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红尘铜臭中如莲花瓣走来;是谁,在花谢花飞之时低眉葬花;又是谁,在流完一生的眼泪之后带着寂寞悄然离开。

  当琴瑟不调,伊人不在,却还想在凄清的潇湘馆逢着你的身影,在红绡香断时听到你的叹息。

林黛玉作文-关于林黛玉的作文 知识百科

  有人说你是“痴”的,有人说你是“幽”的,但我认为唯有“清”才更适合你的气质与风骨。有时会想为什么你总是在哭呢?难道只是为了当年的“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的诺言?;还是因为尘世太过于浑浊,只有眼泪才能洗尽尘埃?有时会在脑海中勾勒你的身影,但那时的你并不会哭,离开了尘世就不需要再流眼泪了吧。你于细柳微风中款款走来,颦颦微笑,只留下一路花开。

  是啊,既是“痴梦仙姑”就不该沾染尘世的污浊的。在一项调查中很多人都不愿娶你为妻,有人为你痛惜,但我却认为这是你的幸运,因为病如西子的你只该于伴泪诗词中抒发你的情思,而不该为柴米油盐奔走于市井。他们的不愿意是一种保护,保护你的清,你的美。

  纵然锦衣玉食,又有谁解“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个中滋味;纵然才华横溢,又有谁懂“明朝葬花只是谁”的悲凉。寂寞常驻寂寞林,你的心便如紧掩的窗扉寂寞而又孤独。“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当如歌的容颜如花般零落,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只能于记忆中寻找你的幻影,看见你伴着天边泣血的残阳,随着满地的寂寥一同叹息。

  “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你的心灵深处是该有一道花冢埋藏着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本应是“世外仙姝”却落入了红尘,本应是纤纤弱女子,却爱得那样决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你用泪水浇灌的人生即使在香消玉殒之后也会传来阵阵清香。

  黛玉,你的人生是一首短暂而又凄美的歌。

  篇二:我眼中的林黛玉

  当多情的晚风拂过荷叶上的露珠,当细雨觅食在池塘边,当繁星带去人们喃喃的昵语。煮一盏香茗,独自一人倚在窗边,思考我眼中的林黛玉。(- Http://Www.sanWen.Com/)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黛玉,在你年幼时母亲病故,父亲把你送入贾府。虽然有外祖母疼爱,但无奈寄人篱下,为本来多愁善感的你,更添一丝悲伤。在贾府,你遇见了让你爱一世,恨一世的贾宝玉。你和宝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你满心欢喜的以为可以和宝玉共度一生。可是无奈,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薛宝钗成了名副其实的“宝二奶奶”而不是你。

  在贾府,所有人都看好“金玉良缘”,而不是你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你似乎只是一个陪村,可是你也有对宝玉浓浓的儿女情,为什么就没有人成全你?

  紫娟在床前哭着快断了气,你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眼睛里没有一滴眼泪,墙的那头,锣鼓喧天,宝玉正在迎薛宝钗进门。而你已经万念俱灰,在他们洞房花烛之时,你伴着一声“宝玉,你好……”离开这个喧嚣的城市。

  黛玉,你怨恨生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你的才干施展在了一个无人欣赏的贾府,你爱上了一个你不该爱上的人。正如你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你和宝玉有这三生的情缘,但结果却只是如此。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我不明白曹雪芹先生为什么让一个极具天地之精华的女子,如此薄命?

  但黛玉,你已深深地住进了我的心里,在我眼中,你是一个极致的女子。

  篇三:生活不是林黛玉_550字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就风情万种。

  有些人把生活比喻成“镜子”说“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这种比喻真是叫我喷饭,生活如果真是这么简单倒也好了,整天呵呵笑着,日子就阳光明媚。

  我一直抱着韩寒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信仰——“做自己的主人翁,统领自己的城池”尽管不太喜欢韩这个人,他的书读后也感觉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发生的故事,荒凉至极。

  他还有这样的张狂,还有这样的棱角,也许就是因为他一直把自己放在沙漠中踽踽独行,然后自己给自己搭建一个闹哄哄的城市吧,只是,在我看,这城市堆砌得乱七八糟,一团雾水。

  这是他的生活,我想我也不再多说了。

  在自己的城池中纵横拔邑,有的时候,出来看看也不错,看看别人的生活。姚明24万办一场婚礼,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名人嘛,不办的气派一些,堂皇一些,既不合逻辑,也丢人,不是吗?24万只徒留像我这样的百姓唏嘘感叹一番罢了。

  有钱好啊,谁不想有钱,如果钱不是问题,那物质欲望不就满足得半点不剩了?我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抓一手银行卡,抱着一水桶金银珠宝的样子,嘿,不好意思,连自己都闻到自己满身的铜臭味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不相信有什么真可以抵过万贯家财的,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比如人,比如感情,比如理想。据我观察,人在少年时多半是富有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外部丰满,内心空虚,我希望我不会走上这条路。

  篇四:书虫“林黛玉”

  一双水晶般透亮的大眼睛,闭上眼来眼底有两个小小的泪坑儿;笑起来如同林黛玉一样清新,哭起来也和林黛玉有的一拼。这就是我们班的“林黛玉”——章鸣茜。

  鸣茜写的作文总是语句精炼,得到了“大众好评”;鸣茜上课发言也很有质量,别看她很少举手,那是因为她一直在默默思考……这些优点都来源于:她很爱看书。

  记得有一个课间休息,我去找她玩游戏,她却摇头,“不用了,我想看一会儿书。”她的眼睛睁得铜铃一般大,紧盯着书面,生怕自己读漏了一行。上课铃声响起时,她才依依不舍放下书本,又趁着老师还没来,赶紧捧起书本再瞧上几眼。老师来了,喊一声“上课”,她才放下书,迷迷糊糊站起来,眼神游离,仿佛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这几天,张老师让我们批注《百万英镑》。星期一,鸣茜早早来到学校,拿起《百万英镑》开始批注。我一看她批注的页数,惊呆了:“鸣茜!你才批了26页?不会吧?!”她眨巴着眼睛,“难道我批得很慢吗?”我赶紧看了看她批了些什么。哇塞!每一页上几乎就有3处批注!老师要求的每篇3处,她竟每页3处!我压制住心中的佩服,问她:“你不怕批不完吗?”她大方地笑了笑,回答:“就算最后批不完,但我至少看完了整本书。再说,不能因为批注而批注呀!”嗯,我有时确实是拿批注当一项任务,而她……

  这小书虫“黛玉”,真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篇五:林黛玉品析_1000字

  窗外细雨丝丝,风拂翠绿;屋内灯影朦胧,沉寂平静。我喜欢,喜欢在这样的深夜,枕着《红楼梦》入睡,伴着林黛玉去红楼中追寻已逝的梦。

  黛玉,你目下无尘,孤高自许,背叛这个腐朽污浊的世界,却最终逃不开,挣不脱这个世界。红楼梦断,梦断红楼。你可知,这不仅是你的悲哀,贾府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必定走向没落的悲哀。

  当你告别病中的父亲,踏上离乡的路,两岸的绮丽风光却无法抚平你紧攒的眉峰。青山在你眼里,成为了颓废的容颜,船底的流水声在你心中,是悲凄的呜咽。微风吹散了你长发,你衣袂临风的身影是如此的纤细,又是如此的孤寂。当一声声轻叹飞进风里时,当一行行清泪随着滔滔江水融为一体时,你翩然走进了那座极尽奢华的大园。行动如弱柳扶风,娴静似娇花照水,泪眼盈盈中,仅仅是一瞥,却系下了一生不解的情和缘。

  尽管是锦衣玉食,尽管有数不尽的珍器古玩,可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你难展笑颜。你不爱荣华,也不图富贵,你不爱名利,也不喜欢喧嚣,你有自己追求悠远宁静的在水一方。在这个充满了世俗气息的深府里,你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在这个豪华宏大的园子里,却只有一颗心能与你紧紧相依,你们一起吟诗,一起作画,一起嬉戏,一起在花树下品读西厢。

  你深爱着潇湘馆前的那一片绿竹,你深爱着那一把寄托你喜怒哀乐的瑶琴。我知道那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你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坟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你孤傲美丽,俯首弄琴。一笔,是满心的冰凉;一画,是彻日的迷茫。

  不必问是谁牵的缘,不必说是谁作的主,多少希望,多少期盼,到头来终必成空。你的一生,与诗书成了泪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你只希望你诗稿能高山流水遇知音,可是在你短暂的年华中,历经岁月沧桑,最终只能饮恨焚稿。"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好一个"葬花魂"!

  梦醒了,却又断了。几点冰凉的残雨,开始渲染宁静。你狠心点燃所有的记忆。转身,离去,去赶赴另一场人生。红楼梦断,是一片空白;梦断红楼,带一路风尘……

  灯影下,我手捧《红楼梦》,仿佛手心里放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沉甸甸的美丽而又极易破碎的梦。薄薄的纸页扇动着淡淡的墨香,我分明看到一个柔弱女子,在纸页间翩翩起舞。素裙,拈花,轻颦,徘徊于花间小径,葬下芙蓉秋水。

  林黛玉呵,那可是你

  篇六:历史将记住林黛玉

  溶溶月光,可叹清幽凄凉,簌簌落花,无奈碾落成泥,万千风景因境而生。你的忧郁,让众人痴迷!

  曾是灵河畔的一株仙草,大观园的潇湘妃子,被时光的画卷,浅浅的描绘。堪堪的三百年,在历史的赌书泼茶中,仍清晰如昨,只道寻常。

  林黛玉,一个空若幽兰却掷地有声的名字。她的一生,如一阕让人柔肠百转,愁思暗结的宋词;而她的人,在凤尾森森的潇湘馆外,在窄窄的沁芳闸边,望东风自嗟,临流水自怜。

  她是汲灵气而生的绛珠仙子,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因灌溉之思,不得不卷入情爱的纠缠,只因寄人篱下,无奈顺从命运的迁徙。如果可以,她也想像平常人家的普通女一般,为夫君寒窗洗砚,素手缝针。如此,便可和爱人携手白头,换一世长安。

  曾经有一首诗:“柳絮轻扬,如你——”。我在《唐梦令》里,默念你天涯漂泊的孤寂。我在《桃花行》里,读懂了你的桃花明媚的绝艳。

  黛玉在贾府内目无下尘,自许清高,她亦在众人面前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因一些小事,哭泣哀怨,害的宝玉总是赔不是。她用情动情,以情对宝玉一人,只因他厌恶世俗的虚伪,只“望质本质来还洁去。”

  佛曰:爱别离,恨长久,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黛玉的痴守,终成落花天头,穷途的幻灭,她却以极凄美的方式祭奠爱情,斩断情缘。

  落花戒阵,她在香冢边葬花,也葬那世道不容的情怨。

  竹梢风动,她在潇湘馆焚诗,也焚那三千痴念。

  无奈情深,谁何缘浅。黛玉魂归离恨天,一切终须散。可你知道否,她并没有离开,早已相思成血,灼灼桃夭,她的灵气,早已远离滔滔四海,滋养山川大泽。

  在历史的长河里,万物皆是细小的水滴,而黛玉则是最让感伤让历史铭记的一个。捧读她的诗,咀嚼她的一生,就好似,有一根忧郁的神经,埋藏在心底,一触碰,便是疼,是无法言明的情愫。三百年来,众多红楼痴迷者,每一晚都在梦中跨越千山万水,以将她寻找。第二天,都在落英缤纷处为她轻捧一泓清泉,长久伫立,感受她的呼吸,将她铭记心间。

  历史,将永远记住——黛玉,因情而生,亦为情,流尽最后一滴泪而亡。只希望来生,她如水干净的好。

  抬望眼,虚空中,仿佛看见那日,桃花树下,少女眉间若蹙,少男目若秋波,姹紫嫣红的春光开遍。从此,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以上就是林黛玉作文-关于林黛玉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写人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