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漳州至石码公路建成,这是福建省第一条公路。
筑路期间成立的“漳码马路始兴有限公司”,这是福建省第一家长途汽车公司。
从1929年开始,漳龙、漳嵩、龙诏、漳程、利行、诏和等汽车公司相继成立,至30年代中期,漳州的商营汽车发展到130辆,这是民国期间漳州汽车运输发展的黄金期间。
《遇见·漳州城市影象》,探寻民国期间,漳州公路运输的发展进程。

遇见·漳州城市影象 | 汽车运输

平易近国时期的漳州公路运输业 汽车知识

漳州,自古便是闽西南乃至闽粤东、闽赣南的主要交通枢纽。

1918年8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进漳,建立“闽南护法区”,并委任周醒南为汀漳龙工务局局长,动手市政培植,建筑公路。
1919年3月,汀漳龙工务局向外洋集资10万银元,开始修建漳州至石码公路,并于1920年2月落成,这是福建省第一条公路。
这方面的情形,孙中山师长西席追随者孙宗蔡的后裔孙以兴十分理解。

►孙以兴:

“漳州到石码这条公路20公里,便是当时根据漳州地区的情形,由于石码当时也很繁华了,而且靠近沿海,那拓宽这条公路,往后就可以拓展到厦门了,打通沿海这条线路了。

筑路期间,工务局长周醒南和龙溪县商会会长孙宗蔡,筹办成立“漳码马路始兴有限公司”,并从上海购进大小福特汽车各两辆,在漳州桥南白鹭州和石码镇公园西路分设漳州车站和石码车站,开始经营漳码路客运业务,这两个车站也是福建省最早设置的站点。

▲汀漳始兴昌图汽车株式会社股票正面1925年12月

►孙以兴:

“周醒南当董事长,孙宗蔡是总经理,到1920年公路发展到浮宫,公司又更名叫漳浮长途汽车始兴公司,车子走到浮宫,又买了两条轮船,从浮宫坐轮船到厦门,以是叫做水陆两运,直通厦门。

漳浮公路全线通车后,由于汽车运输是新兴奇迹,买卖十分兴隆,获利颇多。

1921年,漳浮长途汽车始兴公司正式注册,命名为“汀漳龙长途汽车始兴公司”,并在创办后的十来年间,以漳州为中央,先后发展了从漳州至厦门水路联动、南靖、浦南、江东桥、九龙岭等五条线路,经营路线总长达152.6公里,当时,还在漳州定威南路,也便是本日的延安南路培植了漳州总站大楼。

►孙以兴:

“到末了这个公司发展得很好,公司拥有大小汽车96辆,共设十几个分站,设有电话总机,候车室,修车场,及三座职工宿舍,形成我省韶光最早,规模最大,举动步伐最全的汽车运输企业。

1928年后,福建省政府先后颁布收回路权和整理民办车路章程以及承租法等法令,始兴公司业务开始紧缩。
从1929年起,漳龙、漳嵩、龙诏、漳程、利行、诏和等汽车公司相继成立,至30年代中期,漳州的商营汽车发展到130辆。

►孙以兴:

“以是我们一贯说闽南护法区在漳州,对漳州公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那个时候漳州蓝天有飞机,地上有公路行走汽车,水上有轮船,在那个很掉队的时期,我们漳州早就有这三种交通工具了,在全省还算是数一的。

这一期间是新中国成立前,漳州汽车运输发展的黄金期间,但由于多家商营汽车公司分散经营,客运班车互不超过,造成各线运输上的中转、脱节征象,运输效率较低。

抗日战役爆发后,当局敕令把全省沿海公路桥梁全部毁坏,强令漳州各公司的汽车迁移龙岩,对因停修来不及撤退的车辆,一律纵火烧毁,部分汽车被部队征用,终极只剩16辆车在龙岩一带惨淡经营。

抗降服利后,中断经营8年之久的漳州汽车运输企业,虽千方百计规复业务,却因社会混乱,经济崩溃,各汽车公司度日如年。
至解放前夕,全市6家汽车公司仅有客货汽车72辆,另有商营散车18辆。

▲漳浮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漳浮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1951年,这六家公司先后并入国营汽车公司,数十载的汽车运输经营,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运输企业管理履历,培养了相称数量的汽车运输从业职员,建置了一定规模的站、厂房及干系设备,为国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50年代漳州汽车站

▲50年代漳州汽车站

文中部分图片支持:孙以兴、冯水国

总策划:刘丽贞 / 策划: 胡小玲 刘丽芬 / 采写:刘丽芬 / 播音:孙坦 / 制作:陈烨玲 / 后期:孙坦/ 监制:李志军 赖明杨 / 总监制: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