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和县城公民中路,一家商店的房檐下,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配钥匙修锁的摊子。每天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匆忙赶路的市民,73岁的崔文明师傅在锉刀声中走过45载春秋。
崔师傅年轻时当过机器维修工,各种机器故障在他看来不算什么,都能快速修复。后来他自学了修锁配钥匙的技能。由于有修理机器的履历,配钥匙的活儿对他来说非常大略。为了方便照顾家庭,他把配钥匙的摊子安顿在太和公民中路一家商店的门口。从此,崔师傅每天早出晚归,以一技之长,方便路人,坚持生活。那时,太和县城就他一家配钥匙的,以是买卖一贯很不错。
多少年过去了,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在修修锉锉的光阴里,仅靠寸土之所,凭借修锁配钥匙之技,养活一家老小,实属不易。
崔师傅为人厚道,技能博识,来者无论老少,有喊老崔的,有称崔师傅的,但无论若何称呼,他都是笑脸相迎。他说话和声细语,干活麻利且收费合理,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干这一行,挣的是良心钱。”崔师傅说:“钥匙丢了,没有证明我不去开锁;目的不纯的人,跟我学技能,我不教;不该挣的钱,我武断不挣。”多年来,崔师傅一贯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让人敬佩。
随着年事的增长,崔师傅眼睛花了,手指僵硬了,但他不断学习新技能,让自己跟上时期进步的步伐。现在锁的种类越来越多,密码锁、电子锁、指纹锁,花样繁多,他网上查资料,客气与同行互换,很快节制了新的修锁技能。
由于经年累月的劳作,崔师傅的左手食指已经严重变形,年夜夫见告他有癌变的风险。崔师傅还患有心脏病,装了心脏支架,但他依然很快乐。他说:“孩子们都有稳定事情,他们都不让我干活了,但我闲不住,大伙儿也离不了我。有病不怕,现在国家的医疗政策好,都能报销。”
崔师傅不吸烟不饮酒不打麻将,等顾客的时候,他喜好看报纸听广播关注新闻。他说:“人啊,既要为家人着想也要为国家着想,把自家的日子过好了,也是给国家少添麻烦。”
崔师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家里穷的的时候,不向国家张口要低保,碰着困难自己能办理的武断不麻烦别人。
虽然,室外劳作风吹日晒很辛劳,但崔师傅很知足,他说:“技能和劳动让我有了幸福的生活,我很享受。”
闹市中多年的坚守,在为市民供应方便的同时,他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通讯员 耿万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