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于东明

2021年1月10日,是父亲荫泽老人九十周年诞辰纪念日。

永远的怀念…写在父亲于荫泽白叟九十周年诞辰纪念日 休闲娱乐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公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也是于荫泽随38军112师335团七连入朝参战的日子。

作为中国公民志愿军的一员,父亲随所在部队逐一38军112师335团三营七连(时任文化教员,后任副辅导员),置身抗美援朝沙场前沿,与战友们经由三年浴血奋战,志愿军终极赢得了胜利!
在沈阳参加抗美援朝的38军老战友中,他是为数不多身处前哨连队亲历几大战役战斗的幸存者。

下图:38军在沈老战友相聚,左后排站立者为于荫泽

2020年10月26日(农历玄月旬日),是父亲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

我们陪母亲去墓地祭奠父亲,思念亲人,寄托哀思!

他的光辉形象,音容笑脸,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光阴、岁月!

让我们在思念之余,再回顾他的发展经历,重温他的往事吧。

一、故乡

冀东地区抚宁北部,山峦叠嶂,绵延起伏,直延伸坝上。
属燕山山脉,自古以来已有人居住于此达万年历史。

在山海间一片丘陵与平原相接,有一座山名声赫然,称为响山。

此山西南麓,有一处风景奇丽、山水相间的峻峭山峰,形似万马奔驰、万仞齐天之态。

这便是著名的“天马山”。

山南角下,依山而望的清澈湖水,碧波荡漾、晶莹剔透,这便是“天马湖”了。

在与山水相连的几处村落中,有一个依山傍水的马各庄村落。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乡马各庄村落委会所在地。

村落不大,仅几百户人家;也不显赫,多少年沧桑,依然如故。

这是几处过去老屋子,依旧保留着,已无人居住。

这便是我们于姓人的祖居之处,也是父亲于荫泽的出生、童年景长之地。

二、出生

于姓祖上,不知何时从何地迁入此地,繁衍几代人。

到祖父于荣久这一辈,于姓已有十几户了。
而父亲这一辈,于姓家族仅男孩就有二十多人。

这一辈人家族谱名中范“荫”字,意为木叶之下,不好起名。

然而先人聪慧超然,把这辈人的名中第三字皆加三点水,如江河湖海,波涛润湧,喻有“荫蔽之中,鱼儿得水,游刃有余”之意。

父亲亲兄弟三人,上有大哥于荫清,二哥于荫河。

父亲行三,名于荫泽,属马,正巧出生在天马山下,天马湖畔的马各庄。

父亲形象高大威严,面庞端庄俊朗;性情爽朗明秀,坚韧刚毅,聪明聪慧。

父亲在少年时,因求学离开家乡,有时还乡探望。
青少年期间,辗转于哈尔滨、沈阳、北京等地读书。

三、从戎

1949年1月,他在北京从军到38军112师335团,成为一名公民解放军战士,参军报国。

解放战役中,他随军参加战斗,转战南北,建立功绩。
全国解放后,又于1950年10月度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此时他仅19岁。

在抗美援朝沙场上出生入去世,所在部队38军112师335团七连,参加了飞虎山阻击战。
在二次战役松骨峰战斗中,经历了十分惨烈的战斗。

38军此役有力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
为此,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写下了"卅八军万岁"的电文,发至全军!
从此,38军为"万岁军"名扬天下。

军旅作家魏巍奋笔疾书,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千古名篇。

他在抗美援朝参战历时三年,立下大小功绩。
直到1953年所在38军主力部队返国。
往后,历任38军112师335团作战参谋,334团作战股长。
1965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师资班学习并留院任教员。

他出生在天马山下、天马湖畔的马各庄,属相为马,又参军从军,戎马生涯,忠心耿耿,为国防奇迹奉献生平。
这大概是巧合,我更相信是天意。

对付故乡的印象,他也有些久远了,难免有思念之情。
然而,一贯没有机会还乡。
由于爷爷奶奶也迁往了哈尔滨,投奔了大哥(于荫清)、二哥(于荫河)。

直到1979年前后,他在辽宁省锦州军分区任参谋长,勘察作战地形时,才有机会还乡一次。
但是,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已无于姓人家了。

看到家乡依然穷苦掉队,爸爸十分难过,无言以对。
不久,他派人购置一台变压器送去,为村落里乡亲办理用电困难。
此事在当时传为佳话,至今当地仍有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此后,他虽然也谈及故乡往事,却再也没有回去过。

四、子弟

由于我们对父亲的崇敬、热爱,从小与军旅一往情深,甚至子弟皆以从军穿军装为荣。

我这一辈和下辈人中的十八个男性,就有十个曾是军人!
也便是说,在他的影响,带动和感召之下,子弟们毅然选择了参军,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国防培植奇迹,为此无怨无悔!
更要戴德他指引我们走上了一条人生正道!

五、情趣

父亲脾气快乐,才艺轶群,吹拉弹唱,琴棋字画都有很高成绩。

做为家人和子女,我们看到的是他持家规矩、生活点滴,但这些只是他优秀品质和聪灵才质的极小部分。

六、回顾

于田园回顾爷爷对她的关爱和生前轶事。

七、病逝

2015年10月22日上午九时,我们敬爱的父亲于荫泽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享年86岁。

孙女于田园写给爷爷在北京老战友的信。

爷爷老战友给于田园的复书。

在父亲离世第五周祭,儿子于东明悲痛地写下此首感怀诗句,以为纪念。

八、惦记

九、思念

2017年中秋时节,于荫泽老伴杨守琴以八十三岁高龄,在女儿东红陪伴下奔赴河北父亲的故乡抚宁马各庄村落、麻姑营、下官营、天马山等地,拜访亲友,思念亲人。

走过他行走的路

片片回顾涌脑间

瞥见他留连之处

仿佛身影在面前

翻开他写的条记

字句中透着钢健

浏览他每张照片

音容笑脸似昨天

无法形容的伤痛

凝固在我们心中

相约的日子未来

却化作永久期盼

只管岁月如往常

可是短缺您相伴

少有明日亲的圆满

总觉得满心遗憾

仰望抚宁天马山

山峦岭高涧水蓝

铿锵迈过鸭绿江

最可爱是热血男

浴血凤凰铸涅槃

松花江畔情无限

集安驻守十年整

紫金山麓好河山

想您倔强又坦然

不觉泪水已擦干

京韵和琴声响起

思念化作迎风帆

点点滴滴都是爱

声声处处润内心

永铭吾心慰英灵

昂首挺胸再向前

在父亲于荫泽离开我们五周年之时,我们思念他老人家,思念之心、怀想之情难以言叙。
我们回顾他的生平,他的恩典,他与我们相伴,共处一起的日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禁泪如泉湧,心情如潮翻浪涌久久不能沉着…

回顾过去,是为了继续和发扬;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我们只有更好地生活,更努力地事情,更好地做人处事,康健幸福地活着,才能不负长辈先人的养育之恩,安抚父亲在天之灵!

愿他用生命播撒的费力付出成为遍开人间的幸福之花,美好之果!

2021年1月10日

庚子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