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9月7日,在第三十八个西席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布告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操持”师范生复书,向建校120周年的北师大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并向全国广大西席致以节日的祝福。

习近平的信札|师者为师亦为范 汽车知识

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给保定学院支教的青年迈师、给黄大年式西席团队……多年来,总布告给老师们写了很多封复书,叮嘱顾虑,流淌笔尖。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这是陈秋影老师珍藏的一封复书。

1960年,陈秋影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进入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学部。
1965年9月,作为初中一年级四班语文老师的陈秋影迎来了新一届学生,个中就有习近平。

沉稳好学、遇事礼让的习近平让陈老师印象深刻。
那时的他,喜好读文史类书本,尤其喜好杜甫的诗。
一次听完杜甫的《绝句》后,习近平找到陈老师,说十分喜好杜甫,希望老师多推举一些作品。
陈老师说:“悲天悯人、充满公民性、怀抱苍生的诗歌,习近平能读懂。

从八一学校毕业后,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安梁家河村落插队。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同为八一学校学生、和习近平一起在梁家河插队的雷平生回顾说:“近平在窑洞里也几次讲给我听过,陈秋影和齐荣先两位老师都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叮嘱近平:要相信党,要守纪律,不要对老师做不恰当的事。
这些提醒和告诫,在当时十分难能名贵。

1999年,已退休的陈秋影笔耕不辍,创作出版了十余万字的童话集。
她将自己的新书寄给了习近平。
不久,时任福建省委副布告、代省长的习近平就寄来了复书。
习近平深情写道:“老师的恩典我是永久不会忘却的。

这封复书,饱含着习近平对恩师深奥深厚而炽热的情绪,对西席群体的由衷敬仰。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布告回到北京市八一学校,同陈秋影等几位老师握手交谈。

2016年西席节前夕,习近平总布告回到八一学校,和陈秋影等老师再次相见。
陈秋影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你是我们的骄傲!

镜头定格了这动人的瞬间。

“我当过总布告的语文老师,那时候我扎着两个大辫子,年轻得很。
现在头发也白了,环境、样貌都变了,但师生情意丝毫没有改变。
本日总布告一句话,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他说,来到母校有‘近乡情更怯’的心情。
这里有他的根、他的情。
”陈老师说。

岁月流逝,情意不渝。

“一个人碰着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呈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总布告言语谆谆。

黄大年,计策科学家、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
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补充多项海内技能空缺,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拉开“深地时期”大门。

2017年1月,黄大年同道放手凡间。
无数的黄大年式西席接过接力棒,连续前行。

2021年西席节前夕,首批黄大年式西席团队的代表给习近平总布告写信,表达了坚守教诲报国空想、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习近平总布告复书勉励大家,连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道等精良西席的高尚精神,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天生长的引路人。

黄建平,首批全国黄大年式西席团队卖力人。
2003年,黄建平留学归来,回到母校兰州大学。
在大西北广袤无垠的地皮上,他一手创立大气科学学院,带领团队在荒原中崛起。

与沙尘、寒雪作伴,以“土炕旅社”为家……历经十余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半干旱景象与环境不雅观测站终于建成。

多年往后,黄建平与他的学生组建兰大激光雷达实验室和雷达智造团队。
团队自主研发出的技能改变了我国依赖国外入口的情形,在环球景象变革研究等领域发挥着积极浸染。

“师父便是桥,通报出优柔而有力量的东西。
当我们踏入人迹罕至的河流,彼岸不再迢迢。
”这是学生眼中的黄建平。

正如习近平总布告所说:“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021年6月29日,北京公民大会堂,一位精良公民西席,蹒跚着走上授勋台,代表“七一勋章”得到者发言,几度哽咽。

总布告望着她,目光温暖而亲切。

她是张桂梅,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等中学,让近2000名穷苦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爱慕帮助民族地区师生、困难群众,将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
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去世亦无悔。

△2020年9月11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曹洼乡九年一向制学校,孩子们正在上语文课。

“西席是教诲事情的中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布告多次召开会议,哀求“不断提高西席报酬,让广大西席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在给“国培操持(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西席复书时,叮嘱他们“努力做教诲改革的奋进者、教诲扶贫的先行者、学天生长的勾引者”……

在新疆且末县,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们坚守三尺讲台22年,为且末这个沙漠小城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精良学生;十年来,22.1万余名西席到屯子和中西部学校支教讲学,为孩子们带去爱和希望。

百廿京师,木铎金声。

2021年起,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精良西席定向培养操持”(简称“优师操持”),由教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纳定向办法,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疆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旁边师范生。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优师操持”师范生代表给习近平总布告写信,申报请示入学以来的学习收成,表达了毕业后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决心。

收到习近平总布告的复书,大家深受鼓舞,表示一定不负总布告嘱托,努力成为党和公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2014年西席节前夕,习近平总布告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稽核。
总布告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诲发展,须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博识、构造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本色专业化西席军队,全国广大西席要做“有空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踏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全国广大公民西席的不懈追求——

石兰松,全国最美村落庄西席。
37年韶光里,他在广西南宁上林县偏僻石山库区摆渡了14000多次,接送不同村落落的孩子高下学,被亲切地称为“摆渡西席”。

钟扬,复旦大学教授。
在生命的末了16年,他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网络上千栽种物的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天下屋脊的生物“家底”。

顾明远,著名教诲学家、北师大资深教授,荣获“四有”好老师终生造诣奖。
今年暑假,年过九旬的他,依然坚持给学生上了一整堂课。
在黑板上,他郑重地写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天生长在活动中”。

△2022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电影下乡”支教团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小学举办活动。

百年大计,教诲为本。
教诲大计,西席为本。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推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奇迹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放眼未来,总布告斟酌长远:“培养社会主义培植者和接班人,急迫须要我们的西席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正丨程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