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滦平县开办“老年大学”的做法被《公民日报》刊载。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人口达到14.17亿人,个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4亿人,占比18.4%。在老龄化浪潮迎面而来确当下,老年大学进村落庄,让老年人的银发生活显得“热辣滚烫”,为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开拓了新思路。
在老年大学的教室上,原爱娟正在辅导学员操作修图软件。新华社丛佳鑫 摄
老有所学,让银发生活冒起“热乎气”。近年来,为知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各地开办了多种形式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课程设置了绘画、书法、声乐、舞蹈、钢琴、朗诵、互联网知识、反诈宣扬等内容。老年大学报名风起云涌,网络报名名额“秒没”,线下报名摩肩相继。针对老年群体的学习教诲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从目标定位、教诲机制、资源培植等方面统筹考虑,逐步构建起城市村落庄领悟发展、线上线下多措并举、教诲资源互通共享的良好局势。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依法保障老年人连续受教诲权利的条件下,将“冒热气”的教诲内容融入老年人日常学习生活、娱乐康养等各种活动之中。要坚持统筹折衷,最大程度地发挥老年教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特点,推动高职院校、文化场馆等教诲资源、公共举动步伐、活动园地等,最大限度向基层开放,尤其要推动老年教诲向屯子、社区延伸。
老有所乐,让银发生活透出“辣乎劲”。敬老爱老,我们常日关注的是老年人的身体康健、生活起居,而对他们单调呆板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较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老有所乐,该当乐在精神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个弘大而系统的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文化养老的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通过完善的养老制度体系,为老有所乐供应坚实保障。要把知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知足其他各年事段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摆在同等主要的位置上,在全社会形成文化敬老、文化助老、文化惠老的良好社会主义新风尚,让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快乐感。基层老年大学要通过开展广场舞比赛、红歌合唱展演,举办“百叟宴”、“敬老月”等系列文化活动,抖擞出老年人积极乐不雅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银发生活透出鲜喷鼻香诱人的“辣乎劲”。
老有所为,让银发生活迸发“滚烫感”。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前都是各个岗位上的骨干、精英,个中不乏专家学者、科研职员、领导干部、西席年夜夫等。习近平总布告指出,“要为老年人发挥浸染创造条件,勾引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康健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老年大学进村落庄,要充分发挥老干部政管理论上风,可通过组建离退休干部“理论宣讲做事队”,为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公民的思想情怀。要尽力为他们创造参与公共活动和志愿做事的有利条件与宽松环境,挖掘老年群体在专业技能、移风易俗、文化传承、淳化民风等方面资源,彰显“银发力量”。充分发挥老年人履历阅历丰富、社会威望较高的上风,让他们在化解基层抵牾轇轕、掩护社会稳定、助力村落庄振兴中贡献聪慧和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推动老年大学培植向基层延伸是大势所趋,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势在必行。老年大学进村落庄,为老年人创造了提升自我、实现代价的广阔舞台,将老年群体的“养老”变为“享老”,让老年人真正把握住了稳稳的幸福,实现了乐享幸福的银龄生活。
作者:贾玉宝 承德市双滦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