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自新西兰归,与我蹲坐图书馆畅谈。
颤抖着拿出相机,一页一页的照片浮现在我眼前。
第一页。
这是在市中心,她说。繁华的城市,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干净的街道,照片上看起来如一辆辆玩具电动车的轿车们,排着长队在红灯前苦苦守候;大厦玉树临风,直入云霄;随处可见的中英文混杂字体……只是,这就是那所谓的繁华么……
第二页。
那是典型的欧式建筑,一座老式的教堂。我们不禁啧啧赞叹,做工之精细,古老的沧桑感……她真心赞叹道:这好像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美,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美,你会很向往,它能留在你的内心深处,一辈子,一辈子的回忆……
第三页。
眼睛里盛满了绿色的颜料。相机的像素很高,照片放大,一根一根的青草苍翠欲滴,虽然那里是冬季,小草依旧长得十分茂盛,不得不感叹它的生命力之旺盛。正当我兴致勃勃地将它与这里冬季的枯草相比时,你按下右边的按钮。
第四页。
视频。老友按下播放键,画面上如雕塑般伫立的羊顿时鲜活起来。演播大厅里,一只只羊被牧羊犬赶上了舞台。“一只牧羊犬能赶几十只羊呢……”老友解释,我木然。旋即对牧羊犬肃然起敬。他不要求什么,只求一个安稳的能踏踏实实睡一辈子的家和一个能依靠和依赖的主人。敬业的牧羊犬,黑里掺黄的毛色,半耷拉的舌头,垂下来温和的耳朵,似是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凶猛。忽的想起阿布,那条自称是牧羊犬的狗,卷毛,白色,背上是灰色,血红血红的眼睛,血盆大口,凶狠,令人生畏。很让人怀疑,这两种狗,谁才是真正的牧羊犬?老友切换到另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条狗,应该还是那条牧羊犬吧。选的角度很独到,是他的侧面。牧羊犬一动不动如铜质雕塑,忧伤的望着大海……我想,他是想家了吧……老友开玩笑似的对我说,“这条狗啊,我对着他拍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就戏称他为淡定狗了……”听了这话,我更加仔细的端详起他来:军人一般端坐着,黑亮黑亮的毛色,凝重而忧伤的眼神……你在看什么?是像八公一样等待着未归的主人么……心中泛起苦涩,直逼喉口……
第五页。
这是一个与青青绿草格格不入的世界,老友穿上了羽绒服,黑色的。之前她就对我说过,等你看到我穿黑色衣服起,就到了纳尼亚了……
冰雪世界,我忘记了它的名字,却知道,这里,《纳尼亚传奇》拍摄地点之一。我满心欢喜地翻阅系列照片,得到的,却是一场空荡荡的失望。老友见我一语未发,忙说:“那里积雪太多,不让我们进去,只好拍远景,真的蛮失望的。。”我无言,点点头,闭眼。战争,布阵,早已在我脑海中铺好:Peter为首的纳尼亚人,和白色女巫一方展开战斗,惊险而壮烈;Aslan激动人心地复活,为战争迎来了胜利的曙光;Lucy走向大衣柜,误入纳尼亚,这个冰冷而又温暖的世界……一幕,又一幕,这些动人的情节,曾在这片土地上上演……我心中的Peter,Aslan……也一直永驻我心,从未走远……
梦中的新西兰,梦中的你。
随着关掉相机的音乐声,我打趣道:“老张啊,算是个海归了哈。您老不知道那动车事件吧?”
老友故作惊讶状:“肿么可能!俄每天都看新闻滴……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我不禁哈哈笑起来:“老张啊,这你都知道啊,至理名言啊哈哈……”
老友诙谐道:“黑匣子找到了也立即不公开,说是要等到9月份……这几个月,有关部门说不定天天凑到一起讨论怎么编个不引起骚动的谎言呢……”她恨恨到。在“有关部门”上加重语气。
“是啊,说得好听‘有关部门’,都是些什么部门啊,说出来在群众面前两个相啊,等到出事了,这些所谓的‘有关部门’就都‘谦虚’了,让来让去,推脱这个推脱那个,都说这不关我们的事。急猴猴的一个个。托关系啦,塞红包啦……啥事他都做得出来,只要能保住个小官……到最后呢?最后……还是人民帮着买单,而这买单的代价,便是一条接一条的人命……”我愤愤然……
老友见我越说月基金,唾沫星子横飞,忍不住插上一句;“嗯……铁道局那局长,副局长什么的不是被撤了吗?但,这又有什么用?几十条人命,躺在那里,他们的家属也不会因为你撤职而高兴……”
我们前一言后一语的搭着:“这年代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公平!几十条人命换来的是几个人的撤职?笑话!据说他们要给死者一个人多少多少万……这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吗?是吗?站在死者家属的角度想想吧,此刻,他们最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大额钞票,而是一颗温暖的心,他们需要有人贴在自己的心窝上,融化那坚不可摧的寒冰!你想想看,那局长,副局长,所谓的领导们会‘放下身子’去看望,安慰他们么?会么?!”
老友站起身,我也跟着站起来:“自尊?面子?我看呐,让那群人去安慰死伤者家属,还真是抬举他了!温州到上海,不是去办公出差就是旅游探亲,哪一个不是有钱人?谁会真正在乎那几十万钞票!”
老友提出要给她老妈买生日礼物,我们便走出图书馆的空调,迈进炎炎夏日中去了。
沉思了一会儿,我说:“正如郭德纲所说‘公务员只要不贪污犯法,就属于称职的了。”
又是一片沉寂,老友讲起她在新西兰的趣事。
她说,你知道么在新西兰,买东西几乎都不用现金的……就刷卡,一块钱的东西都要用卡刷……
我有些惊讶,说,这么麻烦啊?
她连连摇头,不不,其实蛮好的,出门,包里不用放一堆东西,只带一张卡就行了,那地方几乎到处刷卡。
“到处刷卡?那…地摊呢…”我笑道。
老友似是想了下,抬头:“貌似……没有地摊的……”说着,她眼神黯淡了下去,旋即又放出光彩。
老友说,新西兰有个快餐店,类似于KFC,M那种的,不同的是价格特便宜,而且薯条免费吃,可乐什么的全能续杯,绝对划算!
我一听乐了,忙问:什么名字?
她神秘兮兮地回答:Burger King。
新鲜了一会儿,我终于受不了高温,对老友说:“好了,赶快去挑你的生日礼物吧……”
神不知鬼不觉的我们踏入了一家饰品店。折腾了好长时间我终于帮她选定了一个iphone的白色RabbitEars皮套子,这件事也算是画了个句号。
拍下最美的一页,设为封面。
篇二:老友记
“明天一起出去玩,怎么样?”
“嗯,好呀。就去曲水亭街吧!”
“那好,明天早上来我家找我吧!我再叫上‘孟婆’。”
……
我无言。内心却有一些别扭。
我和夏筱是小学时的同学。我们两个人和另一个女生在小学时是绝对铁三角的存在。后来,我去外地上学,三个人就分开了。每逢寒暑假,我总会回来和她们聚一聚。半年一起,不算频繁,也不算很少。我认为,不常见面,不常聊天,不常电话,我们的友情也会一直延续。第一年,再见面时我们依旧亲密;第二年,和另外一个女孩见面的机会很少,她的生活被补习班充斥着,而和夏筱的见面多是文章开头的情况:她总会拖上另外一个朋友。这些朋友大概有两类,一种是原来我们两个人的小学同学,我和他们并不熟;另一类是我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然而,这些人必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夏筱现在的朋友。“孟婆”在这当中属于前者,我认识她,倒也就没有特别在意。
第二天,雪还没有融化完的天气,一出门就有一阵冷风袭来,我下意识打了个哆嗦,冷直往衣服里钻,出门时急匆匆地出了门,也就忘记了戴围巾。把拉链往上拉拉,缩缩脖子,往夏筱家去了。到了她家,“孟婆”早就来了。互相聊了几句,我们一起出了门。其实,气氛还挺和谐的。
曲水亭街是条宁静的老街。一条小溪几番曲折贯穿其中,两边都是最普通老民居,颇是有把华北平原变成江南水乡的意境。原来,我们三个人,小学时的铁三角,经常一起来这里,比起万达之类的,还是这里更好玩。现在,我们三个人,我、夏筱、“孟婆”,也在这里,走进一家家藏在院子里的小院,淘着心动的东西,互相打趣;买着各种小吃:铜锣烧、马卡龙,吃的东西有时是自己的,有的时候是别人的;一会惊奇说这是清朝的椅子,一会把奶茶店的铃按得叮当作响,一会窃窃私语说这家店的老板喝过全城的酸梅汁。其实真的挺令人开心的。但总是觉得自己有那么一些的多余,落寞而格格不入。她们两个人有着无限多的事情可以讲,我一般都是在听,笑笑,看着她们
毕竟是冬天,溪边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看起来颇是萧瑟。
走在小溪边,三个人并排,她们两个人说笑,我看着水面。三个人的倒影是如此的近,近的像曾经;可我又觉得我与她们俩却远地不曾体会。
起风了,没有丝毫遮拦,更冷了。
想起来原来第一次我们铁三角一样的三个人第一次来这里玩的时候,挤在桥上看溪水水草,趴在柜台上对喜欢的东西看着,为自己要不要买纠结半天,但至少那时候我们三个人,三颗心离的是如此的近,感觉很暖。
我自己也很清楚地明白:夏筱并没有在排挤我,也没有忽略我。我的地位没有下降,只是别人升高了。我们甚至还有着同样的兴趣,但现在陪在她身边的朋友不也是的吗?亦或更甚。我依旧可以在她的身边欢笑,只不过不是任何时间。
她,夏筱有了新的朋友,也并没有忘记我,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吧,可为什么我还是不满足呢?
一天的旅程结束,我回到家。和自己新交的朋友分享一天的照片时,我突然明白,自己不也和夏筱一样,有了新的、更好的朋友。夏筱也不再是我欢聚,倾诉的最好的对象了。
这样也就平衡了吧,但我还是冷。
“我已经相信有些人我永远不必等,所以我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我的内心也就是这种感觉吧。自己明白,也知道不可能改变,可就是舍不得。应该是一种被变化的无奈吧。
想留住彼此,却留不住时光……
真的好冷,她离我越远,冷意就越愈。可我自己却不能移动脚步去追她。
和夏筱在一起的时候,很喜欢陈奕迅。现在想想,用《最佳损友》的歌词形容我们也很合适。
“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奇怪过去再不堪回首,怀缅时时其实还有。朋友你试过将我营救,朋友你试过把我批斗,无法再与你交心联手,毕竟难得有过最佳损友。”
……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不知你是我敌友已没法望透。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
“不知你又有没有挂念这旧友,或者自己早就想通透。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总好于那日我没有没有遇过某某。”
有内心的寒冷可以去寻找自己的光热——
再见,过去。
和你在一起很快乐,我的老友。
你好,未来!
希望未来我们也可以快乐,我的新朋友。
以上就是老友记作文2000字的全部内容,更多抒情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