棉花村落了。
”村落民陆大姐笑声豁达,“这都要感谢田布告。

陆大姐口中的“田布告”,是公安部扶贫干部、挂职棉花村落第一布告的田智。

田智清晰记得第一次进村落的环境,:“泥泞的土路被牲口的粪便覆盖,开始我还踮着脚尖探求能够落脚的干净地方,当我意识到不现实后,心一横,豁出去踩着走了。

“以前一双鞋三年穿不坏,现在一年坏三双。
”两年多过去了,田智沾满泥土的双脚早已走遍村落寨的角角落落。

养黑山羊、种砂糖橘桔、修家当路、建文化广场……在他的带领下,村落民们干劲十足,曾经贫瘠的村落落也迎来俏丽蜕变。

“现在条件这么好,真不敢想象不到以前是道路坑洼泥泞、屋子破旧矮小、厕所透风漏雨、牛羊就睡在床边下的日子。
” 棉花村落村落委会主任韦光亮道出了村落民的心声。

在国家扶贫政策助力下,在公安部帮扶下,短短两年,这里换了人间。

黔西南——这片曾经的贫瘠之地,而今已成沃土!

(作者:宋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