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前年慕名来沅江嬉戏,见识了南洞庭湖的浩渺与湖州的富饶。
您后来来信说湖中的莲花坳渔村落的全鱼宴美味始终缠绵在您的脑际,但也没忘却长春垸西线大堤坑坑洼洼的路面带给您的一起颠簸。

潇湘家信 生态篇章|最美大年夜堤致远方同伙的一封信  第1张

恕我复书不及时,我是在等待机会。
我在等待沅江的变革,我不想对您重复您见过的情景。

近两年来,沅江变革确实很大,除了城市变大变美了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以前对洞庭湖野生鱼的过度捕捞已经不复存在,而今渔船上岸封存,渔民转业再就业,当然那个莲花坳的全鱼宴也成了历史。
至于那条坑坑洼洼的大堤堤面也已于去年年底硬化黑化,而且还铺设了3米宽的自行车道,两边设置了钢构造护栏,装上了景不雅观灯,直通向有名的诗乡杨梅山村落。

这条大堤变成了沅江市西郊最美的风景线。
她伸展细长身材,一端连着白沙大桥,一端缠住胭脂湖湖口与汉寿接壤。
它全长十来千米。
像沅江市区往偏西方向甩出去的一根钓线,甩开了桔城的喧哗和一起南来北往的车流,蜿蜒西进,淌过宽阔的浩江湖口,过小河咀、跨马颈上闸门,然后蛇行于胭脂湖街道的杨梅山、浩江湖村落的绵绵桔林,串起一地风景,钓起满城向望。

1996年以前,长堤瘦小软弱。
这年夏天,大水泛滥。
刘家坝堤段的一处漫溃,一夜之间淹没了小小的沅江城以及堤内的险些所有村落落。
被浊水浸泡了近一个月的愤懑,很快化作了加固堤防的冲天激情。
当年的冬修水利,在机器化还不太遍及的情形下,沅江公民用肩挑手提垒起了一条坚固长城。
两年后,长江流域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大水磨练了它的诚挚。
随后,沅江市又陆续浇筑混凝土护坡固面。
从此大堤雄踞沅水尾闾一侧,看家护院,滴水不漏。

而今行走堤上,举目洞庭浮青帐。
曲里藏秀,风景悠悠处处新。
沧浪拍岸,振鸟惊舟心花绽。
别墅田舍,桔色缠绵美无涯。

盘点沿线特色,在满眼水光桔色中藏着不少诱惑,最有名确当属白沙长河里的银鱼。
银鱼成鱼身长两三寸,呈圆柱形,全身无鳞。
银鱼体柔若无骨无肠,呈半透明状,若是被捕获捞出水面,会立即变成白色,如玉似雪,令人啧啧称奇。
银鱼是席上珍馐,赠送厚礼。
“ 洞庭枇杷黄,银鱼肥又喷鼻香。
”而今,大堤上商贩云集购鱼的场面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川流不息的游人,或拍照留影,或闲步休闲,或跑步健身。

而距市区十来华里的杨梅山村落却创造了另一道引人瞩目的人文景不雅观——杨梅山农人诗社。
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逐渐富余起来的当地部分农人把戴德之心、爱党爱国之情化作了一件件原创诗词楹联作品,有的装裱悬壁,有的刻入石碑,有的嵌入宣扬橱窗,有的选登于各级刊物。
写得多了就汇编成册。
沿堤行走,或许不经意间就能听到村落民信口哼出诗句,看到吟长们挥毫泼墨的场景。
而散布全村落各地的诗墙、诗室、诗碑等会给人线人一新的觉得。
而今该村落的诗词文化早已扩展到全体胭脂湖街道。
“中华诗词之乡”“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堤内高高直立的刺目耀眼名片,赏心悦目。

此堤为长春垸大堤的一部分,它的风景还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欢迎您再来沅江,我一定带您游览这条俏丽的大堤,到时,您一定会乐不思蜀,乐不思归。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恭候再临。

沅江环保志愿者 郭浩阶

[责编:陈丽丹]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