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整洁的房间,是已经91岁、腰腿时时受着旧伤折磨的老人自己打扫的。他说,“不想麻烦别人”。
杜成有空隙时喜好读报
杜成有是原上海纺织工业局离休干部,一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5岁参加新四军,经历过枪林弹雨;参军队转业到福建,他是有车不坐的“傻局长”;调任上海,他经历了上海纺织业的辉煌和阵痛;回归社区后,他将余热奉献在了社区……这么多年,杜成有始终保持着一颗老党员的初心。
杜成有并不喜好讲他自己的事。他呐呐地说,“村落里30个人出来打仗,只活下来3个人。”想起捐躯的战友,杜成有老泪纵横。“能有本日的幸福生活,要懂得戴德。做人干事秉持初心,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捐躯的人。”
杜成有自己打扫的房间
5次立功,他从去世人堆里活了下来
“小鬼,想不想当兵?”
“想!”
15岁的杜成有挺直瘦弱的脊梁,响亮地回答。
他是一户贫苦人家中5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四哥也是一名新四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从小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加上新四军有饭吃、有衣穿,让杜成有对当兵充满了神往。于是,他毅然穿上了新四军军装,成为淮南新四军四旅十团三营九频年纪最小的一名战士。
那一年是1942年,备受日寇蹂躏的江苏省仪征市古城,因新四军的到来燃起了活气。杜成有所在的村落落,和他一起同时参加新四军的一共有30人。
1944年,安徽富王集战役打响。军号一吹,17岁的杜成有手拿一把大刀,腰佩两枚手榴弹,和全体连的战士往前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简陋的武器与暴戾恣睢、配备精良的日本鬼子格斗。血海炮火中,杜成有的脑袋被仇敌砸了一个大坑,腿上也被刺了一个大洞,血流如注,晕厥了过去。
当他醒过来,才得知是撤退时班长将他从去世人堆里背了回来,他才得以活了下来。而另一名负伤的战友因来不及背回,被清场的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去世。在这场战斗中,同村落参加新四军的30人捐躯了27人。
杜成有大哭了一场。然而眼泪一擦干,他就连续奔向下一个个沙场:韩庄战役、莱芜战役、诸城战役,而后他又参加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
青年杜成有
1945年的朱合巷战斗中,他左腿中了仇敌的一颗子弹,血流全身。
1957年在厦门与国民党军队的炮战中,他的头部被弹片打伤,晕厥了3天。
15年的军旅生涯,杜成有荣获三等功二次,四等功三次,得到“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等。
青年杜成有
脚穿草鞋,他是有车不坐的“傻局长”
1958年,战斗中负伤的杜成有参军队转业到了福建,先任福建省林业厅某木场党办主任,后任福建省崇安县林业局辅导员、布告 、副局长、局长。
崇安县便是现在的武夷山市。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赤色沙砾岩石组成的山脉上茂盛的绿色植物成长着。碧水丹山,荒郊野岭,历来是隐居者修行之地,其偏远可想而知。杜成有在这里事情了二十多年。
在崇安,杜成有可是“出了名”。为什么呢?由于他是一个有车却不坐的“傻瓜”局长。
杜成有在崇安当林业局永劫留影
根据报酬,组织上给担当县林业局局长的杜成有配备了一辆吉普车代步。但杜成有从来不坐。下乡时,他脚上穿一双草鞋,身上背一个背包,就像当兵时的装扮服装,爬山越岭,到各个公社检讨事情。碰着老百姓插秧,他卷起裤腿,也下到田里帮忙。
杜成有的专车派什么用场呢?当时,林业局所在地离医院很远,生病的职工须要看病的,就乘坐他的专车去看病,看好了再接回来。个别职工家里有情形须要用车,用的也是局长的专车。
当时,杜成有的妻子在上海纺织系统,两人有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子。夜深人静,杜成有在幽暗的灯光下给远方的妻儿写信。在家书中,他对过往的战功业绩只字不提,只是叮嘱两个儿子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两次分房,他两次把钥匙退回去
1979年,按照当时政策,杜成有结束了长年夫妻两地分居,调到上海。他任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供销处第三仓库主任兼支书,做了12年。因事情成绩突出,他多次得到纺织系统精良党员等称号。
操持经济时期物资紧缺,杜成有所在部门是个“喷鼻香饽饽”。所有分配给纺织工业局的物资,汽车、自行车、玻璃、钢材、棉花、纱……样样都要通过他所管的部门分到下面各个单位。但杜成有从未忘却自己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党员,绝不能徇私。
一次,杜成有一个在长兴岛的亲戚想要造屋子,须要玻璃和钢材。亲戚找他帮忙,被他一口回绝。他说:“弗成,物资分配国家有规定,不好动。”亲戚对他见地很大,说:“你太讲原则了,这点小事情都不能办理。”
更让人以为不可思议的是,分房的时候,家里有两个儿子的杜成有却竟一套都不要。第一次,单位将位于杨浦区工农新村落一套两室一厅的屋子分给他,钥匙都发到他手上,他竟然给退了回去。贰心里想:“我以前岩穴都住过,现在的屋子住住挺好了,让给其他住房有困难的人吧。”第二次,单位又把杭州路附近的一套屋子分给他,钥匙也给得手了,他还是退了回去。家里人怪他:“看看我们现在住在一起,挤得不得了。阿拉的爸爸是戆蠹!”他做家里人的思想事情:“国家现在还很困难,困难职工那么多。我们不能只管‘小家’不管‘大家’呀。”
奉献余热,街坊赞他家有“好家风”
在楼下,杜有成的邻居跟我们说,“这家人家风很好,小孩孝顺,夫妻和蔼,对邻居也很友善。”邻居还特地叮嘱我们,“不要跟老杜提她爱人,他会伤心的”。
杜成有和王秉桂年轻时合影
杜成有的老伴王秉桂去年去世了,两个儿子对独居的老父亲放心不下。住在附近的大儿子随叫随到,常常过来看望父亲,陪他谈天;远在浦东的小儿子,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坚持隔天送一次饭菜过来给父亲。他们都诚恳约请杜成有与他们同住,但都被谢绝了。由于,现在所住的这套小房子里装着太多他与老伴的美好回顾:
王秉桂原是上海绒布二分厂的厂长,里里外外都是好把式。她15岁进了第三野战军的军需部服装厂,也是一名老党员。勤勤恳恳事情几十年后,她从纺织系统退休,人为只有700元。她和杜成有艰巨了一辈子,毫无怨言。夫妻俩穿着朴素,生活用品都是用了几十年。但是,一碰着自然磨难须要捐款,她和杜成有都绝不犹豫年夜方解囊。
杜成有帮助老单位有困难的退休职工,探望生病住院的老同道,她都非常支持。退休后,她和杜成有一起生动在社区中,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党员活动,参加社区学习小组,参加社区绿化卫生活动,忙并快乐着。
杜成有对这套屋子有感情还有一个缘故原由——这套小房子是孙女买给他住的。孙女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跟爷爷奶奶特殊亲。让杜成有倍感自满的是,受他影响,孙女终年夜后成为一名武警,穿上了绿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