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水泥路的时候,出门一点都未便利,生活很是憋屈。”村落民黄泽贵笑着接过了话茬。
黄泽贵说,自己从前最怕的便是下雨天。“一下雨,出村落的路全是稀泥巴,摩托车都开不出去,下地干活也未便利。”
王家祥最心疼的则是家里的娃娃。近4公里的上学路,孩子们要走2个多小时,“碰着下雨,年纪小点的娃娃常常会摔成‘泥猴子’,好可怜。”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吃过路不通的亏。”黄泽贵见告,有一年,连天阴雨,由于运煤的车开不进来,无法烘烤烟叶,他眼睁睁看着自家6亩地皮种出来的烟叶烂在了家里,一年的辛劳都打了水漂。黄泽贵叹了口气说:“没路,挣不来钱,生活咋个不憋屈。”
如今,“组组通”的推进,一条一条新路通到了章阁村落各个组,这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现在穿双拖鞋去赶场,都不会沾上泥巴,日子再也不憋屈了。”黄泽贵的脸上笑意满满。
章阁村落村落委会副主任吴后军笑着跟数起了村落里的变革:“以前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运不出去、卖不掉,现在都是老板自己开车来村落里买;以前村落里摩托车都不多,现在小轿车越来越多了;以前娃娃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现在坐车10多分钟就到了……”
吴后军顿了顿,提高音调说,“最大的变革,是村落里的家当发展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在章阁村落看到,一片片核桃、茶叶、刺梨长势恰好。杨寨组组长吴后荣指着刺梨基地见告:“以前路不通的时候,村落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撂荒了不少地。现在路修到了每个组,不少外地客商来流转地皮。去年,光是我们杨寨组就以每年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了500多亩地皮。”
流转出去的地皮,又为村落民供应了事情岗位。“原来种玉米、种土豆的地,现在都种上了茶叶、刺梨、头花蓼,我们不仅能拿到地皮流转费,还被老板请去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人为。”村落民陈芳秀笑着说。
路通了,村落庄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村落支书王维祥对村落庄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打算:“2019年,我们准备发动群众以地皮入股的办法发展5000亩旁边刺梨,先把家当做大做强。下一步连续发展村落庄旅游,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相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振兴村落庄。”
“对,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日子也不憋屈了,今年我也准备在家里发展,不用出远门一样能过上好日子。”王家祥说。
任务编辑:温成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