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的线下交易被搬进网络直播间,一块普通的石头和背后的人都变得吊诡又猖獗。
前不久,市民王女士刷到一则“鉴定检测玉石真假”的广告,添加了客服微信后,她开启了线上“开石”之旅。后来,王女士才知道,这是一场精心布设的骗局:直播间里其他人都是骗子假扮的,被宰的只有自己。
今年以来,浦东警方破获多起直播“赌石”诱骗案件。这些诱骗犯罪分子利用直播“赌石”的办法,通过招募职员伪装主播、专家及水军等,以事先开过“窗”的石头伪装翡翠原石,诱骗客户进行“投资”。然而,愈发多变的诱骗套路,也让不少被害人陷入迷雾。
原石交易,“上车”就能赢利
这天晚上,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进了直播间时,主播正在远处的事情台劳碌着,玉石切割声不绝于耳。
她的目光很快被主播手中的“原石”吸引:拳头大的玄色石头被切掉一角,露出一片白花花的玉料。即便王女士这样的门外汉,也看得出来这玉不足绿。直播间里其他人显然也看不上。“拿点好东西来!
”多名网友在评论区起哄。
“翡翠嘛,如果每一个切开都是满绿的话,那翡翠也不可能有这个代价。”主播一边说着,又拿起一块玄色原石,手电筒牢牢贴着石头表皮,缓缓照了一圈。
王女士盯着屏幕,这块石头隐约透出一些绿光。主播的声音随之响起:“这块料可以,水头也有,色也不错。‘黄雾底下出高货’,切涨了直播间的家人们一起‘分米’。”
这些陌生的行话,让王女士听得云里雾里。紧接着,主播拿出一张白纸,随后一边写一边念叨:“15个车位,1人1280米,扣8上车……”
直播间弹幕上不断有人回答“8”,主播按顺序写下了这些网友的名字。王女士明白过来,这类似于大家“拼单”,“米”便是“元”,每人付1280元的意思。
“家人们,联系客服,付完款咱们直接开切!
”接下来的几分钟,主播不断吆喝,给网友留出付款韶光。
镜头远处的事情台上,另一块“原石”也被切开。“啊哟”一声,王女士心也随着悬了起来。主播把切好的原石放到镜头前展示,依然是手电牢牢贴着石头,只是光源处,透出了更明显的绿意来。电筒拿开后,石头露出了一小段灰绿色的截面。
这个特写镜头只持续了两三秒就移开了,此时,直播间里涌现了一个新面孔,一名自称是玉石专家的“货主”。两人一来一回砍起价来。终极这块原石的回收价定在24000元。
撤除主播的10%提成,均匀每个“车位”能分到1440元。这也便是说,刚才付了1280元的网友们,在不过几分钟韶光里,每人都能小赚160元。
就如此这般“拼车”“封车”、切割石料,随后和“专家”现场议价,两人总是争得面红耳赤。切开的原石中,有的“大满绿”能当场卖出20万元,有的“白肉”就直接丢了,很是刺激,王女士看得津津有味。
“投资”失落败,骗局浮出水面
在那往后,持续几天,只要客服发来开播链接,王女士险些都会点进直播间看看。见到有眼缘的料子,她也随着“上车”,几次下来竟然真的小赚千元。有了真金白银的收益,王女士对直播间已经笃信不疑,日渐沉迷“原始交易”。
没多久,直播间里有其他网友不再“拼车”,开始单独“包车”——看中的原石,就一个人出资买下。虽然投入更多、风险更大,但回报更加可不雅观。
王女士也跃跃欲试。在主播巧舌如簧的诱惑下,买下一块“好料”,一下子投了几万元。
在镜头看不见的地方,主播换了一块预先准备好的“白肉”,终极在惋惜声中结束了这场交易——王女士“投资“失落败了。
自那往后,王女士就上岸不上直播平台了。经由家人的提醒,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浦东公循分局三林公安处调查创造,王女士不雅观看的直播间是一个专门搭建的直播平台,入口非常暗藏,基本由客服点对点私发链接,普通人打仗不到。
“他们的诱骗行为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手段多样。除了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诱骗,还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勾引客户参与赌石。”警方先容,诱骗团伙还利用虚假交易记录、假造证书等手段,进一步迷惑客户走向更深的骗局。
经由前期调查,警方成功锁定该团伙的紧张成员及藏身地点,随即赶赴外省成功抓获了包括李某、黄某、吴某为首的四个“赌石”诱骗团伙35人,并缴获了大量涉案物品。
据诱骗团伙成员交代,为了增加直播间点击量和关注人数,聘请了多名水军,用多个虚拟身份陪衬直播间气氛,鞭策被害人参与“赌石”。每次直播期间,除主播外,还会安排一位“货主”,实在也是公司雇佣的“假专家”。这名“专家”谎称从缅甸带过来的翡翠原石,实际都是团伙成员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根本不具备市场代价。
目前,涉案职员均被依法采纳刑事逼迫方法,案件深挖事情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套路多变,被害人难察觉
此前,包括浦东公安部门在内的多地警方,都已对此类直播间骗局进行过打击。2023年7月,湖北武昌警方在云南瑞丽打掉一“翡翠原石”诱骗团伙。经查,该团伙通过开设直播间进行翡翠原石售卖,通过主播现场直播,同时安排水军合营炒作,用几十元一公斤的翡翠原石“公斤料”,通过贴皮、喷漆、打灯光等手段,伪装代价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的上等翡翠原石,领导受害人以远高于原石本身价格购买。
通过该团伙头目的交代,开设网络直播间领导他人“赌石”的原形浮出水面。直播时,原石的“切涨”或“切垮”全由主播说了算,而主播一样平常先用一些小料跟受害人说“切涨”,受害人一旦投入大额资金再次购买,主播就会说“切垮”了,钱亏了。
在浦东警方今年破获的另一起案件中,诱骗团伙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参与赌石,直播平台还让客户多人均匀分摊购买原石的钱款。表面看是降落赌石丢失风险,实则均匀分摊的人除被害人外都由水军扮演,实际上只有受害人出钱。
而竞拍原石的人越多,价格就越高,从几百元涨到几万。主播会根据履历判断该客户是否会连续参与,然后决定原石是否“切垮”失落败,还是连续“养客户”,但无论如何,终极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骗钱。
作为骗局的主要道具,所谓的“原石”,许多都是涂了油漆的普通石英石,根本开不出翡翠;手电下泛出的“绿意”,源自颜料染色。
直播过程中,诱骗团伙会在事先将普通石头“开窗”——对石头进行部分切割,露出里面较好的玉石质地,然后将别的未“开窗”部分展示给客户。当客户被这些看似诱人的“新原石”吸引并决定参与赌石时,团伙成员便会在直播中假装再次“开窗”,将事先准备好的已“开窗”部分展示给客户,以此证明客户赌中的是代价连城的玉石。
“这些直播间的场景简陋,切割石料的事情台在镜头远处,便于他们轻易调换道具。”警方先容,这显然已经不属于“原石交易”范畴,是完完备全的诱骗。
在一次次打击中,浦东公安民警创造,犯罪分子的套路也在不断“进化”,并逐渐游走在灰色地带。例如,直播间的“油漆石英石”,有一些被诱骗团伙换成了真原石——玉石阛阓借来的“演员”,不会切割,反复利用。又如,诱骗团伙会声称“玉石加工成饰品后,售价更高”,从批发市场收购一堆便宜的玉镯玉佩,假造鉴定证书后,再寄给受害者,以此安抚他们“受伤的心”。再比如,有些“玉石贩子”还会由境外人士假扮,借口“边疆失事”了,顺势卷钱跑路,一去不复返。
越来越多的套路,也让不少被害人陷入迷雾。许多被害人并未觉察自己被骗,只是纯挚以为“投资失落败”或“运气不佳”。来自外省市的李师长西席前后投资了35万元,直到民警找上门时,他还拿出犯罪分子寄来的廉价玉饰,振振有词:“开出来的货,我都收到了!
怎么是被骗呢?”
对付这些套路,浦东公循分局三林公安处侦查办案队副队长赵亮提要挈领:“涨,是为了把你留住;跌,是为了把你‘杀’掉。”
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