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关系

是动态的、弹性的

城市灯塔 ── 台州市黄岩综合客运枢纽站设计 / UAD浙大年夜设计 汽车知识

台州市黄岩综合客运枢纽站历经6年的精心打造,于2017年底开始投入运营。
综合客运枢纽站毗邻高铁台州站,涵盖长途客运、城乡公交、铁路接驳、城市公交、智能租车等多种公共交通于一体,构筑城市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交通根本举动步伐培植,是台州地区对外交流、商贸、旅游的门户和窗口。

项目覆盖客运中央、零售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社会停车等多种复合功能,领悟方案、建筑、交通、景不雅观等多种要素,是来来往往人群出发与归家的灯塔,昭示着台州这座城市交通培植的新篇章。

西南侧透视图

高铁站处望向客运中央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黄岩区北城街道,毗邻104国道、甬台温高速等城市通道,总用地面积637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955平方米。
设计年度日均发送乘客22000人次,发车位31个,是国家一级公路客运站。

设计亮点

方案合理

方案将站前广场和高层办公建筑支配在西侧,面向城市主干道站西大道,既迎送乘客,又展现建筑风采。
园地南侧设置客运枢纽站房,北侧设置停车场和立体发车平台,整体方案简洁合理、有条不紊,客运中央和高铁站之间以连廊为纽带,做到了与高铁台州站的无缝衔接。

总平面图

流线有序

设计遵照城区总体方案,减少车流、人流对周边城市交通的影响;设计梳理出长途客运、公共交通、社会车辆、出租车等最紧张的几条流线:A2地块的出入口均在江北渠道与建筑之间的内部道路办理,西侧站西大道仅设办公和司乘公寓车辆出入口,在东侧方案道路设客运车辆出入口、公交进站口。
A2地块与B地块之间道路设公交出站口、停车场库的出入口。

客运车辆发车位位于二层平台,紧邻候车厅,到达车位位于地面一层,紧邻换乘大厅和公交站。
公交车候车位于一层架空区域,可同时停靠6路公交车,搭客从换乘厅可直接到达公交站台上车离开。
出租车接客通道位于地下室,能同时知足公路、铁路乘客利用。

交通流线组织

功能复合

建筑功能采取竖向构成思路,一层支配售票、进站、出站三大功能;二层以候车、配套做事功能为主。
在宽敞的候车厅区域设计了多样的零售商业空间,搭客可在乘车间隙,享受热闹的商业举动步伐和休闲做事。

在客运中央北侧是一栋高层建筑,如同一个高耸的灯塔发布旅途的结束。
高层建筑平面呈梭型,核心筒支配在中间,南北两侧弧形部分设置办公、会议、酒店客房平分歧类型的功能,为全体项目供应多样化的功能配置,知足各种商务人群的需求。

高层商务楼

客运枢纽站在地块西侧设置宽敞连续的城市广场,并向城市开放,促进城市与建筑的互动,不仅知足客运枢纽的集散需求,也为周边城市居民供应休闲、闲步、运动的场所,为城市注入活力因子。
热闹的零售商店、富有活动的广场,坚守着城市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入口广场

美学与节能相领悟

站房采取大跨度钢构造金属曲线屋面,通过适当的划分使建筑展现完全有序的形态。
外立面以玻璃幕墙和浅色石材为主,大气当代,南立面幕墙上增加金色竖向百叶,抵挡夏日强烈的阳光直射。
80米的高层建筑拥有柔和的外轮廓和细长挺立的体量,整体采取玻璃幕墙,给人优雅、通亮的印象。
横向的金属遮阳片授予建筑舒适的层间关系,展现典雅的立面细节,为建筑节能供应主要浸染。

立面细节

结语

本项目的设计不仅知足当下城市交通的需求,还考虑了未来城市交通转型后的可能性。
随着中国城市高铁的极速发展,公路客运站的角色在不断弱化。
客运站在保留必要的功能需求外,大跨度的内部空间为功能的转型供应条件,各种业态的比例组成可自由组合,充满人性化和开放性的城市广场为建筑带来活力。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动态的、弹性的,它为城市与交通的发展赢得精彩不断的未来。

项目名称丨台州市黄岩综合客运枢纽站

项目地址丨浙江 台州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规模丨9.1万 ㎡

建筑设计丨沈济黄、王健、李文驹、姜浩、黄东丰

构造设计丨肖志斌、邵剑文、吴冰鏐、于锦华

给排水设计丨张钧

电气设计丨施大卫、李东栋

暖通设计丨余俊祥、宁太刚

室内设计丨高恒

建筑经济丨吴佳莉

建筑拍照丨赵强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UAD浙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