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见地未必精确,乃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诚挚的。
我们只是供应一个参考见地,希望为读者供应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
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意见。

文学

这本崔健的诗歌集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残缺|一周新书风向标 休闲娱乐

《嘘!
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

作者:[美] 玛丽亚·塔塔尔

译者:吕宇珺

版本: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2年8月

推举指数:★★★★★

推举人:申婵

童话,这个在农耕社会里曾经伴着纺纱、织布、缝衣、做饭、修补等劳作节奏进行的口头讲述,如今彷佛仅被限定在儿童的领域里了。
但实际上我们在成年后所阅读的大量文学作品、不雅观赏的影视或动画作品里,都被内嵌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故事原型。

从我们阅读它们的第一天起,童话就伴随着我们的发展,稠浊着事实与抱负融入我们的精神天下,直至我们老去。
它会在潜意识里诉说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焦虑和希望,现在我们还知道,童话故事不仅关乎魔力拯救和迷人浪漫,同样也关乎家庭冲突和暴力行为。

这本集学术性和意见意义性于一体的“揭秘”之书出自哈佛大学日耳曼措辞和文学、民俗和神话研究教授玛丽亚·塔塔尔,她从《格林童话》的初版开始,通过总结传统故事中有规律的元素,带我们思虑生命中那些主要的事情:从对被摈弃和去世亡的恐怖,到对通过复仇行为从而过上幸福快乐生活的抱负。
让我们有机会好好想一想,在人生决议中,有哪些是在过去成问题的,又有哪些在如今是成败难料的,从而反思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自身的文化代价不雅观。

阅读这本书时,常常会发出一声“哦,原来如此”的惊叹,那些小时候阅读童话时心里冒出的各类困惑忽然得到解答,仿佛是一场重新认识童话故事的哲学之旅,又是一段重返童话天下的玩乐光阴。

文学

《崔健诗歌集》

作者:崔健

版本:空想国|当代天下出版社

2022年7月

推举指数:★★☆☆☆

推举人:宫子

这本书完备看情怀。
崔健在音乐上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不久之前的线上演唱会依旧能够成为引发轰动的事宜,其音乐中的精神力量称为部分听众的崇奉也不过分。
这次的这本诗歌集,实在便是崔健的歌词集录,对付喜好崔健的人来说增加这么一份收藏也是件挺好的事情,《崔健诗歌集》的装帧也花了不少力气,设计上很符合崔健音乐的气质。
不过,一来就笔墨而言,崔健的歌词变成纯粹的笔墨后,还能保留多少质感还有待商榷;二来这本书的歌词并不是完全的,很多地方须要读者自己去“填空”补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让这本书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出版物。

生活

《高兴的日子》

作者:[日] 佐野洋子

版本:博集天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7月

推举指数:★★★★☆

推举人:张婷

佐野洋子这天本著名的绘本作家、散文家,她最被读者熟知的作品可能是那部《活了100万次的猫》。
这本《高兴的日子》是她生命末了一段日子的独白式记录,以日记的形式收录了2003年秋到2008年冬的噜苏日常生活。
个中,有她对食品的影象,对各种人、事、物的不雅观察,以及对老年、独居、去世亡的各类意见。

彼时,佐野洋子的记性越来越差,随后又被奉告罹患癌症。
她一壁遭遇着去世亡的虎视眈眈,一壁觉得到对生命与命运坦然的接管。
但佐野洋子却一点也不“丧”。
她自己也感慨到,确诊癌症,被奉告只有两年的寿命后,折磨了她十几年的烦闷症也险些不见了踪影。
人生溘然就充足了起来。
“大概,得知自己将要去世亡的时候,也便是人得到自由的时候”。

这本书的日语原名是《无用的日子》,“高兴”与“无用”这两个书名彷佛说尽了佐野洋子人生末了一段日子的基调。
年夜胆而敏锐地面对每一天——或许,这也正是在面对无可奈何的人生处境之时,最年夜胆也最高兴的活法。
在佐野洋子直白而诙谐的笔墨中,我们读到了她对生命的豁达,也让我们重新感想熏染当下每一日的宝贵。

社科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作者:马群林

版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推举指数:★★★★★

推举人:李永博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是李泽厚生前参与过的末了一本著作。
但“虚拟”二字也解释了,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对话并未真实发生过,紧张源自李泽厚的各种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马群林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正、增删而成。

在李泽厚晚年的交往中,马群林是和他联系最为密切的人之一。
本书的议题设置和全身构造勾勒了李泽厚生平的学思之路。
对付初次打仗李泽厚的读者而言,这本繁杂之作并不适宜作为理解李泽厚的入门读物,但书中许多内容是马群林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节制且首次表露的。
此外还配有大量首次公开的插图,极具史料的研究代价。

从作者马群林处理解到,李泽厚生前对此书非常重视,在序文中认为“是可以作为我的学术传记来阅看的”,并在生前末了几个月多次讯问该书的出版进展。
李泽厚还在媒介末了写道:“我已年过九十,心脑俱衰,本该匿声,却来写序,而往事依稀,徒增怅惘,如今只欠呜呼,可伤也矣。
”遗憾的是,李泽厚没能等到这本书上市,现在《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终能顺利出版,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却了他末了的心愿。

撰文/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李永博 青青子

校正/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