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玫瑰之恋》

唱唱跳跳穿伞裙的曼波女郎葛兰,是电懋时期的电影巨星,国语歌舞片的灵魂人物。
《野玫瑰之恋》则是王晶父亲、杜琪峰师长、粤语国语片跨界大佬王天林的代表作,近期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央展映,之后还会巡回到内地的多个城市。
今年主题为“岁月留声港影港乐”的喷鼻香港影展,便是以这部上世纪60年代的歌舞经典作为开篇,从葛兰《卡门》到《生平所爱》《黎明不要来》,谱写了席卷17组电影音乐的“一场喷鼻香港金曲的盛大串烧”。
对付热爱喷鼻香港电影、钟情喷鼻香港盛行金曲的影迷来说,是最近不可错过的文艺活动。

我我要我要你我要你的我要你的爱  第1张

对应的17部展映影片里耳熟能详的不少,如《大话西游》《倩女幽魂》;罕有小众的也有,如《猫头鹰》《英伦琵琶》;但又唱又跳、对歌舞场面有充足电影化处理的,勉强可以挑出《野玫瑰之恋》与《如果·爱》两部。
从大众视野来看,歌舞片在中国电影里彷佛是极为罕见的,纵然市情上偶现,如杜琪峰《华美上班族》,也难逃销量口碑俱平平的命运,而人们每每会要叹一声,“中国人是不爱看歌舞片的!
”但歌声舞影在国片中却也并不难寻,只是歌舞是其特色,却不一定符合既定类型,而唱调远远多于舞姿,风格上,则一半是戏曲的,另一半是舶来的。

参照好莱坞歌舞片、乃至仿效歌舞大王巴斯比·伯克利场面调度的国片,首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方沛霖的巨制《万紫千红》,将巨星李丽华、王丹凤与日本东宝歌舞团的演出结合,华美无比;后有喷鼻香港教父顾嘉辉首次参与电影音乐创作的《万花迎春》,伊斯曼七彩阔银幕,彰显邵氏阔气。
但葛兰不同,不仅不同于其他姿容娇媚的女明星,更不同于这类架势伟大的歌舞做派。
葛兰仿佛靠一己之力,创造了另一种程式化风格,真正张嘴就唱、踢腿就来的单人Musical,把单调、详细的室内布景,和身边摇摇摆摆的普通人物,都带活了。
正如以她命名、为她命名的经典角色“曼波女郎”,把歌舞和同等的快活,带给了有她陪伴的所有人生——无疑这也是真正的歌舞精神。

这种轻松随性不带架势的亲和演出,与短期学习即可成型的歌舞能力一样,被视为葛兰最主要的天赋。
在姐妹堆里,她险些被当成男孩子养大,进了演员班,同样依循着自己康健活泼的性情。
葛兰在电影里的肢体动作算不得太大,并不分开日常的生活,同时,她的歌声婉转豁达,又总在以叙事性的歌词讲述着什么,仿佛只是将旋律授予给了发自内心的表达。
这让不雅观众并不以为她在做一件高技巧性的事情,以是都乐意跟随她一起快活起来。
但实际上,这当然很不随意马虎,百般仰仗于她技高于人又勤工不怠。
有一个例子常常用来佐证这一点,文章开头提到最广为传唱的那首“我,我要,我要你的爱”中间有一整段的英文RAP难以翻译,葛兰在菲律宾乐队现场伴奏下一次成型滴水不漏,整班乐队都要起立致敬,这可不是一样平常的明星可以做到的。

“歌舞”两个字某种程度上压抑了葛兰演出技艺的展现,尤其是在大制片系统,但却也内化在其角色连贯的魅力中。
《曼波女郎》里,葛兰饰演的校园明星少女创造自己存疑的出生郁郁寡欢时,同学母亲播放她自己的歌声给她听,说到“我听到这样的歌声就高兴了起来,就喜好上你了”。
这部喷鼻香港“白色电话片”(一种以豪华生活环境为背景、专事描写资产阶级生活办法的影片。
因富有的家庭利用白色电话机而得名。
)文化指涉上的心态颇为繁芜,但幸亏有葛兰,我们相信她从同学舞会唱唱跳跳里寻回的快活是自然的。
匹配如此风格,她演出的环境类同于舞会也大多是自然的,于《千面女郎》是电影试镜,于《野玫瑰之恋》是夜总会,演出与情节不仅契合,更相互推进。

《千面女郎》算得上是又一部为葛兰量身定制的作品,或许也是葛兰最好的作品,讲了一个我们当遵照自我心声向前、不然定会仇恨终生的故事。
她一人饰演跨时期的母女二角,既做京剧演出、也唱盛行乐,演少女、戏子也演卖花女郎,把“学什么都像”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到了《野玫瑰之恋》,还是和大帅哥张扬搭线,不仅把舶来歌剧的中文译本唱本钱身角色的心声,更在经典文本里,寻衅打破既往形象的当代摩登放荡歌女。
葛兰演的是“旺角卡门”,在弥漫烟雾的夜总会氛围里,把爱情当游戏,把自己也游戏了进去。
而电影里最亮眼的演出,却不是“男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主题曲《卡门》,而是那首野性、自我的《说不出的快活》。
葛兰游戏得手,听张扬说了“我爱你”,不仅有得手的快活,更有热恋的快活,这双重快活的黑幕不敷为外人性,却喜意外露,正是“说不出来”,也尽说出来了。

娇花经受风雨,棍棒打了鸳鸯,电影里这些眉毛一挑、表情丰富的角色总不免要经受世事的苛刻琢磨,但葛兰总能将真情自然流出,注于歌声,乃至曼波、正好、卡力苏的轻盈摩登舞步,远远超越了被设定的程式情节。
直到本日,她的电影还在见告我们:电影的梦幻属性是如何救我们于日常烦恼的。
每一次不雅观看葛兰电影,我们都仍能感想熏染到它们的焕新如昨,在重重烦恼、困难世事中,拾回一些快活。
2010年,蔡琴将演唱会以“海上良宵”为题,致敬偶像葛兰,翻唱上世纪60年代的金曲:“你听那音乐多美妙,陶醉在海上良宵,对着这月夜风光多逍遥,我要去享受这情调。
”蔡琴低回,唱出了情调,但葛兰演绎的,却总是不设防的陶醉。

文| 张耀婷

本文刊载于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B6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