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只有经历完地狱的磨练才能炼出飞向天堂的翅膀。
窗外,倾盆大雨刚刚过去,树上的枝头上孤零零地“站立”这一小片绿叶。
我站在窗台前,独自一人数着一颗颗从窗檐上滚落下来的雨滴,想用这种方式来静下自己烦乱的心,屋里闷热的气氛让我快要窒息,就连檐下的蜜蜂也缩在巢里一动不动像死了一样。
最近真倒霉,数学考试也考砸了老师严历地批评了我周末回家,就连我最心爱的电脑也罢工了,这让我十分的无奈。
突然,眼前的窗台边一个摇动东西吸引了我的眼光,原来那是一直有着白色翅膀的蝴蝶,它正努力的拍打着翅膀想尝试着飞行,可就是飞不起来,这让我很意外。
我走到理它更近的地方,这才发现原来它只有一半翅膀,另一般已不知所踪,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残翅蝴蝶吗?
它弓着身子再次尝试着起飞,可以滴雨水正滴在它的身上,原本弓着的身子一下子又被压力下去,“唉!一滴雨水都斗不过,你怎么活下去呀!”我心里嘲讽道,然后到旁边休息去了。
等过了一会儿,我又走了过来,它还在拍打着翅膀,就在我准备离开的一瞬间,它竟奇迹般地飞了起来,在空中打着转,上下起伏着,像在给我示威一样。
一刹那,一缕刺眼的阳光射入我眼中,我惊奇的发现乌云已飘去,世界变得温暖起来,那只颤抖的身影不断出现在我眼前,让我早回了自信,再次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窗檐下的蜜蜂也不再缩着,再次飞向采蜜的路途。
篇二:震撼心灵的教育
前几天,在餐厅吃饭,不经意间,听到A老师讲了这样一番话:“你们看,我今天下午多累,我在操场上跑了8圈。”
原因是大课间,有十几个学生懒着没上操,A老师就对未上操的学生说,这样吧,你们不跑,我替你们跑8圈。于是,A老师就到操场上开始跑。第一圈快完时,未上操的学生便去恳求老师,不让老师跑了,可A老师还是坚持,学生看到老师那瘦弱的身影,在操场上艰难的转动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的去拉老师不让跑,有的哭着说:“老师,我们错了你不跑了”,可A老师还是坚持跑。故事的结局是:A老师跑完了8圈,未上操的学生,自发的跑了10圈。
A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呢?
他说:“我说过的话,就要做到。”我为A老师的教育方法拍手称赞。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A老师,一个年轻女教师,穿着一双高跟皮鞋,在操场上用尽所有力气,跑完了8圈,他的故事诠释着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渗透着一个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事虽小,去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操场上,A老师跑步的那个镜头,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特别是犯错误学生的心灵上,只要略有知觉的学生,便会让这个故事定格在心间,成为永恒,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会逃避上课,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再也不会偷懒。
在物质生活逐渐富裕,整个社会人浮于事,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人民对教育期望值日益攀升的今天,老师对学生,除了爱心,就是责任;除了教育,就是奉献。很多时候,言传身教能潜移默化孩子的灵魂,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
篇三:震撼心灵的纯白
偏偏下雪了。
一片片洁白飞舞着的雪花,带来的是一阵阵欢呼雀跃。可我面对这些圣洁的小精灵和窗外一片纯白的世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还记得卷子发下来的那一刻,永远都忘不了。我掐了自己一下,怀疑自己是否是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可惜一切都是真实的。我的脑子开始嗡嗡作响,还好我是坐在座位上的,如果我站着,那此刻一定要摔倒在地了。想象不出此刻我的表情,一定和我的心情一样复杂。无力地伏在桌子上,眼睛好像“出汗”了。
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的雪片带着冬日的寒冷包裹了整个世界。以往,雪下得越大,我越高兴;现在,雪下得越大,我越伤心。我无法带着以往的快乐好好会一会这场虔诚的雪,只能任雪花任意飞扬,我的心,却飞扬不起来了。
雪仍然在下,我踩在一片纯白上,最简单的颜色却也耀眼。那些晶莹的六边形,好像永不曾了解烦心事似的,永远那么快乐,那么美好。我摘下手套,想触摸一下和心一样冰冷的雪,可一片纯白却让我突然平静。
看那一片片轻巧的雪花,当它们还是小雪点的时候,落到地上即刻就会消融。但雪点变雪花,雪花变雪片,层层累积,最后也造就一片纯白。学习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学习需要知识的积累,生活需要经验和小事来铺垫。也许你的努力在某一阶段收效甚微,就像雪点消融在地面,了无痕迹,但,雪放弃过么?没有,从来没有。一片纯白仿佛在暗示着什么,面对一片圣洁,你又怎能放弃?又怎能在前进的路上半途而废、一蹶不振呢?如果飘飘扬扬的雪花下了一半停止了,那刚刚铺就的一片薄薄的纯白一会儿也就消融。
平静的心,却又再起波澜,不,是震撼!也许我现在,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雪点,但只要我努力,总有一天,雪点会变成雪花;总有一天,雪花会变成雪片;总有一天,我也会创造属于我的纯白!
一世界的纯白,震撼了我的心灵;在一世界的纯白里,红了眼眶。
篇四:震撼心灵的跪拜
一个永恒的姿势,一个永恒的定格,一份永恒的爱。
解放军战士小心翼翼的刨开一瓦一砾,让我们在废墟中看到了一个生命空间,一位母亲跪倒在地,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她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泪,无声滴落,这一刻,我的心灵震撼了: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纯洁的。在灾难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她毅然选择保护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的力量。
余震还在继续中,被困的同胞还在生死边缘徘徊。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吧……”谁也没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竟会突然跪下,含着泪恳求大家让他再救一个孩子。人人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一个解放军战士,一个堂堂正正的七尺男儿,竟会为了再救一个孩子而跪倒在地,他宁愿冒生命危险,只为再救一个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只为心中的那份爱。
泪,无声滴落,这一刻我的心灵震撼了。这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最英勇,最可敬的爱。顿时,所有的山崩地裂仿佛都停止了,在这一瞬间,世界仿佛变得好静好静,似乎一切都停止了。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天空总是很蓝很蓝,蓝天中一朵白云在飘散。我知道在白云身后有位美丽的天使看着我们。
灾难无情,人有情,灾难无爱,人有爱。在我们伟大的祖国里,感人的一幕幕常常在我们身边上演。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生死,共患难。中华民族绝不会因为任何困难而退缩,在这个强大的祖国里,我骄傲,我自豪,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后,我们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团结一心了。
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我们的祖国在突飞猛进。时间见证了一切,我们的祖国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人民踏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的祖国就像一条巨龙,在不断的腾飞。
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辉煌,更灿烂。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祝福美好的明天吧!
篇五:震撼心灵的舞蹈
当我在电视上,在网上看到那些聋哑人所表演的“千手观音”的舞蹈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她们的舞蹈的一招一式,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看似简单。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在她们的面前还摆着一样最大的困难。对于练舞蹈的残疾人来说,生理上的缺陷在她们面前,就好比一座大山,只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将这座大山迁移。然而,她们做到了。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己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冲破了一切障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她们无语的世界里,还有一片寂静的人世间。她们不感到孤单,因为在她们的身边,还有一些伙伴,她们同样是残疾人。在她们的眼里,只有那手演示出各种各样的语言的样子。只看得见,却又听不到,说不出。这太令人悲哀了!这样的孤独,却敌不过她们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对舞蹈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与舞蹈的喜爱不断地催促着她们,使她们那对生活的信心之火越烧越旺,燃起了面对生活的斗志。在练成精彩的舞蹈中,他们付出了多少?她们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正是她们努力的结晶,努力的表现。同时,那些汗珠也浇灌着她们那一棵舞蹈的幼苗。终于,幼苗长大了,她们也登上了舞台,凭借着多年的技术与团友精彩的配合,赢得了观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她们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她们是残疾人,赢得一句夸奖的话,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更何况是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那舞蹈舞在人们的眼前是多么的美丽动人,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们的不容易。这蹈舞,震撼着我的心,牵动着我的心,我从她们那精彩蹈舞中,深深地探寻着她们往日的那些努力,我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我敬佩你们,将我的感叹带给了她们——那些残疾人。
篇六:震撼心灵的开放
有些记忆是时光带不走的,因为它嵌在心脏里,有风的时候,它的纸页会被掀开,然后牵起一场情感的波动。
如果我的眼角余光没有注意到那一点猩红色,它就会直接从我的眼光下漏出,也就像路人一样,肩头匆匆擦过。但时间与空间的定点连线,让我的头部右转六十度,定格在一支狭长的花朵上。
我从未见过这样奇特的花朵,花苞比茎还要长,色如暗红的手掌,紧紧夹住茎,但茎上却没有一片叶子。无论是花苞还是茎,都挺得很直,用一种倔强的表情,把手臂抬向天空。四周长得茂盛的夏灌木几乎将它掩盖,它却仍伸着手,去撑那一缕阳光。
我始终对那朵花念念不忘,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花,能不在排挤和冷寂中将一抺红色在葱绿中傲然举起。
打开电脑,在网上查找的结果让我心里顿时凉了起来。原来,那就是曼珠沙华——传说中开在黄泉路上的彼岸花。这种不祥的喻意让我感到一阵战栗,真是可惜了那点艳丽的红色。
后来的几天,我再没有去看过它,直到它在脑海里慢慢淡去。
有一天我再次路过的时候,不经意地发现,不知何时,那地方竟没有一丝红色了,而是满眼的翠色,我不大相信地跑过去寻了很久,才找到那一株曼珠沙华——已经只剩光秃秃的茎。那有花苞的一段显然被什么人掐掉了,也是因为知道了那不祥的花语吗?看到那根仍然鲜绿的茎,仍淡然地站得笔直,我感到心头一阵悲悯。
蝉鸣是夏末的最后一声叹息,蝉鸣声萦萦绕绕,偶然向窗瞥去一眼,也会想到那株曼珠沙华。它也许就被泥土掩埋了吧。
又一个大雨之夜,早上起来,天空澄澈,心情一下子大好,就出去走走。路面上积水一片一片的,映出天空的色泽,再一次路过那片小小的土地,但这回是下意识地扭头去看。在那一瞬间我愣住了,一只纤细却棱角分明的手掌,安然地伸向天空,是它,不会错!它已完全没有原来只有茎时的恹恹,在夏天的尾巴,它又开放了!如同触须般的花瓣卷曲着,花蕊四散伸展开来,那么深邃又艳丽的红,仿佛是一簇绽开的火焰,沸腾了我的心。
我决不会问为什么它被掐断了却仍不屈地开放这样的问题,从它仍淡漠却坚定的表情,从那摇曳的红中,不言而喻。
我觉得它应该是坚强、坚韧、积极与长久的象征。
我为我曾经的怜悯而羞愧。我想我和它应该互换一下高度,生命的高度,只有以信念来丈量。它理应比我更高。
我想我会以永恒来铭记它,我内心的震撼,只为它的坚强不屈。
篇七:发现震撼心灵的传统美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很喜欢这句广告词。万事只有用心灵去感受才能体现出本身的美。
我是农民的孩子,身上流淌着的是质朴的农民的鲜血,虽然已经多年未在乡村居住,现在有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生活,甚至于比他们生活得更加舒适,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影响却并不大。我还是喜欢农村里的生活。所以只要一有空余的时间,我就会回乡里看看。
只身走在村口的那做拱桥上,俯身细瞅桥下那奔腾不息的溪水。水还是那样的清,不沾染一丝污秽。远处溪边还有几位农家的村妇拍打着衣物,看到我一直注视着她们,相互掩着嘴笑了笑,嬉笑着说了些什么,然后用如同溪水一般清澈的眼神回望我。那一刻的风景,很美。
我家原来是村子里的领头大户,祖辈们都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万元户”,生活得很幸福。但现在已然是物是人非,还在世的只有外婆了,我甚至连辉煌一时的外公和爷爷的面都没能有机会见到,就更别说被他们百般爱护了。祖辈们走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至今还屹立不倒的十一间木房,那是爷爷生前亲手为自己的十一个孩子搭建的,房子里的每一块木材都是爷爷从山上砍下一片一片按上的。如今村里富裕了许多,人人都住砖瓦房,只有这十一间木房“鹤立鸡群”,迟迟不肯更新自己的面貌。因为这是爷爷十一个孩子纪念爷爷唯一的方式了。我爸爸因为是第十一个,所以没能分到房子,以前他是和爷爷同住的。因此爷爷死后爸爸只能带着妈妈去北京闯荡,学有所成的在村里人羡慕的目光下回来在城里安了家,再也没回乡。其实像爸爸这样的村里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着被城里人说成是“老顽固”、“腐朽”的思想和理念。但我却很欣赏他们,因为他们的思想没有参杂着任何令人不齿的欲望。城里人在我看来其实还远不及他们。农家的孩子吃苦耐劳,成年后有着一份担当,不怕闯。而城里的孩子多数都被百般溺爱,不会自给自足,长大后只能依附在父母的身旁当个称职的“啃老族”。
远远地就听到外婆对门那家阿婆扯着嗓门的大叫声:“仙女啊,你家宝贝外孙女来类!快点快点出来类!”那专属于农村的方言听起来虽然粗鲁,但却又是那么的淳朴。我甜甜地唤了声:“阿婆好。”就看到她脸上洋溢出的如同向日葵花般的笑容,不同于城里人敷衍的笑脸。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外婆执着地不肯离开这一小片土地的原因了,只因那无暇、淳朴的民风。不一会儿外婆就小跑着出来了,笑起来眼角和额上的皱纹是那样的触目惊心,直叫人感叹岁月不饶人。“囡囡,你怎么来啦?快快快,让外婆好好看看,好像又长高了,呵呵,高点好啊!”就在外婆拉着我的手一时激动地语塞的时候,对门的阿婆又“多管闲事”地抱怨了一句:“仙女啊,你还不让你外孙女进去坐着,站着干啥呀?等下把她累坏了。”外婆仿佛也恍然大悟一般,直说:“看我这脑子,老了不中用了。来来来,跟外婆进来。晚上想吃什么?哦,对,你最爱吃包菜馅的饺子。你坐着啊,我去买点肉和包菜回来,等下给你下饺子吃。”一说完就马上快步地朝集市走去。“外婆,你别忙活啦!我不饿啊!”我朝着外婆的背影大喊。可是不知道是外婆的听力减退了还是没在意我的话,她只是直径地走了。我无奈的笑了,外婆还是这样,像个孩子。是应该让爸妈常来看看她了。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乡下,子女不在身边照顾着的生活该是多么的寂寞。
晚饭后,村里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围着谷垛欢跳,那情景就如藏民们的篝火会般隆重。每个人脸上洋溢的都是最真实、最甜美的笑。
我爱充满传统气息的乡村。
更多震撼心灵的什么作文-关于震撼心灵的作文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