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的本性。
对付爱情,说法颇多。为了表达爱情的宝贵,人们常说:“生命诚名贵,爱情价更高。”由此可见,爱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一个情字,甘心放弃王位,甘心放弃财富,乃至包括捐躯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海誓山盟,爱恨情仇,令人荡气回肠。但是,也有诸多气吞山河的人物,在那宝贵的爱情之中,掺杂了无奈与虛伪,用以换取自己的功名和利禄,使那纯洁的爱情变质、变味,损失了它那原来的宝贵与纯洁。
追溯千百年来诸多的爱情故事,个中,有温馨的,有朴拙的,有浪漫的,有戚美的,也有苦涩的,无奈的,虚伪的。有许许多多看似浪漫、纯洁乃至信誓旦旦,海誓山盟。而在其背后,却演绛着人生爱情的悲剧。帶来的是嘘叹,是惋惜,是悲凄、遗憾,更有切齿的痛恨。
不妨把眼力回放,回放到那久远的年代。
殷朝,也为商朝。国君帝乙去世后,其子辛继位,即帝辛。天下称他为“纣”,即殷纣王(或商纣王)。
殷纣王聪慧过人,而且巧舌如簧。他勇力绝伦,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格斗。他的聪慧足以谢绝他人的劝谏,他的言辞足以掩饰笼罩自己的差错。他常常以他的才能向大臣们自我夸耀,他的声誉已经到了目无余子的程度,狂傲无比,目空一切。
殷纣王的聪慧才干,无疑能夠管理好国家。但是,他却荒淫无道,酗酒无度,把他的全部精力倾注到了一个女人身上,以至于葬送了国家,自己也断送了性命。
当时,有一个女子,有倾国倾城之美。纣王创造后,将其纳入宫中为妃,宠爱无比。她,便是苏姐己。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便是说纣王喜好妲己,到了妲己说什么他就听什么的程度。有一天,纣王与妲己在城楼嬉戏不雅观景,忽见一孕妇。妲己便问纣王城下孕妇怀的是男还是女?纣王说是女,妲己说是男。为证明之,竟然令兵士将孕妇押上城楼当场剖腹验看。如此之事不胜列举。本色上,纣王爱妲己,是为了倾泻他的淫欲,玩味她的身体。妲己爱纣王,则是为了殃民祸国。在各自爱的背后,深藏着阴谋与虚伪。
对付纣王的荒淫无度,国人怨声载道,痛恨不已。大小诸侯纷纭背叛于他,投靠周武王。武王奋起,统领诸侯将其讨伐。牧野一战,纣王败北。无奈之下,穿上他缀有珍珠宝玉的衣服,登上鹿台,引火自焚而去世。
正是由于苏妲己的缘故,人们便把女人当做祸水。就连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把女人打入小人的行列。说什么“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当然,这是对付女人的极度不公。就殷朝而言,之以是很快被周所灭,并取而代之。其根本缘故原由,是殷纣王的荒淫无道。而妲己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浸染,从而酿成了历史的悲剧。
秦末楚汉战役,以垓下一战发布结束。它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失落败而告终。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惨败和去世亡的结局,唱给他的爱妾虞姬一首永别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虞姬,是秦末时的一位美女。她十分仰慕英雄,便与霸王项羽结为秦晋之好,成为项羽的爱妾,自此与项羽形影相随。当时,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四方豪杰之中,霸气十足者,莫过于项羽了。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华过人”,他要推翻暴秦“取而代之”。他披甲,持戟,重瞳,瞋目,溃围,斩将,刈旗,自刎。这样一个项羽,追风少年们心目中的英雄,正是虞姬心中的偶像。那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倾倒在他的面前。然而,英雄路短。就这么一个大英雄,一位盖世无双、气吞山河的大英雄,却在兵败垓下之际,面对“常幸从”的爱妾虞姬,束手无策,只能年夜方悲歌,自为诗曰:“……虞兮虞兮奈如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
便是在这无奈之下,项羽则轻飘飘地把虞姫给丁宁了。可怜虞姬如花似玉的生命,顷刻间变为剑下之鬼!
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虞兮虞兮奈如何!
?
自古以来,英雄和美女的爱情故事 ,动听至深者,莫过于项羽与虞姬了。堪为榜首,无与伦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这位气吞山河的西楚霸王身上,儿女情长凸显得是那样的浓郁、直白、真切和至深。然而在败局与去世亡面前,男人的自私就暴露了出来。当你细细品味那首“虞兮虞兮奈如何”的诗句,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虽是那样的蕴藉,却又是那样的淋漓尽致。危难之际,项羽没有费尽心机让虞姬逃走,也没有弃之如敝履,更不愿意留给刘邦。因此,只有让虞姬去去世,才是最完美的结局。虽说这样非常残酷,但也解释项羽还是比较在乎虞姬的。
在人类文化史上,英雄和美女,一贯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共同的主题。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影视作品,都在牢牢咬住这块骨头不放。啃来啃去,试图品出新味,创出新意,弄出新的题材。但是,撤除人们的审都雅念不同外,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巨大差异,却使同样是英雄和美女,则出現迥然不同的结果:西方的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东方的英雄则是爱美人更爱江山。以是,西方的那些英雄们大都以为美女去去世来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和爱情的纯洁,而东方那些英雄们则与其相反,他们因此让美人去去世,来造诣自己的英雄古迹和伟大。在西方,英雄爱美女是生命之爱,而东方的英雄们所爱美女是把玩之爱,宠爱之爱,性爱之爱,是为了知足自己的生理希望与渴求。因此,一到关键时候,死活关头,无论什么信誓旦旦,海誓山盟,诚诺许言,便都子虚乌有。当然,不可否认,也有许多的英雄们,在不被私情所旁边的同时,还会表现出一丝眷恋与无奈,或是开释出几声哀怜的嗟叹,或是挤出几滴彷佛留恋不舍的眼泪。在这方面,项羽表现得恰到好处。他一声“虞兮虞兮奈如何”悲悯无奈的吟唱,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实际上,女人有时是十分可怜的,尤其是在那漫长的封建时期,她们的地位十分低下与可怜,基本属于男人的附属品。“嫁鸡随鸡,嫁狗隨狗”的俚语,便是生动的写照。无论嫁给英雄还是君王,极少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唐玄宗李降基与贵妃杨玉环,曾经演绎了封建帝王史上一段家喻户晓、大家皆知的俏丽动听的爱情故事,传为良缘佳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只管是那些文人墨客有感而发的笔下描述,但也确实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深爱相互的写照。在那深宫中的夫妻爱恋,通报出的是真爱,是深爱,是心爱。爱的是那样地纯洁,是那样的浓郁,是那样的深情,是那样的动听,又是那样的让人倾慕与妒忌。这样的爱情,彷佛应该经得起海枯石烂、乃至天崩地裂的磨练。可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死活相许”。
杨贵妃俏丽无比,可谓倾国倾城。有诗为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颜色。”这样一位绝代佳人,使那重色轻国的唐玄宗迷恋得神魂颠倒,思不饮食,食不甘味。杨贵妃入宫后,唐玄宗对其宠爱有加,终日纵欲行乐,沉溺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政。一人得道,一人得道。杨贵妃不但自己“新示恩典膏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渔阳鼙煽惑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使终日沉浸在情爱淫欲之中的唐玄宗错愕失落措,仓皇出逃。走到途中,将士们认为动乱之因皆是杨国忠所引起。于是,便将杨国忠杀去世。因杨贵妃为杨国忠之妹,留下她必生后患。于是便向唐玄宗提出,必须处去世杨贵妃,否则将士们决不前行。
此时此刻,唐玄宗感到,江山、皇位远远重于杨贵妃,于是忍痛割爱,敕令将杨贵妃勒去世在马嵬坡。
当那将士把那白绫套在杨贵妃的脖子上的时候,这位多情的唐明皇,是否也会同项羽那样,无奈地吟唱一首“奈如何”的终别之歌呢?
将士们又开始前行了。江山,皇位,终于度过劫难。此时的唐玄宗终于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唐玄宗爱恋杨贵妃,那无奈终别的眼泪,还是把中国人冲动了,他和杨贵妃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世代炎黄子孙的心中不能拜别。
事情便是这样,霸王项羽,不愧具有首创性。他的一句“虞兮虞兮奈如何”,不仅一下子把那男人的恶行,男人的自私,男人的卑鄙,男人的狭隘,男人的荒诞,男人的怯懦,男人的虚伪,都轻轻地一笔勾销了。并把他们的精神、思想、人格,升华到了极致。真是可笑而又可悲!
人们都知道,春秋期间越国大夫范蠡,他有一个俏丽动人、娇艳无比、资质聪慧的情人西施。他们相互爱慕,情定终生。但是,范蠡为了辅佐越王勾践完成复国大业,忍痛割爱,年夜方大方而又无奈的将西施献于
吴王夫差。那离去范蠡踏上吴国国土时的西施,当时,不知是強忍心痛,无奈从命,还是乐意为国效命不惜自身欣然前往;更不知在那送行的路上,那位足智多谋、工于心计的范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否也在心里默默地念叨那“奈如何”的诗句?然而,这对情人痛似刀绞,难以割舍的分离,史料没有记述,今人更是无法考证。不管若何,范蠡失落去的是爱情,却赢得了所谓男人的大义和年夜方。
汉代元帝时,更有一桩无奈之作。元帝身边,嫔妃姬妾成群结队,数不胜数,真可谓美女如云。然而,令汉元帝非常后悔、无奈、遗憾一辈子的是,个中一位美如天仙的嫔妃,却与其失落之交臂。阴差阳错地作为和亲青鸟使嫁给了匈奴。她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王昭君。
当昭君即将出塞去那西行的路上,临行时的霎时,汉元帝方才创造面前这位即将拜别的昭君,是那样的俏丽娇艳,楚楚动人,风情万种。但是,统统皆晚。由于,君无戏言,只能是忍着失落去的心痛,帶着万分的仇恨与惋惜之情,故作当仁不让状。
君王的面子便是国家的面子。那时的汉元帝,望着昭君拜别的背影,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大概是懊丧,仇恨,惋惜,气恼,烦躁等不可言状的繁芜心境。犹如倒翻了五味瓶,在心中翻来搅去,好不是个滋味。
三国时期,那位以仁义著称的皇叔刘备,曾有一大发明,他自满而仗义地说:“兄弟如伯仲,妻子如衣服。”他的这句名言,成为他创建伟业而招纳吸引人才的法宝,愚弄了不少人。
刘备要匡扶汉室,要造诣自己的伟大奇迹,必须要依赖兄弟们的大力合作,否则将一事无成。“衣服破了可以补,伯仲断了不可续”,这是收买民气的一种手段。与匡扶汉室的大业比较,夫人何足道哉!
这一手段,在他兵败新野之吋,表现到了极致。让其将帅士兵感激涕泣。
刘备兵败新野,他的爱妻糜夫人为了不拖累于他,而投井自尽。此时的刘备,大气十足,彷佛无动于衷。他所担心与怕惧的则是“几损我一员大将!
”对付他那临去世还反复表示“妾去世无恨”、“去世何足惜”的糜夫人,不知是否在贰心里感到疼爱和惋惜,激起贰心中的一点痛处?
由此可见,刘备心中,只有他的帝王之梦。什么亲情,夫妻之情,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
范蠡也好,项羽也好,元帝也好,他们与其爱妾或诀别或离去的场景,表现得缠缠绵绵,彷佛还有点柔肠寸断,短缺一点刚強和英雄气。而春秋时的鲁国大将吴起,却比他们气概得多,果断得多,豪迈得多。表現了一股“凛然”与“大气”!
春秋期间,诸侯争霸,征战不断。当时,鲁国有个叫吴起的人,颇有军事才干,深谙文韬武略。鲁穆公为了抗击齐军进攻,欲起用吴起为将。但是,吴起之妻是齐国人。为此,犹豫未定。吴起知道此事后,回到家中,绝不犹豫,将妻子的头颅砍下,献给鲁穆公,以示自己的忠实。鲁穆公见此情景分外高兴。心想,吴起连自己妻子都杀掉了,还有什么不可信的呢?于是命吴起为将,攻击齐国,获得胜利。
当时,吴起举起屠刀砍向深深爱他并为他操持家业生儿育女的妻子之时,心里有何感想?或许他满脑筋只想着将军的光彩与显赫?或许正陶醉在自己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公而忘私”的英雄壮举之中,让那青史留下他那“深谙大义”的隽誉?
说实在的,在这些美人之中,虞姬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她在关键时候,表现出了女人的英雄英气、大义凛然的气概和无畏,也造诣了项羽的隽誉,绝不犹豫地拔剑自刎。当事时,项羽作垓下歌唱罢,虞姬即刻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和歌一出,不但刚烈俏丽,而且还变成了一位才女,让众人更加怀有敬佩、感叹、惋惜之情。而吴起的爱妾则显得倒是屈曲、笨拙、迟缓得多。
虞姬的明智与聪慧,使她不仅名垂青史,而且后人在她身上写出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成为千年流传的佳话。而吴起之妻却不谙世事,如果她能挺身而出,为了鲁国的安危,为了丈夫的奇迹,也为了玉成自己,绝不犹豫,大义凛然自裁而去世,那她不但功德圆满,而且成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名垂青史,那是当然的了。若如此,那该多好啊!
可惜,她目光短浅,思维迟缓,或许对她丈夫还抱着一丝抱负。而终被名利熏心的丈夫所残杀。吴起之为,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不寒而栗。
爰,是一颗春天的种子。她该当是纯洁的,老实的,朴拙的,无瑕的,发自心灵深处的。如果在爱的深处掺杂上无奈与虛伪,那么,这种爱就变了味道,失落去了它的纯洁老实和朴拙,就会变成变相的买卖和纯挚的生理需求。自古以来,实在太多缺少那种一往情深的灵魂,而每每都是在那爱的背后,隐蔽着唯利是图的可鄙的功利主义。这种状况,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鮮,不足为奇。
人生中最幸福与最值得炫耀的莫过于拥有爱情,而能使人最痛楚与最无奈的也是爱情。爱情之以是成为亘古不变的人生主题,便是由于每时每刻都产生和重复着崭新的爱情。
该当说,纯洁的爱情是世间最为宝贵的东西,那才是人生真正永恒的主题。
愿人间间的爱没有无奈,没有虚伪,只有纯洁与老实!
大家都应摒弃那些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去掉那些虚伪和庸俗,去品味、解读那人间间爱的真谛!
(写于2022年6月6日晚)
作者简介:尹秀民,山东广饶人。退休公务员。副编审,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紧张研究人才利用管理理论,后习作散文、随笔杂感等。出版十一部专著,揭橥论文多篇。计四百余万字。多获省、市奖项。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