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后沙 后沙 昨天
昨晚写一篇,引用了一部份“主教练达里奇的一封公开信”,等我整理好,挑完错别字,再通过审核,一发出来,我在别处看到一则,公开信是一名克罗地亚人冒名写的,发泄对克罗地亚现状的不满。于是在痛楚挣扎了五分种之后,整篇文章只能立时作废
空费劲,重新开始。
天下杯尘埃落定,曲散人终。
足球并不仅仅是足球,始终有许多别的成分夹杂个中,对付克罗地亚的好成绩,值得球迷的称颂。然而,在一片赞颂声中,那些偷偷夹带的成分(私货)也被随之传播扩散。
从网上看,一波膜拜克罗地亚的热浪前两天迅速蔓延,有时候我不禁疑惑当初炒作冰岛业余球员是不是一场预演?
克罗地亚队和克罗地亚是两个观点,借足球之力跳脱足球,去吹捧克罗地亚国歌歌词,风采犹存的女总统,还有民族问题,政治系统编制……仿佛一朵白莲花正在绽放。难道真有那么多克粉?不,实在只有中黑。
独立以来,克罗地亚并没有由于“民主”变得更好,而是滑向贫穷,战火虽早已熄灭,但民族仇恨依然存在。
把魔笛童年的遭遇,说成是塞族武装的伤害所致,本身便是对中国网友一种暗中勾引,让我们面对克族,穆族,塞族三方混战历史时,在情绪上站在了克族,穆族的态度上。
巴尔干半岛内战悲剧,西方情报机关是紧张策划,包括最初的密探,宣扬员,偷袭手,敢去世队都是它们招募的,挑起战役后,悄然退后。当时,每一个共和国境内都有一个“人权组织”NGO,牵着木偶线头是索罗斯的“公开社会协会”(OSI)。
包括后来的海牙国际审判材料也是由OSI来供应的,它们决定谁能当证人?谁会被起诉?同时抹去西方情报机构的身影。
要说克罗地亚的历史变迁,就得从南斯拉夫提及。
分崩离析
1945年,铁托领导的南共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当代南斯拉夫国家,由于没有主体民族,铁托在文化宣扬确立了“民族平等”原则,在权力分配确立了“政治平衡”原则,经济没有采取“均匀”主义,重点照顾靠近西欧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共和国。
铁托是位共产党人,他以阶级来划分社会,而不是民族或宗教,铁托在当时历史客不雅观条件下,能做的都做了。当然,事后诸葛亮不么看。
1945到1980年,是南斯拉夫国际关系第一个历史阶段,它不属于苏联集团,奉行不缔盟政策。以是美国在经济上增援南斯拉夫,在贸易上履行宽松政策,而苏联当心它被美国拉走,也对南斯拉夫保持友好态度。
铁托充分利用了巴尔干半岛独特而主要的地缘政治上风,在两个集团之间得到最大的政治红利和经济红利。
1980-1990年,是第二阶段。铁托去世后,没有人能压得住各共和国之间的经济抵牾,以及日益举头的民族抵牾。
戈尔巴乔夫对美国采纳无原则妥协政策,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主要。西方对南斯拉夫态度也明显改变,从希望它保持中立,变成伺机肢解南斯拉夫。
1990-1999,为第三阶段。
南共被民主化浪潮吞没,中心集权被虚化,全体国家稳定的根本逐步消逝。富余的几个共和国率行强行独立,引发内战。
西方不仅策动了民族战役,还参与了分裂行动,终极以1999年科索沃战役,告一段落。
解体前,南斯拉夫是欧洲一个强国,生活富余(但地区发展不平衡),拥有崇高的国际荣誉。民族问题,哪怕是在最繁芜的波黑地区也比较领悟。
如事情,通婚,生活,根本不必考虑民族或宗教成分,然而分裂进程开始后,克族,塞族,穆族之间变成了誓不两立的敌对关系。
原来可以坐一个院子里喝茶谈天的朋友,邻居,同事,第二天就变成了仇人,1991年,70%离婚案是由于夫妻民族不同造成。
夫妻可以离婚,小孩呢?当时有个塞族十多岁小女孩 ,祖父是克族,她割开自己血管说要放掉那四分之一克族血液,变成纯洁的塞尔维亚人,而克罗地亚这边有个男孩,问大人是不是可以砍掉他身上属于塞族的手脚?
本来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1991年分裂运动一起来,比如塞族退休老师住在萨格勒布,由于血统就成了外国人,失落去养老金和年轻时分配到的屋子……
国家分崩离析,对老百姓哪里有一点好处?只有野心家,西方的带路人,可以赚到国难财。
从80年代初开始,两大民族-塞族和克族的历史积怨被有刻意地重新翻起,全都是血淋淋的伤口。远的不说,二战时,克罗地亚亲纳粹武装组织乌斯塔莎(叛逆者),对塞族犯下过令人发指的罪过。
乌斯塔莎头目帕维利奇的办公室上曾经放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眼珠子,意大利采记他时,他说这是献给元首的礼物。
他们还特殊喜好用斧子砍头或锯子锯头,萨格勒布郊野集中营,一天就杀去世7000名儿童,大多是塞尔维亚人。
它们对塞尔维亚人的政策是:杀去世三分之一,起跑三分之一,改信天主教三分之一。分别指青年,老人,儿童。
塞族这边也有一个亲纳粹组织切特尼克,专门报复克族和穆斯林,以血腥对血腥,以横暴对横暴。
它们共同的仇敌是铁托率领的反法西斯多民族游击队,终极铁托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处理历史问题上,铁托以法西斯和反法西斯来差异,淡化了民族仇杀成分。不过,有一个克罗地亚人,一贯热衷于制造民族抵牾,分裂南斯拉夫。他便是图季曼。
红与黑
图季曼1922年生于克罗地亚北部的扎格列地区,与铁托是同乡,15岁就加入了南共,成为有名一时的赤色少年。
1941年,德军铁蹄踏入他的家乡时,图季曼追随铁托参加了游击队,1944年景为旅政委,1945年他所在的部队(南解放军第一师)解放了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后担当军事学院政委,卖力意识形态研究。
38岁时,成为南公民军最年轻的少将。
1963年主动退役,回随处所,出任萨格勒布工人运动史研究所所长,常常与西方进行学术互换,在这段期间,图季曼思想逐渐方向于分裂势力。
1967年,他发起运动,鼓吹克语塞语是两种措辞的思想,成为了一名分裂主义积极分子,并公开辱骂铁托为“克奸”,被南共开除出党。
图季曼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否定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历史功债,把反法西斯战役扭曲成民族冲突,并美化纳粹及乌斯塔莎匪帮在克罗地亚独立中的浸染。
他的辞吐在欧洲引起了震荡,法国,德国报纸称他为“纳粹同谋”,南公民军革去了他的少将军衔,查封了他的舆论工具《克罗地亚周报》,并判处两年徒刑。
出狱后,连续从事分裂活动,1981年再次入狱三年,这时,铁托已经去世,欧洲政治气氛也在转变,他被美国包装成了“异见人士”。
80年代末,民主来了,南斯拉夫一下涌现200个政党,分裂主义,极度主义不胫而走,图季曼成了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主席。
1990年5年,以所谓“选举”办法成为了克罗地亚总统,主见独立,欧洲舆论为他的民主行为打气。
想想去年加泰罗尼亚宣告公投独立,美国和欧洲是什么嘴脸,就能知道,什么是双标?西方的恐怖在于,它们可以为所欲为地操纵舆论。
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正式公投独立,随后,克境内的塞族人聚拢区克拉伊纳地区也要公投独立。
欧洲媒体顿时精神分裂,一边支持克罗地亚公投独立是民主行动,说南公民军打击分裂份子是种族洗濯,一边又支持图季曼弹压克拉伊纳独立行动。
一开始克军并不具有战斗力,打不赢塞族独立武装,美国将问题国际化,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隔开了双方武装。
到1995年克军成形后,立时强攻塞族克拉伊纳共和国, 这时南公民军却不能为统一而战,只能眼睁睁看着克军统一克罗地亚,图季曼和他的将军们因此成为“民族英雄”。
1991年塞族占克罗地亚480万人口12%,1996年,只剩4%,现在克罗地亚人口多少?网文一说420万,一说400万,那少掉的几十万人哪里去了?当年单单克拉伊纳地区就有20多万塞族人亡命,被洗濯了多少?西方乐意正视吗?图季曼名言:洗濯之后,就要保持清洁。
西方媒体却一边倒地宣扬塞族弹压克族,穆族,到本日亦是如此,它们必须让人们相信北约参与科索沃战役的合理性--人权高于主权。
双方仇杀是血淋淋的,既然米洛舍维奇要被押上海牙法庭,他的去世敌人图季曼为什么是白宫的坐上宾?1999年病逝,极尽哀荣,成为国父,而米洛舍维奇则要老去世狱中。
这便是“普世代价”?这种审判,有什么意义?正义在哪里?
变好了吗?
南斯拉夫被解体了,巴尔干半岛涌现了好几个碎片化小国,穷的固穷,曾经富的,却一起下滑。
克罗地亚在社会主义系统编制时本来就很富,它的人均收入跟斯洛文尼亚差不多,比最穷黑山要赶过六七倍。“民主”后,经济不断衰退,社会混乱不堪,失落业率居高不下。
以前,它的生产资料,机场,港口,以公共举动步伐培植由南联邦中心卖力,黑山,波黑,塞尔维亚,马基顿这些共和国要供应矿产,资源,人力去支持克罗地亚。
2008年时,克罗地亚经济萎缩一半,黑社会横行,腐败遍及全国,2009年英国BBC罕见地一改口径,发文《克罗地亚,一个被腐败谩骂的国家》,同时,《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也纷纭发文批评克罗地亚是个悲剧。
它们的意思是“民主”是不会错的,错的是克罗地亚政客太腐败,导致民生困顿。
在国际刑警组织眼中,巴尔干半岛是东西欧之间的毒品,武器,雏妓转运通道,东起土耳其,西至克罗地亚,进入意大利或奥地利,总指挥部就在萨格勒布。
2006时,女法律部长维兹娜说要反腐,却被内阁罢免。
2008年,揭破腐败线索的米久乌斯,被人用球棒在公开场合打出脑浆,去世于非命,案子至今未破,报社被炸,成了习气,被炸去世的无人问津。
同年,一名状师指控战役期间有高等军官将500万美元的军援款私吞,并与其它政客与他合资,将钱存入欧洲十几家银行。结局是状师26岁的女儿被奸杀。
当时有人说,意大利是黑手党国家,而克罗地亚是国家黑手党。
前总理萨纳德,在审判前逃到了奥地利,被关进了奥地利监狱。
按欧盟标准,克罗地亚很难加入,但德国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强行将它拉进了欧盟,巩固德国在中欧的势力范围。
2008年欧盟打了4.7亿欧元给克罗地亚,说是帮助改革,以达到入欧标准,2009年再打4.7亿,美国也一贯给它打款。
虽然入欧成功,但并没有改进克罗地亚困顿的民生,发展之路仍旧荆棘各处。
至于那位迷人的女总统科琳达,便是那位被奥地利逮捕总理萨纳德团队的主要成员。2005到2008年她是萨纳德内阁的外交和入欧事务部部长,2008年担当驻美大使。
2014年3月11日,萨纳德引渡回来后,被萨格勒布地方法院以造孽侵吞国有资产罪判处9年徒刑。
2015年,科琳达当选总统,现在克罗地亚仍旧失落业率飞腾,经济排在欧盟倒数位置。
一个被海内网媒大V和营销号臆想出来的无比美妙的克罗地亚,仅此而已。
克吹,不是指喜好克罗地亚足球的人们,指哪种货物大家都明白。
再说足球,南斯拉夫队曾被称欧洲巴西队,1990年在风雨飘摇中,淘汰西班牙杀入八强,四分之一决赛点球输给马拉多纳领军的阿根廷。
1992年因政治缘故原由被欧足联禁赛,预选赛失落利的丹麦顶替它参加欧洲杯,终极夺冠,造诣了丹麦童话。
1994年天下杯禁赛,1996欧洲杯禁赛,1998年克罗地亚才正式亮相天下杯。托伊科维奇 、萨维切维奇,博班,米哈伊洛维奇,米贾托维奇,苏克、博克,潘采夹,普罗辛内斯基 .尤戈维奇……再也无法为同一个国家效力。
塞尔维亚这边体育也不错,里约奥运跟中国打决赛的便是塞尔维亚女排。
南斯拉夫再出色,也只能是影象中的片段了。
一个本来就不大的巴尔干国家,被碎成六七块,从政治独立变成傀儡政权。难道还得说是幸运的事情?谁是受益者?美国,德国,或奥地利,意大利,但决不是这里的公民。
通过盲目吹捧别国,暗示自己国家都多么不堪。荒腔走板,这是病,得治!
写这些只是想给大家供应另一个看天下的角度。作为局外人,中国人不应当过度滥用自己的情绪,同情一方,每每会侵害另一方,更何况,天下杯本身充满了政治意味。
历史事实已经铸成,巴尔干半岛无论国家大小都是中国的朋友,祝愿克罗地亚走向光明未来,祝愿克罗地亚队能再创佳绩。
更祝愿这个炸药桶不要再被点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