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江号称昆明的母亲河,在昆明坝子里自北向南蜿蜒百余公里,末了注入滇池。
明清期间,昆明虽是省城,但城很小,盘龙江是从东城墙外流过的。
民国期间著名的“云南王”龙云在城外的盘龙江东侧建了自己的别墅,并按易经后天八卦“东方曰震”的说法,定名震庄(现在是有“昆明钓鱼台”之称的省政府迎宾馆)。
那时江两边都是农田村落落,称母亲河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新中国成立后,昆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盘龙江逐渐变成了昆明市区内一条不起眼的河渠。
特殊是贵昆铁路通车前,在盘龙江东侧修了昆明火车站,取“坐上火车去北京”之意,把从火车站向北的大路命名为北京路,现在的北京路早已成为昆明中央城区的南北主干道,西边不远处的盘龙江两侧也早已是高楼林立。
江本来就不宽,夹在昆明中央城区高楼间就更不起眼,外地来的游客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听说过盘龙江。
但是,盘龙江毕竟承载着很多老昆明分外的影象与情绪,具有分外的意义。
前些年,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沿江生态环境,现在,一条滨江绿色廊带已经成形,特殊是从北二环往北一贯到昆明瀑布公园,长十几公里、宽几十米的江边公园,已成为很多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我常常溜达的便是个中从霖雨路到沣源路之间的滨江绿带。

(盘龙江 董保同 摄)

董保同盘龙江漫步 汽车知识

溜达江边,穿行在密树繁花之间,是一种悦目怡心的身心享受。
靠近江边,几排高大的桉树遮天蔽日。
江右岸,几十米宽的公园里精心栽种了各种绿植,有南方常见的樟树、榕树、天竺桂、棕榈,也有山茶、滇朴、银杏,比较窄的江左岸也栽了几排枫树、李树、云南樱和柳树等。
十年树木,随着小树逐渐终年夜,在公园闲步已基本上晒不到太阳,偶尔碰着小雨,还可以在树下暂避一时。
昆明是春城更是花城,四季常绿,处处花开,特殊是在北方雪窖冰天、寒风凛冽之时,昆明仍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这种反差十分强烈。
记得刚搬到北市区时已是年底,十仲春的江边,银杏树还没有完备落叶,仍是满树金黄,阁下红艳艳的樱花、洁白的玉兰已经绽放,隔江望去,樱花似火如霞,玉兰如白鸽满树,煞是好看。
我随手拍了几张,发到朋友圈,引来北京、上海的朋友倾慕不已。
云南樱花品种很多,著名的滑腻调皮樱潮盛花期是在三月份,以是在盘龙江边有好几个月可以看到樱花。
山茶花是云南特色,江边公园里也种了不少,花开时常常有人来拍照。
早春时节李树花开,烂漫的海棠、桃花也来凑趣,更是热闹,只是李树花期不长,花谢不久就会结出许多小小的果子,快成熟时,树下的草坪中、人行道上落的各处都是。
到了秋日,赤色的枫叶、金黄的银杏,色彩斑斓,更是江边的标配。
昆明没有雾霾,溜达在四季常绿的江边,静看蓝天碧水,云卷云舒,现在回忆起来,虽只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平凡幸福,却也弥足宝贵,值得珍惜和回味。

(盘龙江畔 董保同 摄)

在江边溜达,目光和思绪肯定离不开这一江碧水。
江面不宽,不会让人产生天地苍茫、“逝者如此夫”的感慨,但水因流动而清澈,城因江流而灵动,很多人喜好在江边休闲磨炼,可能也是由于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勃勃活气与活力。
盘龙江水很清,水位低时,可以清楚看到江底碧绿的水草随波摇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盘龙江里流淌的是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从曲靖德泽水库引来的净水。
在省政府事情时,我专门到德泽水库和干河提水泵站实地稽核过。
四台巨大的抽水机把水从水库提到220多米高的蓄池塘,水顺着渡槽、隧洞自流上百公里到昆明的松华坝水库,再借盘龙江河道注入滇池。
这一补水工程总投资84亿多元,每年可以将近6亿方净水注入滇池,4台水泵总电功率9万千瓦,年耗电量6~7亿度,每年光电费就要花近4亿元,本钱是很高的。
在江边溜达,时常会想起干河泵站抽水机的轰鸣声,有时乃至会以为,江里昼夜流淌的不仅仅是净水,彷佛是白花花的银子。
水进入盘龙江前还有12米的落差,市里利用这一落差修了几百米宽的瀑布,现在,这里成了昆明瀑布公园,听说是天下上最大的城市瀑布公园。
每到节假日瀑布公园人头攒动,已成为昆明一处新的城市景不雅观。
我身体状态比较好时,常从霖雨桥走一万余步一贯走到瀑布公园,但再走回来就比较累了,每每要坐公交车回家,乃至要请朋友开车来接我。

(跨江桥 董保同 摄)

从霖雨路到沣源路,七座造型互异的跨江桥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给江边溜达凭添了不少乐趣。
最中间一座是几十年前修的人行拱桥,我称之为“万岁桥”,拱上桥面用红砖砌起,桥面已有些残破,朝阳一壁可以看到两排字,上面是“伟大的领”,下面是“毛主席万”,领袖的袖字和万岁的岁字都已经剥落了。
桥面比较平坦,江边的群众特殊是老年人还常常走。
最俊秀的是最北头的鱼龙桥,那是一座上承式钢筋混凝土人行拱桥,装饰成石拱桥形式,桥拱很高,矢跨比为1比4,远了望去象一道飞虹横跨盘龙江,从桥头向桥上望,桥上的人好象从天上走下来的。
小朋友们喜好爬上爬下,偶尔还会看到费力推着自行车过桥的。
其他桥都是可以过汽车的,翠龙桥人行道采取提篮式设计,飞龙桥采取单侧斜拉式,了望有展翅欲飞之势,蟠龙桥则是中承式无铰拱桥,半圆型圆拱很象公园充满气的气囊,很是抢眼。
巨龙桥和升龙桥造型倒是平淡无奇,默默承载着过桥的车流和行人。
开始时,七座桥的名称记不住,常常搞稠浊,后来走得多了逐步也就记住了。
有时我会想,如果管理者再多一点文化情趣,完备可以把这些桥名的头一个字凑成一句名诗,就象用金庸小说名字可以凑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样或容许以给行人增长不少新的乐趣呢。

溜达江边,心情比较放松,绿树成荫,碧水蓝天,情与景遇,时常会催发写诗撰文的灵感与冲动。
记得有个周末,顺手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去闲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部诗选按五古、七古、乐府、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分类,每类都是哪一首诗开篇的?遂容身开卷查找,创造有张九龄的《感遇》,唐玄宗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贺知章的《还乡偶书》,王维的《鹿柴》,既有天子、贤臣的作品,政治精确,又有随处颂扬的名篇,雅俗共赏,难为选编者挖空心思。
回到家,一篇 <唐诗三百首排序杂议> 就一气呵成了。
后来,在江边闲步时构思诗文逐步成为一种习气,常常是两个小时走下来,一篇诗文腹稿已经完成,回到家中一挥而就。
比如,《我印象中的胡济民师长西席》、《雪泥鸿爪,大师风范》、《国庆漫忆》等,都是在江边溜达时构思的。

当然,赏心悦目的江边溜达也时常会被碌碌人生琐事所干忧。
有时候,会溘然接到同事的电话,正在洽谈的某某招商项目又碰着难题了,某某单位又有人去上访了,等等。
还有一次磨炼身体时,溘然收到一个信息,某某省领导失事了,当时脑海中一下子一片空缺,那位在台上十分高调干事反腐的领导居然是腐败分子,真是让人颠覆三不雅观!

我乐不思蜀的这条江边绿色廊带,只是云南近年快速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修一条城市绿色廊带,不是什么震天动地的大事,乃至可以说只是一件改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小事,但却是能实实在在增加老百姓得到感和幸福感的实事。
虽然不知道绿色廊带是谁设计施工的,那些造型互异的桥是谁修建的,但我对我们这个时期充满感激,对付出过费力与心血的劳动者充满感激。
盘龙江边溜达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顾,这篇小文也可以算作我对我们这个时期和对为时期进步作出贡献的劳动者一篇朴拙的礼赞。

离开云南之时,看到云南朋友们特殊是曲靖干部群众在网上的留言,我内心充满冲动与戴德。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云岭十年,我尽自己所能为云南为昆明为曲靖尽过一点绵薄之力,扪心自问,于社会贡献有限,于内心收成巨大。
但只要至心为群众竭尽全力做过点好事,群众都不会忘却,都会给予肯定。
广大群众的信赖与期待永久是勉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云岭十年,盘龙江边留下过我的身影,云岭大地留下过我的足迹。
这里有宜人的景象,俏丽的环境,善良的边陲各民族群众,还有我熟习的朋友们。
希望往后有机会来云南出差旅行,再到盘龙江边溜达,与朋友们一起见证、乐享七彩云南美好的未来。

谨以此文,献给俏丽的云岭大地和所有热爱云南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