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xx,那儿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xx的云台山最为有名,还有四大特产,怀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植树节、建军节还有重阳节……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会不一样,民间流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食物,残害生灵。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里,两个牧童在比试牛鞭子,“年”忽闻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了。它又窜到另一村庄,又迎头望见一家门口晾着件大红衣裳,里面灯火昏黄,刺得他偷头晕眼花,它莫名其妙,夹着尾巴慌乱的逃窜了。后人通过他的这个弱点,想出了对付他的办法,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习俗。我家乡的春节是这样过的。

家乡的习俗作文800字 知识百科

  还没过年,大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贴好火红的对联,赶往老家和家人们团聚准备过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们擀饺子皮,包饺子。小孩子就端着盘子一趟趟的把厨房的大人擀好的饺子皮,送到客厅包饺子的大人们那。当然,饺子里是会包硬币的,谁吃到的硬币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会有福气。孩子们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币的数量,一发现别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币多,就会拼命的吃,直硬币吃完为止,大人们吃到的硬币通常会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拼命帮孩子吃。晚上,家人们会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赏歌舞,共同欢笑,除了两三岁的小孩子,谁都不睡觉。

  到了初一,人们就会提着大箱小箱,四处去串亲戚,有时候亲戚们会摆一大桌鱼肉请我们吃,关系好的亲戚来拜年,我们也会准备一大桌好菜款待他们,亲戚有时还会给孩子们带来糖果。我们见到大人只要说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压岁钱。

  家乡的春节充满年味,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过年的滋味。

  篇二:咱家乡的习俗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许多人认为,在大城市过的节日,习俗没有在农村过得那么“有声有味”。中秋节,农村的月光总是比城市的皎洁;重阳节,在农村轻松就可以找到的山岭和茱萸;但在城市中已变得奢侈;在元宵节,农村独有的鸟叫,元宵节才过得更有情趣等等。但是,在我心中,重庆过春节时也有着一种独特的风味。

  春节,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春节的到来。远远望去,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这灯光不是一般的色彩,而是五彩斑斓的,将春节的到来和团圆的喜悦如春雨般——“绵绵情义”洒向了大地。

  在春节这场“戏剧”中,主角的位置非鞭炮莫属了啦!在小区里,总会不时发出震人心扉的爆竹声,让人心潮澎湃。放下手中的作业,带上老爸老妈,一起到楼下小区指定放鞭炮的地儿玩上几回合。瞧去!一发接一发的烟花如飞天银龙般直冲云霄,一个个爆竹如昙花一现,照亮我们的心灵。相信在这么强大的力量下,被天神锁进深山的“年”肯定不会再来祸害人间了吧!

  春节,不论是什么地方,做着怎样伟大事业的人们,总是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亲戚朋友聚一聚。每到饭点,走廊上的酒肉味沁人心脾,让人防不胜防,垂涎三尺,真想对那些美味“大开杀戒”。吃完了晚饭,五湖四海的朋友,亲人们开始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家常,其乐融融。夜深了,我们连睡觉的影都还没有。

  说起春节,怎么可以少了“压岁钱”这出压轴戏呢?每当孩子们收到长辈们用红包装满祝福的沉甸甸的“压岁钱”的时候,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时,为了表示对长辈们的敬意,我们做儿女的也不望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婆这些至亲献上一杯热茶。

  春节就如浮云朝露般悄然而去了。但是在正月十七的夜晚,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睡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因为在那“压岁钱”的保卫下,在新的一年中会平平安安;父母也面带微笑地睡了,你也别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在晚辈那饱含温情的茶水的祝福下,新的一年必定会一帆风顺。

  中国古代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习俗,而是一种精神文化。小时候爱春节,为的是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压岁钱;现在爱春节,为的是与家人们多聚一聚,多聊一聊,发扬一种孝、礼、敬的优良品质。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800字的内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初二作文,请多多关注美德网。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