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曲封面

在浩瀚的宇宙中,自我算什么,孤单算什么,但它又如此真实。

推歌‖Grimes的现实哲学 休闲娱乐

MV截图

诚然,如约翰·多恩笔下的,“没人是一座孤岛”,但天下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和理解是有限的、不完备的;人性是多面的,除了善,还包括自身的狭隘、自私、丑恶。
正好由于多面性,我们羞涩于将自己完备吐露、展现给他人,真正能够理解、收受接管、从内心拥抱自己的也只有自我本身。
正像它原来的形式 " REALiTi ",在“现实”中,同一主体的两个自我是割裂的、有隔阂的,不同主体之间自我的理解、碰撞也像隔着难以超过的颠倒山脉;我们有着相同的形态,却像浑身长满了触角,无法拥抱、无法直面彼此。
联系稍有不稳,结果便是一方离开,另一方毁灭。

MV截图

开头一句伶仃的倒放"get up, this is what I see" 像在照料 "i go back alone",也像王菲口中反讽的“昨天比来日诰日要更好,没错啦”,是关于韶光回溯的渴望与谈论。

MV截图

When we were young, we used to get so close to it

And you were scared and you were beautiful

I wanna peer over the edge and see in death if we are always the same

年轻时想像去世亡,濒去世却开始追忆生命的开始。
她在歌里磋商了两个极度。
没有讲述当下,而是选择追忆过去与畅想未来,由于她自觉当下的自己空空如也,剩下的只是强烈的不安与孤独。
年少的我们那么俏丽,胆怯却年夜胆。
她希望从过去找到抚慰,找回那份纯挚,却又担心未来再不会有这样的场景。

MV截图

"there were moments when it seemed okay"时态立足于过去,比拟着下句"where do you go?where do you stay?"的现在时。
她不敢想象未来会若何,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勾留在昨日,未来亦只能是无尽的深渊。
或是不敢确定那时的对方是否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心情,或是故人已经离开,于是她只能孤独地自我回顾。

MV截图

副歌唱道,每天都要跨过群山,占尽了自己所有的韶光。
从一个自我走向另一个自我,从过去走向未来;旋律从低音唱向高音,描摹了山脉的轮廓。
爬山是双向的过程,上坡意味着改变,无论好坏;下坡则是自我收受接管。
每天在这样的起伏中令她身心俱疲,但这便是现实。
她已然麻木,无可奈何,只得调侃地唱着"welcome to reality",那么孤单。

MV截图

末了她小声说着"Break bread with an infidel"

化用《末了的晚餐》的典故。
她希望人们能相互收受接管,渴望着自己能够收受接管与被收受接管,但又担心背叛,担心着人们"plunge into the dark"

MV截图

虽然Grimes本人不喜好Realiti,只管这首歌是由于歌迷喜好而被重录收到专辑,但却是我以为Art Angels里最灵魂的一只art angel,也是专辑中最能引起共鸣的一首。

Reality所在「Art Angels」专辑封面

听觉上打造着独身漫游太空的抵牾又浪漫的场景,伴奏与飘渺又挣扎的人声交织领悟,显得欢畅又悲哀,刺耳的采样则让整首歌包裹着一层危急感;内容上像对应了封面上的第三只眼睛,她借着这只眼睛跳出自身,用“超越人类的感知”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现实。

MV截图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