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叶落;落叶,护花。
——题记
在夏末秋初的一个夜晚,恼人的知了已经偃旗息鼓了,屋外仅有几声窸窣作响的声音。漫步小径,风中已满是凉意了。在朦胧的月光下,头顶飘下了一片叶子,泛着红。捧在手里,细细品味。一不小心,红叶便四分五裂落到了地上,与泥土紧密地粘合在一起。拾起脚边的一片红叶,依旧捉摸不透它为什么要随风飘舞,为什么要落地护花……摇摇头,将它夹进了书的扉页,成就了一段回忆。
又是第二年的秋,刚刚搬完家的我坐在床上气喘吁吁。偶然在杂物堆里翻到了去年的那片叶。忽然有了兴致,打开电脑查询去年的那些问题。结果无非就是些“生命的规律,大自然的安排”罢了,明白是明白,可还是不甘心。好奇心愈发浓厚起来:问母亲,母亲笑而不答;问父亲,他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只有朋友的回答不同,她文绉绉地说:“化作春泥更护花!”“什么意思?”我追问。“这,你还是去问老师吧。”我老老实实地去了,兴高采烈地回。“怎么样了?老师怎么回答?”结合那个月夜的经历,我便将老师的话娓娓道来:“其实就是老一辈的人奉献自己,为年轻一辈能够有更完美的未来而奋斗!”
口渴喝水时,发现朋友正在把玩着一片绿叶,或许是不慎从枝头飘落的吧。而朋友却准备把它扔进土里。朋友一脸严肃地回答:“不是你自己说叶子为了生命的交替而叶落归根的吗?我帮它加快生命的进程不行吗?”我顿时明白了朋友的意图,不仅仅是老一辈帮助年轻一辈才叫“落叶精神”,只要默默奉献,何必管他的年龄、资历,一样都是“落叶精神”的实践者!想通了这点的我,哑然失笑。
一脸严肃的朋友,这时也哈哈大笑起来。我们都知道,对方读懂了那片叶。
叶,已落;路,将延伸;人,仍需远航。
篇二:她留的那片叶
地球公转,牵连着四季的变化。冬过春来,一年又是一年,又有谁会留意这自然的规律引起世间的千变万化?如果不是她,我还未发觉。
一次她将一片叶置于我的手中,我拿起仔细端详着。感觉似曾相识,脑细胞间开始发生碰撞,追溯到过往的记忆。
这片叶原来曾被她带到过我初中的校园。
那年的夏天,艳阳掌控天地,收起身边的云彩,猖狂地吸收着每一滴水。教室里的我们被折磨地趴下了,没有人再有心听老师上课。那是一节语文课,黑中渗些绿色的黑板上,伏着一层粉笔末,拼凑出“郭沫若《雷电颂》”。老师见这样的场面,顿时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篇课文吧。一起召唤清凉的一刻!”我们拿起书,读着读着开始有了激情,大声地读着:“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这时乌云飘过,天渐渐暗淡下来,突然一阵雷阵雨猛的下来。冲走了空气中干燥的尘埃,顺手带走了困倦的气息。淅沥的响声让我们惊呆了,这样的呼唤竟然让艳阳胆祛地松开了手,放走了被困已经的水分子。雨过之后,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一点自然的芳香。这时她走过我的身边,在桌角留下了那片叶。
来年的那个季节,又与那片叶相遇了。初中的校园很小很小,但同时也多了些温馨的空气。从教学楼到小卖部,有一条走廊。校园里只有那条走廊边有一排的座位,走廊旁有唯一的一片绿地。以至于饭后,我们习惯到那边去休息。那天午后,我与几个要好的同学又坐在老地方。一位同学说:“我们来接龙吧?”“那接什么呢?”另一位同学问。苦思冥想之后,那位同学说:“接做菜的方法吧?一个人说一种。”我们点头表示同意。“煮、蒸、煎、烧、炒、烤……”偶尔的停顿间伴有笑声一起度过。走过的同学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我们,皱皱眉显得疑惑的样子。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懂得这中间的快乐吧。尖利的铃声切断了我们的谈笑,我们急速跑向教室。身后那条走廊上,她留下了那片叶子。
时光像从指尖漏下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
那一次她放置在我手中的这片叶,又为褪色的记忆重新上色。我收起那片叶,没去拭干眼角的水分。一阵风再次拂过我的脸颊,又是她。但她留下的是另一片完全不同的叶。我又继续漫步在高中校园边的小路上……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高二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