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闻远楼
沧州鼓楼正式的称呼叫做“闻远楼”
一贯都是沧州城地标性建筑
便是这位萦绕于沧州民气中的“老伙计儿”
在民国编纂的《沧县志》上的记载
始建年代却不可考
只记载了重修于光绪八年
原鼓楼的位置在新华路荷花池畔
衙署东南侧
横跨在新华路中间
晨昏叩之,声闻数里
它是沧州城的最高点和中央点
根据记载闻远楼
楼高七丈,上有巨钟
晨昏叩之,声闻数里
在那个钟表并不被社会遍及的年代里
安置在顶层的巨型铁钟
报时鸣晓
敲击方法也有一定规律
“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世世代代的老沧州人
便是在这鼓楼悠扬的钟声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过着他们有序的生活
海天锁钥,蓬莱在望
鼓楼古雅典致
是一座重檐歇山三滴水式楼阁建筑
东顶檐下悬挂白底黑字“海天锁钥”匾
西顶檐下悬挂“蓬莱在望”匾
斗拱飞檐,灰筒瓦顶
面阔三间,城台高大
楼上一层四面有回廊木柱16根
东西两面各设两大圆窗
据传供奉着魁星神像一尊
魁星爷那可是执掌文运的大神
前赴后继的读书人
满怀治国平天下的一腔空想
登上鼓楼
祈求得中高榜
戴才、纪晓岚、张之万、刘春霖
......
拾级而上,西望运河
眼见
滔滔运河水,浊浪涌翻滚
一泻汪洋之中
不知发出过什么样的感想
或惆怅?或昂扬?
或是那安邦济世的情怀?
涅槃重生的鼓楼
1937年9月24日日寇长野部队攻陷沧州
民国初年悬挂在鼓楼上的“自由”两字
被侵略者换上了
“中日满协同一体”“培植东亚新秩序”
荒诞可笑的遮羞布
那一刻沧州鼓楼
像一位手握宝剑的垂暮英雄
虽有闻远九皋、金声玉振的姿态
却被捆绑上最无奈的耻辱
四角铜铃、飞檐小兽
也在寒风与秋雨中
发出或有声、或无声的年夜怒
1947年沧州解放
解放军威武之师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进闻远楼
自此沧州的天,亮啦
1957年为建筑市区第一条柏油路新华路
鼓楼被拆除
根据老人回顾
楼上的大铁钟
被摈弃在新华路南便道旁
后石沉年夜海
......
由东门望去的闻远楼,这应是闻远楼被拆毁前的照片
鼓楼60年前因修新华路而被拆除
曾让很多沧州人惋惜不已
为了再现鼓楼辉煌
新华区在原址附近建筑
占地1.8万平方米的鼓楼文化广场
广场中央采取原鼓楼的建筑风格
重修起一座鼓楼
2017年国庆当日举行落成大典
老沧州人对故乡的念想
又被找回来啦
张耀华师长西席曾经说到:巍巍鼓楼,曾在数百年间镇守着这一方城廓和大地,呵护着沧州的庶民百姓。它曾经历了沧州的历史变迁和沧海桑田,见证了侵略者的罪过和沧州儿女的大胆不屈,在无数个春夏秋冬和风霜雪雨中矗立在那里,为沧州百姓祈求着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数字媒体中央
鸣谢/老沧州人张耀华
图片/刘冲 部分网络
文案/刘宇轩
责编/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