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肤如凝脂肌如雪,
却未曾想满脸蜕皮,
像烧焦了一样,
又痛又痒。”
爱美女士莫莫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花重金买的美容霜
实在来自废弃公共厕所
近日,浙江省临海市公安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辗转浙江、重庆、广州、黑龙江等地,捣毁了以伍家两姐妹为首的重大生产、发卖伪劣扮装品团伙。
彻底斩断了一条集生产、包装、发卖为一体的家当链条。
现已采纳刑事逼迫方法10人,刑拘在逃4人,捣毁制假生产发卖窝点8个。
扣押伪劣“琼曼”“豪曼”“伍昱洁”系列美容霜、滋养膏等扮装品10万余件,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买卖火爆,供不应求
80后宝妈从经销商摇身一变制造商
去年8月尾,浙江临海的爱美女士莫莫跟卖家多次协商无果,才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走进了市场监管部门。
9月,市场监管部门将该案移送临海市公安局后,临海警方就锁定了一个名叫“幻”的微信账号,该账号通过浮夸美容霜功效,发送虚假广告等办法发卖“琼曼”“豪曼”美容霜。
事实上,
该美容霜没有分外扮装品批准文号,
经专业机构检测,
创造其汞含量超了七千多倍。
获此线索后,临海警方立即参与调查。民警通过前期调查,创造“幻”是一名80后宝妈,名叫包某焕,河南南阳人,大专毕业后到临海打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毕某,两人结婚生子后,包某焕为了照顾小孩辞去事情,并在网上开了一家经营正规扮装品的网店,买卖惨淡。
直到2014年,包某焕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名叫伍某琼的女人,经她先容从其员工盛某处低价购进一些名叫“琼曼”“豪曼”的美容霜并放在自己的网店上售卖,由于美容霜中含有超标重金属汞及荧光剂,美白效果显著,网店买卖溘然火了起来。
2014年下半年,包某焕又陆续在淘宝上注册了“曼女郎美妆用品店”“豪曼俏丽之家”“爱上美肤馆”3家淘宝网店,并招募了3名微商代理,发卖“琼曼”“豪曼”美容霜,买卖越做越大,产品供不应求。
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包某焕铤而走险,她直接从上家盛某处购入伪劣扮装品质料及外包装,自行包装后通过淘宝、微商平台出售。
2020年9月1日,专案组在临海伟星合院将包某焕抓获,现场缴获大量“琼曼”“豪曼”美容霜及罐装质料、空瓶子等。2021年1月18日,包某焕因犯生产、发卖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没收违法所得17万元,并惩罚金公民币10万元。
利润太丰硕正规公司
挂着羊头卖起狗肉
专案组以包某焕的口供为打破,顺利找到其上线盛某,并通过进一步侦查,顺藤摸瓜找到伍某洁和田某龙夫妇,以及伍某洁的姐姐伍某琼和盛某的妻子邓某容,至此,一个盘踞在重庆山城的家族式生产、发卖伪劣扮装品团伙初露端倪。
伍某洁夫妇早在2010年就注册了伍昱洁日用扮装品有限公司,依法取得业务执照扮装品容许证,生产发卖伍昱洁系列扮装品,买卖一贯不温不火。
头脑活络的伍某洁很快将目光转移到祛斑霜、美白霜等效果吹糠见米的护肤品上,但由于这些产品每每汞含量极高,不可能通过合法路子发卖,伍某洁夫妇就玩弄起偷天换日的鬼把戏,以伍昱洁正规扮装品公司的名义发卖汞含量超标的“琼曼”、“豪曼”美容霜。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仅仅两年功夫,伍某洁夫妇
就从一名普通商贩发展成为千万财主
开豪车、住别墅
……
但同时,夫妻感情也因第三者参与而分裂,两人离婚后,伍某洁重新注册了熙妃暄日用扮装品有限公司,令人惊异的是离异后的两人为了高额的利润仍保持亲密的商业互助伙伴关系,连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014年,伍某洁嫌广州质料价格太贵,找到哈尔滨的“唐总”,以一桶20公斤2000元的价格,购买扮装品质料,在明知检测不合格的情形下,不送检测、不经审批,指使车间直接进行生产、灌装,包装成“伍昱洁”系列祛斑霜、滋养膏等扮装品,并将成品交给其姐姐伍某琼销往下线美容院。
盛某夫妇则卖力对质料进行生产、罐装,并包装成“琼曼”“豪曼”美容霜,通过网上销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每个月至少向哈尔滨“唐总”购进原材料两桶,每桶可以生产500至800瓶美容霜。2014年至今,已生产发卖美容霜70万余瓶,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民警说,根据测算,每瓶产品的质料代价在2元到10元不等,而“部分产品售价在千元以上,相对便宜的售价也在198元高下”。
网红美容霜竟来自公共厕所
经由大量的事情,并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查清了犯罪团伙的整体组织架构,并锁定了他们的落脚点。
2020年11月15日,在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在重庆某小区将犯罪嫌疑人盛某、田某、邓某等人一举抓获,而伍家两姐妹由于疫情困在加拿大无法归国,专案组将其列为网上逃犯。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号称美白神霜的传奇美容霜竟然出自废弃公厕,民警在查扣现场看到,凌乱堆放的扮装品质料、污垢厚重的桌子、锈迹斑斑的灌装工具、战斗机一样的蝇虫,还散发着阵阵恶臭。
目前,专案组仍在积极对接广州、哈尔滨警方,以更大范围肃清生产发卖伪劣扮装品的源头。
真的存在“食品级”扮装品吗?
网传!
市情上涌现了流传宣传“食品级”的扮装品,如“可以吃的鲜花果冻口红”、添加食品身分的“儿童防晒霜”等。
辟谣!
商家之以是声称其扮装品为“食品级”,每每是为了标榜其产品及身分的天然性及安全性。纯植物、无添加、纯天然……,这些宣扬用语常被商家用来与“食品级”流传宣传挂钩,强化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刺激消费。那么,真的有“纯植物”“纯天然”的扮装品吗?
实际上,我国干系法律法规规定,扮装品流传宣传不能含有“纯植物”\"大众纯天然”等绝对化的词语。这种宣扬语只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生理而设计的一种匆匆销手段。谢绝化学合成物质、追求纯天然身分是消费者对扮装品安全性的一种欲望和诉求,但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仔细阅读扮装品身分表不难创造,所谓的“纯植物”纯天然”扮装品,每每只是在普通产品中添加了一些所谓“纯天然”的植物萃取身分。无论其含有的植物提取身分有多少,构成产品的基质仍旧是化学物质,不是百分之百纯天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