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李雨吗?
是的,便是那个曾经跻身2016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李雨;那个由于《姐姐》等作品,而被称为“古风穿越少女”的李雨;那个年纪轻轻就能写出古风古韵好词的李雨。
尤其是李雨创作的歌词,即文且白、雅俗兼具,华美中又接地气,中国风采味十足,至少在同龄创作人中,李雨的中国风歌词,不仅是她的一种辨识,更达到了一定高度。
对付很多人来讲,出道即拥有辨识度的风格,再加上在海内最大舞台的立足,这样的李雨,无疑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一个可以用判断和算法,就能打算出来的美好未来。
然而,大家所想的李雨的未来,并没有成为李雨的未来。
李雨的未来,是《鱼里言吾》、是《浮世游》,也是这次最新的《万千不雅观止》。从一开始,她就关上了门,和这个时期隔绝,无论这个时期盛行什么样的风尚,无论这三年的天下,如何的千变万化,彷佛都和李雨无关。
但李雨的关上门,并不是一种放弃。正好相反,她关上的是阻断娱乐滋扰的门,倒是以可以任由更多的感情和,在自我的天下翻滚。
虽然是一个人的天下,但当灵感、感情、想象这些元素,开始四处碰撞乃至缠斗后,一个人的天下,同样可以旖丽残酷、“万千不雅观止”。
而这,也才是音乐真正的沉浸感。首先是歌手沉浸在自我的天下,继而打造出一个天下,终极让这个天下,能够让更多人沉浸个中。
可以说,正是由于李雨选择了这样一个未来,让她这个名字,实在逐步游离于主流的体系之外,毕竟主流的体系,每每和流量、话题有关。
但也正是由于“偏离”主流的航道,才让李雨的创作天下,以一种自然的延续性,一贯延续到本日,并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表达、风格,以及衍生的升级。乃至可以说,这已经成了一个唱作人,自成生态的系统。
《万千不雅观止》作为李雨的第三张专辑,除了李雨本人的创作和演唱之外,于音乐制作层面,依然由王于陞、谢立航和李雨本人作为主导。个中李雨和王于陞完成制作事情,王于陞主导大量编曲,而谢立航则在很多作品中,用吉他完成整张专辑音乐走向的指挥。
三张专辑都由三人班底完成创作和制作,这可不叫没有创新和打破。正好相反,在如今越来越追求多元化的时期,在这个一张专辑恨不得由十个音乐人完成制作的时期,这种小团队定向打造的模式,反倒像是没有被国际化污染的小众品牌。他们追求的不是八面玲珑和面面俱到,却是心口如一的有棱有角。
《万千不雅观止》的这张专辑,首发的单曲是《闹海》。在当时就惊异于李雨在音乐风格上的巨变,硬核的风格,让音乐呈现出了“失落控”的一壁。冲破常规、地动山摇、龙吟虎啸、彭湃澎湃。
用这首歌曲作为整张专辑的先发单曲,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当然,这首歌曲只是《万千不雅观止》专辑的一个切面,它表示出的是这一次的李雨,在自省与毁灭间的灵魂净化,是用一种更具硬度的办法,表现出她的武断,和禅定。
也可以说,这次的《万千不雅观止》,更多表示出了李雨的感情宽度,而这种宽度的拓展,也须要音乐人匹配同等的能量密度。
《万千不雅观止》确实是一张内有乾坤、别有洞天的专辑,纵然《闹海》这个开场,给人觉得是一场死活大戏,但实际上整张专辑,却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单一的走向,而是有回顾、有温情、有抱负、有自省、有挣扎……总之,一个人的天下有多宽阔,《万千不雅观止》就会给你多宽阔。
整张专辑在歌曲创作层面,实在依然保留了李雨的特色。那种北方民歌小调的韵腔,那种风雅浪漫的意境,从《酒僧》、《姐姐》走来,是李雨的音乐基因,也是她的音乐源头。所有的延伸,都从这些风格开始;所有的拓展,也都从这样的表述发起。
作为一张呈现内心灵魂万千景象的专辑,《万千不雅观止》并不是那种所谓多元化的乱来,只是供应几种大略的可能性。这张专辑的万千,反倒是像一条线,有源头、有挣扎、有和解,以线性的办法,来展现人性的繁芜和残酷。
《万千不雅观止》这条线的源头,是《寡言》也是《背影》。
《寡言》和《背影》可以说是平行于《姐姐》的作品,亦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叫《背影》。
纵然是歌词,这两首歌曲也可以用美文来形容。像《寡言》里“他穿着我送的外套,无声的蹒跚走在人群里面”这样的意象,写实又有留白。大量浅近却朴实的笔墨,加上流动感的阐述,以及恰到好处的感情渲染,都让人跟随李雨回到童年。
童年,是空想萌发的地方,也是统统谜题最初的线索,而从这些线索出发,也才能表示出一个人内心天下的完全。
《五行歌》、《钟意》,则是最唯美的李雨。这个纬度的李雨,也便是人们传说中那个“古风少女”的李雨,但用“古风少女”这样的定语来形容李雨,实在有点不足用。
李雨创作的美,除了古风笔墨古得典雅和唯美之外,紧张还是接地气,有烟火。
于是,《五行歌》里既有“天上楼阁”,亦有秋分和铁锄。《钟意》的一壁之缘,也是写得浪漫却有生气和活力。
而《乞儿》,则是李雨思维的进化。对付“知足常乐”的破题,也是她走出思维舒适圈核阅和自省。到了《闹海》,是感情的升温,也是用一种“失落控”,来冲破自我创作表达的体系,从而在无序中建立一种新的体系。
意识流般的清闲幽美,起伏不定的吟唱,以及武断锋利的开释,是李雨从敏感到敏锐的升级,也是对创作潜能的一种试探。
一次成功的试探。
纵然有《闹海》的“闹”,但整张专辑还是在《触角》中,完成了一种内在感情的自我平衡,及和解。
“为天下、为沿途写下,一字字、一句句;沉默的话在你温热的笔触,作别后仍残酷”这样的笔墨,实际上也是一种挣扎后的禅定和释然,一种真正的解脱和出口。
很多人都在评论辩论的禅意,实际上并不但是那种形式上的姿态,而是在一种冲突、变革状态下,终极完成的人生和解。禅意是一种动态,它包括了《闹海》,也包括了《末日感官》,终极则让知觉封存,留下无畏和不悔。
与此同时,《万千不雅观止》也是一张音乐与文本同步的专辑,分开文本谈论每首曲子用了什么曲风,实在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王于陞用三年多的韶光,与李雨形成的默契,逐步融化到“万千不雅观止”的天下,成为李雨音乐的一部分。民谣的朴实、硬核的锐利、电音的残酷,在不同的思绪与触觉中着花、结果,终极形成了这个“万千不雅观止”的音乐天下。
在这个时候,用世俗的未来,来指示李雨的音乐江山,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更难的是,你也无法通过前三张专辑,能够预判到李雨的下一张专辑,又会“闹”出什么样子。
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好在有这么一个歌手,可以在看似多元化、本色同质化的音乐时期,做着自己“任意妄为”的事。
这是任性,也是个性;这很澎湃,更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