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岁的韩伦语是赵盛父亲赵敏华的好朋友。

18年前,赵盛父母先后因病去世,留下15岁的他和年仅7岁的弟弟赵康。
两个还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从此成了韩伦语日日照顾的工具。
他给赵盛赵康零费钱,代表家长去开两个孩子的家长会……在童年至成年的这段敏感而漫长的光阴里,对门的韩伦语叔叔成了这一对兄弟心目中温暖的“韩爸爸”。

一诺千金就是这样的汉子同伙去世他照顾俩孩子18年 汽车知识

而这统统的缘起,便是多年前韩伦语对赵敏华的一句承诺。
他说会一贯照顾赵家人,这一坚持,默默的便是近20年。

一诺千金,大概说的便是韩伦语这么仗义的朋友。

韩伦语

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兼兄弟

合办了村落里的榨油厂

杭州桐庐县分水小源村落,大概有2300多人。
赵敏华和韩伦语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性情相仿脾气相投的他们要好得像一对亲兄弟。

终年夜之后的赵敏华做了油漆工,韩伦语做了木工。
两个人的活计常常须要去村落外,内容又有所交叉,常常是一家店找韩伦语打完家具,又找赵敏华刷油漆。
两人常常一起搭配着干活,在表面一起事情的韶光,比和各自老婆呆的韶光都长。

小源村落家家户户都会种油菜,但唯一的一家榨油厂在20里路外,从村落里到油厂来回的韶光差不多须要两三天。

1989年,经由商量,韩伦语和赵敏华拿出省吃俭用的钱在赵家开办了一家小榨油厂。

这是朋友互助的开始。

“那时候一天须要加工2000多斤油菜籽,我们夫妇和敏华夫妇四个人轮番上阵,前后半夜轮岗,24小时不安歇。
我和敏华还要卖力油渣分离,安歇的韶光就更少了。
”韩伦语说,好在这样的日子是分时令的,榨油厂开工的日子是6月至7月半。

开工的韶光非常累也很辛劳,不过收入也很不错。
“在当时村落里,我们收入算高的。
榨油厂的利润我们两家平分。

日子总是会超越越好的,韩伦语和赵敏华一贯秉持着这个信念。

一如他们所想,榨油厂的规模越做越大。

1993年,韩伦语换了一万多的大榨油机。
厂子搬离赵敏华家,重新又建筑了厂房。

韩伦语和赵敏华合开的榨油厂

我来代替他照顾他们家

他的儿子便是我的儿子

他的父母也是我的父母

正当两家人的日子超越越好时,赵家失事了。

1998年,赵敏华的妻子被查出胃癌,一年不到的韶光撒手人寰。
当时,赵家小儿子才三岁。
赵敏华痛失落爱妻,在表面依然努力要为孩子谋生。
内心的苦闷,只有夜半无人找韩伦语喝闷酒时,才会逐一倾泻而出。
“敏华在表面包工程,很辛劳。
每一年,节假日回家敏华都会哭,我看的揪心。
”韩伦语说。
赵敏华妻子去世三年后,溘然有一天,赵敏华在房间里突发心梗。

等韩伦语拿着家里唯一的现钱2000块钱赶到医院时,赵敏华已经去世。
那一年是2001年,当时的赵家除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还剩下一双儿子,15岁的赵盛和7岁的赵康。

韩伦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一整天,然后许下一个承诺,要像父亲一样照顾这两个孩子,像儿子一样赡养赵敏华的父母。

韩伦语、赵家奶奶、韩伦语妻子

走路时,韩伦语妻子总爱亲密的搂着赵家奶奶

开家长会帮忙修屋子

“他做了父亲该做的统统”

父亲刚去世时,刚上月朔的赵盛不知道怎么面对,“我变成孤儿了”,赵盛不止一次在晚上偷偷哭。

新学期开学,失落去父亲的阴影仍未消散。
清晨赵盛起床,出门就看到了韩伦语。
“韩叔叔说,送我去上学,给我带了被子、脸盆和开水壶。
”看着摩托上捆的一堆东西,赵盛眼睛有点发酸,“我爸爸没有了,可是那一刻,他仿佛又回来了。

初中家长会,赵盛给韩伦语打了电话,怯怯说开家长会了,但是奶奶身体不好去不了。
韩伦语说,“不用找奶奶,往后你的家长会都我去。
”初中三年,赵盛的10多场家长会真的都是韩伦语去的。

韩伦语还会偷偷塞给赵盛零费钱,10块、20块,一次不会给太多,他希望赵盛能早早培养合理开支的行为习气。

毕业后的赵盛出外事情,大年三十那一天加班拖到了很晚,路上早就没有了车。
赵盛焦急,给韩叔叔打了电话。
风雪天,韩伦语开着摩托去20公里外的镇里接回了赵盛,赵盛坐在摩托后座上,头靠在韩伦语湿冷的棉袄上,心里暖洋洋的。
那一刻,他想着“韩叔叔,他便是我的爸爸。

赵盛娶妻,家里的屋子早就破旧不堪。
韩伦语贴补了四万块钱,从弄图纸、找工人、选材料、督工、验收,都是他一手操办。
等赵盛回家时,新居已经闪亮亮涌如今他面前。

赵盛说:“他已经做了父亲该做的统统。

赵家新居

将来我们的肩膀给他靠

一如这些年他为我们遮风挡雨

小源村落党委副布告陈关飞对韩赵两家的事情很理解。

“我住在离韩家100米不到的地方,赵家不幸的事情发生后,韩伦语就像是养了四个孩子。
任何东西自己孩子有一份,赵家一对兄弟也一定有。
他开的那家榨油厂,收入没有特殊高,但他从没亏待过赵家两个小孩子。
去朋友家总爱带着赵家小儿子,两个小孩子也跟在韩伦语后面。

小源村落村落官费彬也说,全村落的人险些都知道这件事。
赵家出事后,有些村落民会自发送些东西给赵家那一对孩子。
“在赵家,总会看到韩伦语。
两个孩子和韩伦语一起用饭,上学的时候,都韩伦语送,放学的时候,韩伦语去接,和爸爸儿子没什么差异。
”费彬很佩服韩伦语,他说,一天两天照顾别人家的孩子随意马虎,坚持了快20年真的不随意马虎。

但这些在韩伦语看来都是该当做的。

“我和敏华是兄弟,他走了,我就以为自己有责任去照顾他的孩子。
”韩伦语不善言辞,但他懂什么叫承诺,榨油厂的分红这些年他也一贯坚持分给赵家,一分不少。

赵康和赵盛现在都在湖州打工。
赵盛已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儿子。
赵康事情也稳定了。

赵康说,奶奶曾经让他喊韩伦语爸爸,但是他含羞开不了口。
“我印象中大部分关于父亲儿子的相处模式,险些都是韩叔叔给的。
在同学家看到同学和父母开玩笑,我就会立即想,和韩叔叔也开这样的玩笑。
虽然没亲口叫爸爸,但是心里面早便是了。

赵盛赵康两兄弟也在心里许下承诺,等韩叔叔老了走不动了,就轮到他们开车带韩叔叔出去玩,“我们会好好照顾你,一如当年你为我们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