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字
文/程志海
我从小爱字,爱看字记字写字。放学回家,喜好一个人坐在房檐下看书写字,不爱跟同龄人一块玩耍,为此,母亲常说“这娃便是一个‘独活虫’”。小时候家里穷,本子都是用来写正式作业的,练习写字只能用手在地上写。写字时,回忆老师讲的笔画顺序、读音及音调、该当把稳的问题,一笔一划循规蹈矩,不敢有半点马虎。学会查字典后,每一个课文和课外书本上的生字,我都要先查清楚读音、笔画和意思再记再写,绝不放过。这种深钻细研的习气,引领我的语文成绩不断提升,一贯名列前茅,尤其是识的字比同学要多,很早就能阅读成人书本了。由于字写得好,学校的板报都是由我来设计完成。
逐步终年夜后,我开始仿照老师教的方法记难认的字,比如拆字法,仿照“赢是亡口月贝凡”,用“半互米、半絲艹(草)”来记“彝”字,比如局部法,仿照“己开已半巳封严”、“戊空戌平戍一点”,用“丐正丏不正”来分辨“丐丏”两字,许多生僻字、近形字也迎刃而解。外出旅游,最爱留神的是景点上的各种墨迹和刻铸笔墨,一字一句揣摩其写法和意思以及表达出来的意境。不爱给自己摄影,只爱给字摄影或与字合影,照片拿回家,再细细研习这些字的书法之美,体会这些字放在景点的妙处。一场旅行,常常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说看景不如说是看字,景点没记几个,景点上的字倒是清清楚楚。
还记得我高考那年,作文题目是“习气”,让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我自然而然就想到自己从小养成的爱“胡写乱画”的习气,这个看似毛病的小习气,却玉成了我认字多、写字好、文笔顺的能力,以此阐明莫要轻视习气,更莫要轻易丢了好习气,只要坚持,前面一定有惊喜等你,那是你日积月累的果实。作文中写到了小时候的几件事:在邻家瓜地用指甲在瓜皮上刻字,影响卖相而遭人臭骂;在自家刚刷白的墙上涂画关公而挨父亲的打;小学四年级时,根据自己当红小兵站岗放哨,截获一名偷生产队麦穗的妇女这个经历,自写自画了一本只有七页的“小人书”,在教室上传看了几天后,终于因影响教室秩序被老师创造,受了批评也受了表扬鼓励。后来模糊约约听人说有这样一篇作文得了高分,自己就自行对号入座,暗自高兴了几天。
我有幸成长在陕西这块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让我无时无刻都浸润在笔墨文艺文化文明的氛围之中。读过古人“考虑”用字的佳话,看过墨客“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故事,背过“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的评语和“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神童诗,也抄过鲁迅师长西席“汉字有三美”的名句,每一次的吟诵记写,都会“犹之惠风,荏苒在衣”,有轻抚灵魂的痛快酣畅;走进白水仓颉庙,在二十八个鸟迹书前徘徊,我想到的是“天雨粟、鬼夜哭”的感天动地的场景,我也仿佛成了膜拜仓帝的子民,为结束结绳记事的鸿蒙混沌而激动不已;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这座肃穆凝重的殿堂里,我见到了泱泱大国名号的原始样子容貌,瞩目何尊上的“中国”两字,我多想摸一摸母亲沧桑的容颜,多想为她朗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地皮爱得深奥深厚”;徜徉西安碑林,穿梭于四千多块碑石之中,我在这些古茂苍虬的字迹上,看到了中华文明葳蕤勃发的活气。偶尔,我也会容身一隅,俯首低眉,向“二王颜柳、苏黄米蔡”请问书艺;站在乾陵无字碑下,我体会到字的神奇,碑上不着一划,却引千年遐思;流连于韩城党家村落的三处惜字炉,随着我脚步越走越深的是古人的内心,是古人从敬惜笔墨,到敬仰文人,再到敬仰文化的精神升华;每次到中国书法之乡三原县,看到满街的于右任草书,就像看到嫦娥飞天,广袖长舒,自由清闲,轻盈洒脱,美得旷朗清邈,风华绝代!
但是,于我自己,何以如此恋字爱字,却未曾负责想过。只是近一两年,随着年事和阅历的增长,这个问题才在脑海中时时闪现,答案也逐渐地清晰起来。
我迷恋字丰满深邃的内涵,它让我时候都有掀起新娘面纱的冲动。汉字“六书”,让字的涵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加之历史发展,字义流变,字的体态愈发宽博丰满。不学习、不研讨,你可能会像傻子一样一筹莫展。但是,只要你乐意靠近它,大概你可以从一个字中理解一段历史、悟出一个道理、节制一个方言、知道一个姓氏、熟习一味中药。我常常面字而坐,注目着它,我的视野就会云谲波诡,幻象丛生。有时,一个字便是一位儒雅诗人,彬彬有礼,殷勤地呼唤我靠近,向我展示他的满腹经纶;有时,一个字便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色彩红艳,多汁又富含营养,诱惑我去采摘品尝;一个字有时是一只受伤的小雀,蜷在低低的树枝上,倏然就唤起我的悲悯之心;一个字有时又是一个火堆,勾引我朝有光的地方奔跑。我常常惊诧于,字在历史的演化中,被先民派往不同的场合,它就会表达不同的意义,通报不同的信息,承担不同的任务。讴歌亲情时它温润如玉,柔情似水;赞颂河山时它华容婀娜,风采绰约;讨伐仇敌时,檄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披坚执锐的勇士;颁奖台上,它持重冲动大方,佛经禅本,它口吐莲花。每一次的涌现,它何曾有辱义务?连字成句,缀句成篇,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展现在面前。啊,伟大的字,我词穷矣!
我迷恋字多姿多彩的写法,让我心手双畅,快意驰骋。一个字单就书体,就分为篆、隶、楷、行、草等,同一种书体又有不同的分支,篆有大篆小篆,隶有古隶今隶,楷有魏楷正楷,行有行楷行草,草有章草今草。同一个笔画,篆隶楷行草写出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各有法度,各具风采。一个横划,篆法圆融平均,隶法燕尾飞扬,楷法紧缰勒马,行法简约灵动,草法上勾下连。羊毫书法又讲究笔法、构法、章法、墨法,若何运锋、若何结字、若何布白、若何处理字的穿插呼应避让、若何处理墨的干湿浓淡枯,规则繁多,法度森严。而这些只是去世的哀求,书写过程更有人“活的灵魂”的参与,让字有了精气神,有了流派,从而更加精彩纷呈。字因笔势的变革,才有了颜筋柳骨,人因感情的变革,才有了字的悲涩乐畅。能利用这些变革,你的字必定自成高格,你会“胸中千古思,腕下万里势”,从而完成一幅“立象尽意”、“载形咏美”的书法作品。一支羊毫就能搅动墨海万顷波涛,再算上其他的书写方法,那肯定难计其数了。我常常感叹:中国字的艺术是高入云真个山,顶峰在哪,谁也看不见。我也是山脚下一群群探路者中的一员,会为有时找到的一块碎玉而欣喜若狂,会为旅途的艰辛而迟疑灰心,但更多的是体验和享受出汗喘气的畅快感,也常常暗自鼓励自己,不要怕险要湿滑,橛橛梗梗,孜孜淑淑,就会越来越靠近山顶。
我迷恋字大度随性的表达,让我可以放胆探索,意见意义无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随万物任周遭。字的性情与水一样,温润随和,可以刻在骨上石上,可以铸在铜上铁上,可以写在竹上木上帛上纸上。载体授予字不同的韵味,骨上之字有朴滞之风,石上之字有冷峻之气,铜上之字有崇高之光,纸上之字有洇漫之美。字与载体完美领悟,相互造诣。字因载体多样,腿更长了,可以跑向更广阔的空间表情达意,字也因载体质地坚韧而龟龄,字词语义不断传承。或冰冷或去世板或柔弱的石铜竹帛因有字而变美、有温度、有生命、能说会道,受人重视,引人追捧。字的多变与柔和,让我一贯都有重塑它的希望。我用钢笔羊毫写字练书法,还用手撕字,为的便是用另一种办法来表现字的美,我把这种探索叫“手撕书法”,我还以字为素材进行漫画创作,画了不少与字形字义有机结合的哲理漫画。还用汉字设计图案,展示字的装饰美。我以为,这些都不是我有多大能耐,而是字本身的强大启迪浸染给了我灵感。我知道,还会有很多人受这种启示做着各种考试测验来表达汉字之美。但是,我却武断地反对以探索创新之名,行损字害字之实的行为,对那些丑化字、挥霍字、轻渎字的“丑书”和“江湖书法”,我会当面指斥,当众拆穿,呼吁人们共同抵制。
印光大师说:字为珍宝,远胜金珠。字是神奇的宝藏,而我又生性好静好奇好动手好冲破砂锅,童心未泯,这种适可而止的契合,正如“瞌睡儿遇枕头”,岂有不爱字之理!
后来,看了莫言的一篇短文,写的便是有关字的事。他说,父亲一贯教诲他们弟兄几个“一定要把字写好”,人长得丑,家生得穷,自己没办法,但写字这事完备是自己努力的事,不需钱不要财。我溘然就想:自己爱字迷字写好字,是否有一种原生的功利意识?或许这是一个穷汉娃在满是自卑的荒地里,捡拾到的一根自傲的稻草。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手撕字画作品—
作者简介
程志海:陕西礼泉人,现供职于咸阳市某机关单位,手撕字画探索者,漫画爱好者,有作品零散揭橥于《光明日报》及省市报刊杂志。
武功书院八一专刊特稿集萃——
往期精彩,敬请浏览——
散文丨夏收轶事(文/王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