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目中,笔者有两次被冲动到热泪盈眶,一次是《九九艳阳天》的歌声响起,副班长和二妹子从黑白影像变成彩色,宛如悠远的回顾在心中被唤醒。
另一次是老一代演出艺术家陶玉玲老师和她半个多世纪前塑造的二妹子影像同台合唱,那一刻光阴流转,让人百感交集。
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只要看到副班长和二妹子唱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时,总是会产生一种感情,不知道是伤感还是神往,也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惆怅。
这些感情的来源,有一些是由于《柳堡的故事》,有一些是由于《九九艳阳天》,还有一些是由于副班长和二妹子的原型。
一、浪漫电影《柳堡的故事》
在1957年以前,江苏扬州宝应还没有柳堡这个地名,那时候的名字叫“留河坝”或“刘河坝”,在电影上映后,这里改名柳堡,而柳堡这个名字在很多不雅观众心里代表了一种难以磨灭的浪漫。
1943年,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战斗报》编辑胡石言在宝应县碰着了19岁的副班长徐金成,他根据小徐的真实经历写成了小说《柳堡的故事》。
故事梗概:新四军某部副班长李进和房东田大爷的女儿二妹子相互产生了好感,随着打仗增多,两人情愫渐深。但是,两人的恋情会影响部队斗志和群众纪律,因此辅导员找李进谈了话,并做了相应安排。
二妹子晚上找到李进诉说自己的遭遇,希望李进能救她。这件事被班长误会,在班会上李进见告战友二妹子百口悲惨的遭遇,如果部队不救她,她会被汉奸挟持走。全班义愤填膺纷纭哀求打击汉奸。
在之后的战斗中,李进和战友们攻陷了仇敌的巢穴,但二妹子被汉奸掳走,辅导员和李进带人分头追击,从汉奸部下救出了二妹子。
部队要出发了,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李进降服了个人情绪和部队一起远征。五年后的1949年,李进已经担当了连长,他在南下途中再次来到柳堡,和当上干部的二妹子相逢。
195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黄宗江根据胡石言的小说开始改编电影剧本,黄宗江是我国著名编剧、作家和演员,他的妹妹叫黄宗英,妹夫是赵丹,两位弟弟黄宗洛和黄宗汉都是文化界名人。
黄宗江接手改编剧本任务后常常找胡石言商量,本着精益求精的严谨原则,这个剧本一改便是七年。
1956年,随着“百家争鸣,百家齐放”方针的提出,《柳堡的故事》制作条件成熟,于1957年正式投入拍摄,导演确定由前上海滩名演员王苹担当。
王苹是一位女导演,作品风格细腻负责,她之后的代表作还有《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霓虹灯下的哨兵》。
接管拍摄任务后,王苹动手探求得当的演员,《柳堡的故事》从剧情上看该当是一部有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个中最具特点的风格无疑便是浪漫二字。
因此,王苹给《柳堡的故事》探求的演员都是眉清目秀类型的,用现在的话讲叫高颜值。
饰演副班长李进的廖有梁是一位浓眉大眼的帅小伙,他本来是舞蹈队的,由于长得帅气当选中当了演员。拍摄该片时他才20岁,他的高颜值和阳光大男孩的气质纵然放在本日看也绝对算得上顶流。
饰演二妹子田学英的是陶玉玲,她当年是一位话剧演员,和小说作者胡石言是一个团的同事,胡石言和黄宗江当时正在探求二妹子的演员,有时碰着了正在路边吃冰棍的陶玉玲,她有些羞涩又落落大方地给胡石言打了一个呼唤:石言同道,你好。
胡石言和黄宗江对视一笑,觉得找到二妹子了,于是他们将陶玉玲推举给了导演王苹。王苹带着拍照师到南京找陶玉玲,不想陶玉玲去了杭州,他们追到杭州却听说陶玉玲随团去了舟山群岛演出,于是王苹又追到舟山群岛,又得知陶玉玲下到一个偏僻的岛上去了,于是他们再追,终于见到了“二妹子”。
但是,陶玉玲当时已经连续演了三天戏,怠倦不堪不说,有一只眼睛还由于扮装过敏肿了起来,剧组职员大失落所望,他们认为就算陶玉玲眼睛没事她也不足俊秀。
导演王苹却慧眼识珠,她力排众议让陶玉玲出演二妹子。
陶玉玲在五官上确实不是倾国倾城之貌,比起其余一位候选演员来颜值要逊色一些,但王苹认为其余一位女演员虽然俊秀却没有“二妹子”的觉得,陶玉玲虽然颜值稍逊却在气质和觉得上更靠近“二妹子”。
王苹的觉得没错,电影里的二妹子有着淳厚自然的气质,她的美属于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清纯,两个梨涡又自带可爱之感,在电影中刚一出场就让人面前一亮。
陶玉玲虽然是女主角,但她在片中所有的台词加起来只有208个字,导演王苹更多时候都是让二妹子展示出她的淳厚和甜美,她常常在拍摄现场见告陶玉玲:二妹子,给我们加点糖。
饰演辅导员的徐林格也是一位大帅哥,《上甘岭》里他饰演七连孟辅导员,可惜眼睛上的纱布挡住了他的帅气容颜,实际上如果徐林格晚生几十年在《红楼梦》里演一个琏二爷或北静王都绰绰有余。
几位高颜值演员聚拢在一部1957年的电影里这本身便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再加上导演王苹在拍摄风格上追求天然和唯美,这让《柳堡的故事》成了一部有着浓厚浪漫色彩的主旋律影片。
二、动听的《九九艳阳天》
实事求是讲,《柳堡的故事》剧情并不算跌宕,该片被不雅观众铭记几十年的缘故原由不仅在于几位出色的演员,还有一个更主要的东西,超越电影本身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在影片中一共涌现了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寓意,每次都有不同的觉得。
第一次,初见
李进和战友们一起帮房东田大爷修屋子,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唱起了《九九艳阳天》。
田大爷外出避难的女儿二妹子回到家里,见到了正热火朝天干活的战士们,在弟弟小牛的勾引下,她认识了英气勃勃的副班长李进。
这里的《九九艳阳天》是欢畅的、阳光的,带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人听了心里像洒满了阳光一样温暖惬意。
第二次,好感
二妹子和副班长建立了初步的好感,二妹子乃至还向李进表达了自己想参军的想法,她此时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于是在这段歌词中突出了“想把军来参”和“决心没有下啊怎么开言”。
这一段《九九艳阳天》是女声独唱,歌声是纯挚且甜美的,就像一碗白糖水,滋润津润又甜蜜。
第三次,惆怅
战斗胜利后,李进拉着小马去祝捷大会上找二妹子,李进坐在船头沉思,他在犹豫,是该留下来和二妹子在一起还是随部队出发连续战斗。小马撑着船,唱响了男声《九九艳阳天》,歌曲中突出了“这一去呀翻山又过海呀,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这一段歌曲依然带着欢畅的感情,毕竟是打胜仗了,二妹子也得救了。但歌词的内容却让人产生了惆怅,爱情和战斗,爱人和战友,那种难以割舍的决议让李进在这段歌声中充满了愁思。
第四次,明志
1949年,部队南下途中,当了连长的李进到柳堡探求二妹子,他得知二妹子加入了地方部队当上了干部,两人在运粮船上再次相见,女声《九九艳阳天》的歌声响起。
这部分歌词突出了“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只要你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这段歌曲是明志的意思,象征着两位有情人的远大志向,一位要去完成末了的战斗,一位立志在家等待爱人凯旋。
对付不雅观众来说,这段歌曲虽然是充满欣喜和美好的,但其歌词依然让不雅观众产生了悠远的遐想,他们会如愿在一起吗?有情人终成家眷吗?
《九九艳阳天》这首歌的成功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作词是胡石言和黄宗江,作曲是高如星,他42岁遭受不公因病去世,在去世前他想听妻子唱首歌,妻子王云霞哽咽着无法唱出来,高如星的侄女为他唱了末了一首歌: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呦......
三、凄美的原型故事
电影《柳堡的故事》结尾是圆满和浪漫的,李进用手轻轻挽住二妹子的胳膊,电影在两人深情对望的瞬间结束,虽然是开放式结局,但在不雅观众想来,他们的未来必定是美好的。
实际上在现实中并非如此,根据原著小说作者胡石言的回顾,副班长李进的原型徐金成在1945年一次战斗中胸部中弹捐躯,1949年徐金成所在部队南下途中,他的战友特意绕道刘坝头去探求二妹子。
故事在这里产生了分叉,有人说二妹子的原型是当年的女民兵夏美英,她在家排行老二,平时大家都叫她二妹子,可惜她后来离开了刘坝头,没有人知道她的着落,她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
也有人说徐金成的战友找到了原来的房东,见告了二妹子徐金成绩义的,二妹子痛哭了一场,后来她嫁了人重新开始了生活。
不论是哪个结局,副班长和二妹子之间都是一段让人惋惜的故事,而且,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副班长和二妹子这样为了战斗和未来不得不分开乃至永生不能相聚的有情人又有多少呢。
以是,每次重看《柳堡的故事》,每次听到《九九艳阳天》,总是会带给笔者一种想哭的冲动,有欣喜,有神往,有惋惜,还有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