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修车师傅杜殿秀在破旧的木板写下“免费送春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路硕 摄

沙发上坐着一位裹着绿色大衣的中年人,正是修车铺的主人杜殿秀,今年48岁,本命年,附近居民都称“老杜”,从2003年开始已修了18年自行车。
每年春节前都会写春联免费送给当地居民,已经连续做了6年。

修车师傅修车18年写下16万字书稿 连续6年免费为居平易近写春联 汽车知识

“你看着是在修车?但我以为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修身,是一种修德。
只有把生活中的小善转变成生命中的大善,我们的生活才会无怨无悔。
”老杜手上常拿着一份书稿,是他自己写的,有16万字,记录了修车以来碰着的所有故事。

连续6年免费为居民送春联

“花不了多少钱,谁要就给谁写,紧张是图个喜庆!
”写春联的桌子很大略,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搭了一块捡来的木板,木板上放了一方砚台。
只见老杜把裁剪好的红纸铺在木板上,左手摁着红纸,右手拿着羊毫,笔尖在褶皱的红纸上轻轻飞舞,布满皱纹的双手显得格外显眼。
不一会,一副门联就写完了。

图为杜殿秀在写春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路硕 摄

“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
横批‘欢度春节’。
”听到前来围不雅观的路人大声朗读着自己写的春联,老杜放下了羊毫,嘴角泛出了笑颜。

在现场看到,前来领春联的多是当地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来。

从2015年开始,老杜就在修车铺前免费为居民写春联,至今已坚持了6年。
老杜去年买了20张大红纸,不到10天就全部送完了。
“今年从2月3日一贯写到2月10日,每天都会在这儿,只要想要都会给写。

写春联最主要的是要有一手好看的羊毫字,但是最初老杜并不会写。
不过有了智好手机后,老杜就在网上随着视频学习,别人怎么写,他就怎么学。
“虽然没有名家写的好,但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图为杜殿秀写的春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路硕 摄

18年写16万字书稿

空隙之余,老杜给自己写了本约16万字的书稿,基本上概括了18年来的人生经历,书里面包括各种人生感悟,也有各种小短文、小诗歌,多是生活中的一些精彩故事。

看到的到来,老杜向展示了自己珍藏的书稿。
在老杜的书稿中有一段话,让影象深刻:“我曾一度痛楚、困惑、迷茫,但作为血肉之躯,我有着一颗向善的心,和一颗不屈的灵魂,我一贯在勉励自己,大公至正、清明净白走年夜大好人生的每一步,我是平凡的,但我不卑微。

图为杜殿秀坐在废旧的沙发上看自己写的16万字书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路硕 摄

今年是老杜的本命年,48岁的老杜正是按照自己心中的空想所生活。
老杜给自己起了一个“广寒”的笔名,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他在书稿中写道:“我在追求着精神的高雅和生命的不朽,此时阳光普照大地,透过玻璃窗,照耀着我那温暖的小屋,我溘然以为再厚的云层也不能阻挡太阳的光芒。
路还很远,我要逐步地前行。

杜殿秀从小喜好文学,从12岁开始就读了很多国内外名著,最让老杜喜好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著长篇小说《钢铁是若何炼成的》。
这本书读了4遍,他认为很真实。
尤其是文中谈到的“生命对付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平该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仇恨,也不因无所作为而羞愧。

“人这一辈子,每时每刻都得学习,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这样才能达到一种人生境界。
”老杜认为,学习不但是学校的事情,离开学校并不虞味着就不须要学了,学习该当是人生的追求,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给生活当中的痛楚磨难找到更好的办理办法,只有如此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为生存自学修车,一干便是18年

1992年,杜殿秀从当地职高毕业,就开始随着父亲干起了兽医的行业。
老杜家里有四个姐姐,他是老小,基本上没有为生活操过心。
但2000年前后,父母罹病相继去世,这如巨雷轰顶,给了老杜很大打击,原来富余的生活也变得破败不堪。

图为正在修车的杜殿秀。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春旭 摄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从2003年开始每天早出晚归过起了修车生活。
好在从小就随着大人学修车,甚是闇练。

早上6点不到,老杜就在家里吃完早饭,到了7点就会把摊位摆好。
中午在摊位附近随便吃些,有时候会吃包子,也会买一份盒饭,直到晚上回家后才会吃点好的。

老杜的摊位不大,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摊位后面有一堵墙,上面挂满了废旧轮胎,他不舍得扔,都留在那儿。
说是摊位,实在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辆三轮车已经用了十多年,当时花了1700元钱买的,是他两个月的所有收入。

在这辆三轮车上还有老杜一件心爱的宝贝,是一个利用了三十多年的木头箱子,里面装着各种修车的工具。
现在无论是给自行车补胎,还是给电动车补胎,他都只要五块钱,并不多要。
除了会修车,杜殿秀也会修拉锁、配钥匙,只要日常生活中须要的东西,老杜这儿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图为杜殿秀在整理自己的修车工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路硕 摄

免费为当地70岁以上老人修车

每天收入虽少,但老杜乐在个中,“挣的钱虽不多,但俺的生活有担保。
”老杜以为物质上的富余,永久也抵不上精神上的富有,物质再富有,末了也只不过是一张白纸。

附近70岁以上的老人来修车子,只要不改换车子新零件,仅仅是给自行车打气、换气芯等都不要钱。
他认为能只管即便帮助别人就会帮助别人,“如果能够把生活中的小善转变成我们生命中的大善,俺以为这是人生中最故意义的事情了。

对付修车这份事情,家里人很支持。
自从住进了新居子后,觉得生活很好。
“儿子毕业了,找到了空想中的事情,现在俺们一家三口没有吃白饭的了,都可以挣钱了。

在老杜眼里,始终相信出息是美好的,对未来充满希望。
努力去帮助别人,以为这样的生活是很充足的。
“无论生活多难、岁月再苦,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命运对我们再怎么不公,心中都要有爱。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