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立柱加强板在加工成形过程中,需经由落料、拉延、修边、冲孔等多道工序,个中拉延为小应变大变形,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边界打仗非线性问题,是该零件成形的难点。

1 工艺剖析及仿照

有限元模拟仿真汽车B柱加强板工艺分析及模拟分析 汽车知识

1. 1 零件工艺剖析

汽车 B 柱在车身中不仅要担保在承受一定撞击时,不能过多地侵入乘员舱空间,并担保前车门在碰撞后仍能正常开启,同时也须要有足够的刚度和 强度,以知足作为前车门锁扣、后车门铰链和前排安 全带卷收器的安装部位的利用哀求。
范例的汽车 B 柱一样平常由 B 柱外板、B 柱加强板(也称 B 柱内板)焊接组合而成。
个中,B 柱加强板承担着更多的抗撞击变形和安装点耐久哀求,在材料设计上常日利用 高强钢,并在构造设计上要和 B 柱外板组成一定截面的空腔体,才能知足日益苛刻的碰撞和耐久哀求。

文中所建模型是目前各主机厂主流设计的汽车 B 柱内板构造形式,有很强的范例性,但又不局限于某 各详细车型,其研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强的参 考代价。
如图 1 所示汽车 B 柱加强板的三维模型,其所用钢板材料厚 度为 1. 8 mm,材质为上海宝钢生产的高强度钢 DP590。
由图 1 可知,B 柱形状较为繁芜,紧张采取拉延 工艺。
在拉延成形中,金属坯料上的成形情形由于 繁芜的曲面构造而变得难以预测,随意马虎导致起皱或 者产生分裂,以是在成形过程中,如何使材料流动均 匀以提高工件质量是难点。

由工件形状可知,两端头的台阶深度较深,中间凸台较高,形状变革剧烈, 成形时随意马虎开裂,并且其一端有大平面存在,成形时 随意马虎起皱。
在工艺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压料面的位置及形状,压料面的位置决定了各部位拉延深度, 而压料面的倾角、曲面构成及平滑度决定了材料的 属性流动情形。
根据该 B 柱两侧切边位置在法兰 上的工艺哀求,选择压料面位置和法兰同等。
由于零件台阶处拉延深度较深,台阶分布在产品内侧,造 成了进料困难,以是需添加工艺补充面。
其余为了 避免拉深开裂,需采取大圆弧过渡。
坯料如图 2 所 示。
冲压方向绕 X 轴转 10毅,直接以法兰边作压料 面,分模线如图 3 所示。

1. 2 有限元建模

该 B 柱 材 料 采 用 上 海 宝 钢 生 产 的 HC340 / 590DP 高强度钢, 坯料厚度为 1. 8 mm。
HC340 / 590DP 钢的化学身分(熔炼剖析)中:C臆0. 15%,Mn臆 2. 50%,P臆0. 040% ,Si臆0. 60% ,S臆0. 015% ,Al逸 0. 010% (质量分数)。
其材料性能参数为:屈从强 度为 410 MPa, 抗 拉 强 度 为 590 MPa, 屈 强 比 为 0. 695,伸长率 啄 = 22. 4% ,塑性应变比 r = 1. 02,应变硬化指数 n = 0. 154。
材料的塑性变形为平面内各 向同性,厚度方向上各向异性。
在选择好材料模型后,设置设备类型为单动冲压办法。
零件网格划分好之后,对网格进行检讨修补。
干系仿照参数设置为: Blank Holding Force : 100 (Ton), Blank Holding Stroke : 80 (mm), Friction Coefficient : 0. 15。

1. 3 有限元仿照

根据有限元剖析,合理的模面设计可以担保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其余通过优化坯料尺寸及拉延筋 数量和位置支配,可以担保零件的成形性。
仿照过程如图 4 所示。

2 结果剖析

总体仿照结果如图 5 所示。
成形效果与紧张预 测的成形问题如图 6 所示。
该仿照存在局部变薄, 存在严重开裂危险的问题,见图 7,个中图 7a,c 为 局部构造示意图,图 7b,d 为对应的危险区域放大云图。
由成形性剖析结果来看,存在局部开裂和起皱 的问题,局部开裂区域为凹模的凸缘部分和直壁处, 凸缘圆角区域的材料流动困难,而直壁部分由于有 较大的拉应力,以是随意马虎在该区域导致拉裂。
起皱区域处于凹模顶部与平面部分的连接处,板料变形 过程中,径向拉伸,切向压缩,而且切向变形大于径 向变形,故产生起皱。
对危险区域的壁厚分布进行 丈量,创造最大减薄量的点 的减薄率均超过了30% 。

根据实际履历,当壁厚减薄量小于 30% ,壁 厚增厚小于 5% ,都是安全可行的,以是要通过局部 的工艺改进来肃清和调度。
紧张失落稳区域如图 8 所 示。
图 8 所示的两侧壁拔模角度太小,成形时随意马虎开裂且很难做回弹。
为理解决此问题,将拔模角度修正至 7度以上, 同时加大凹模口圆角,经重新仿照剖析后知足成形哀求。
这解释凸凹模间隙对加强板局部最小厚度有 较大的影响,凸凹模间隙越小,则拉深后的加强板局 部厚度越小,并且越随意马虎引起工件分裂。
按产品修 改方案经重新修模及试制,产品可成功制出,表明修 改方案合理,目前已成功进行生产。

3 结论

通过 AutoForm 软件的板料仿真技能,对采取 590DP 高强钢的范例汽车 B 柱加强板的冲压工艺 进行了数值仿照剖析,预测了板料成形过程中可能 存在的起皱、开裂等问题。
剖析得出,为了担保拉延深度及材料充分变形,需根据零件特点来确定得当 的压料面,对付随意马虎涌现起皱和分裂的区域,要加大拔模角度。
其余凸凹模间隙对加强板局部最小厚度 有较大的影响,凸凹模间隙越小,则拉深后的加强板局部厚度越小,并且越随意马虎引起工件分裂。
从而可以在模具制造前及时地修正冲压工艺方案,实现了 模具的设计及优化,能有效地办理仿照后模具的形状参数化调度的问题。

作者:姚毅, 孟正华,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