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细心地读者该当已经把稳到了,我一贯称呼华北浪革为“他”,而非“他们”,是的,华北浪革并非一支乐队,而是一个独立音乐人,华北浪革这个名字很随意马虎让人误以为是一支乐队的名字,而事实并非如此。网络上很多人连这件事都没有弄清楚,就开始对华北浪革品头论足,我以为这是很没有礼貌的一种行为。那么,本日我们就开始重新认识华北浪革,认识这场席卷华北平原的浪漫革命
某摇滚营销号罔顾事实的批评
华北浪革,即刘森,1990年生于北京;独立音乐人、唱作人、词曲作者。2017年发布诗歌音乐迷你专辑《云南来信》。2018年发布个人EP《万籁俱寂》,同年底联合无边界音乐发布首张诗乐专辑《雨》。
很多朋友该当也把稳到一个叫无边界音乐的歌手有很多华北浪革的歌曲。实际上,无边界音乐是跨界文化旗下独立
和其他很多独立音乐人一样,刘森也身兼二职,白天,他的本职事情是一名普通的机场员工,到了晚上,他就成为了一位摇滚歌手,在华北浪革出身之前,他已经有多年的音乐制作履历,并且有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因此,华北浪革的作品或许没有那么成熟,但也绝非失落败的新手之作。
《县城》
《县城》作为华北浪革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一句“没有县城切切不能”俘获了无数听众的心,“千层山,万重浪”这样白描的歌词也是它得以传唱的缘故原由。这首歌也被各大视频作者用以剪辑配乐,成为了“县城”这个抽象名词在2020年最好的音乐形象。
而这首歌的歌词最初写于2015年。当时,歌词的作者在河北的一个招待所里住着。入夜后,他就沿着火炬街的小摊小馆喝两杯,然后溜达到灯光黯淡的华北平原附近。那不是修文意义上的燕赵之地,年夜方悲壮的「华北平原」,而是物理意义上的,脚下的,华北平原。超市里有骑着三轮农用车,从地里出来的农人——数着票子,拎着10斤装的塑料桶白酒,消逝在灰头土脸的薄暮里。
黄色的风沙并不仅存在与黄土高坡。无数从都城迁出的工厂,丰富了河北,也重塑了河北,雾霾、水土流失落、植被毁坏,河北就像是一台工业机器,被完备改变了样子容貌。这黄色的风沙从远处吹来,却永驻华北平原。于是就有了《县城》。最初,它只不过是作者发布在微博上的几段笔墨,末了,它变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抒怀摇滚曲”,再然后,它有了更多的含义,这首歌彷佛走出了华北平原,又走进了全国两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县城,以及许许多多小镇青年的耳机里。
刘森
《焰火青年》是华北浪革另一首金曲,每当我听到这支歌,就会想起刁亦男的电影《白日焰火》,想起片尾那些在东北平原上空绽放爆裂的白日焰火。有一个很好的影视剪辑便采取了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每当看到范德彪在雪地里痛哭都不由得共情,实在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囚笼里做着困兽之斗吧。
关于这首歌,刘森说:“我在2018年的夏天写的这首《焰火青年》。当时看到一些有关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现状的新闻辞吐,大多是悲观的论调,有很多我是感同身受的。那段韶光感情比较低落,就写下了这么一段笔墨。
信息在奔跑,科技在涨潮,在这样的时期背景下,身处年夜水之中的我们又能主宰自己多少呢?我以为“年轻人”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火焰”,时而供应温暖,时而会灼烧到他物,还要面对来自各个方向的风,也要小心随时可能泼来的冷水。
想到一幅类似“年夜方赴去世”的画面,大概这只是一种洒脱的接管,抑或是无奈的安心。缘故原由并不主要,主要的是,青年们理解的越来越多,想承担的也越来越多,他们的火焰并不会轻易熄灭。”
二战后,美国一群放浪不羁的年轻墨客、作家被称为“垮掉的一代”,造诣了美国文化史上的一股亚文化。如今这个称谓俨然成了中国90后,乃至00后年轻人手中“传承”不息的“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在主流话语权的高压之下,敏感又无助。当我们愈发清晰地学习到哑忍,感想熏染到怠倦,是否,焰火青年的青春中,愈发呈现出的,是黑白色。
刘森
刘森在作曲和编曲的时候,笔墨的画面会显得更加直不雅观(这也是华北浪革被许多“乐评人”诟病的主要缘故原由),有一点浪潮和后朋克的摇滚乐的风格,而且力求笔墨和音乐的表达上有着艺术上的统一。纪实性的音乐作品,笔墨本身便是会说话的演讲。作者、笔墨、读者,他们各有各的感情,像来日诰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一样,都藏在未知的天下里。
华北浪革常被拿来和另一只“县城乐队”五条人作比较。之前我也为五条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五条人|县城里的歌者。我认为,华北浪革和五条人并不是同一类型的乐队,如果要以“县城乐队”这个生造的观点来定义这两个乐队,五条人显然更加得当,他们出身于县城,歌唱县城和县城里的人们,他们的歌就像是海丰县的具象化。
而华北浪革则更加关注县城里的青年。这个县城并不一定在华北平原,但县城青年却是高度抽象化的概括,如果非要类比,我乐意将他们比作万青,立足华北,放眼全国(乃至环球)。初听华北浪革的歌,会被那些闪现的金句捉住,但仔细品味后,才能咂摸到歌词下蕴含着的悲悯之情。
华北浪革EP封面
华北浪革的全称是华北浪漫革命,但事实上,他们的歌并不浪漫,反而十分的现实、残酷,就犹如我们周围的天下一样,荒诞到叫我不敢相信它本该如此,但事实上,他本就如此。我曾在北京的郊区居住过,那里间隔三里屯的直线间隔不到二十公里,但却完备没有北京的繁华,而是覆盖着脏乱与悲哀。每当我从那些低矮的二层楼旁走过,倒公交再转地铁赶往市区时,都感到无比的诡异,这种割裂感与不真实感时时刻刻让我想到家乡的县城,当代的大都邑总是隐蔽着这样的割裂感,一边是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和衣着华美的人群,一边是破旧的贫民区。这或许也是刘森创作的灵感吧。
还有我最喜好的一首《悲哀藏在现实中》,先贴出歌词:
书店琳琅之中的自己很肤浅
偶遇的俊秀女孩儿我也总会再多看几眼
天下与你终生作伴却还是会孤单
这统统和时期无关本来就不大略
爱与冲动谁吹来的风
怨与冲动谁承受着痛
恨与惶恐谁做谁的梦
来日诰日我们吃什么
悲哀藏在现实中
此生成活又是为哪般
明天生活又是为哪般
活在当下是最难
活在当下是最难
这样的年轻人,通俗俗通,身无长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什么震天动地的大事,按部就班的发展,也曾抱负着行侠仗义走四方,但终极还是在平淡的生活里挣扎,就像《孙大剩》里唱的:终年夜后却创造自己是那么平庸。悲哀一贯藏在现实中,无论我们用什么办法麻醉自己,无所作为的生活总会将这份悲哀赤裸裸的展示出来。活在当下,实在最难。
这段韶光“网抑云”成为了大众调侃的工具,但是如果不是无处发泄,谁又乐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在一个播放软件里呢,在这个撕裂的天下,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苦处一桩又一桩,终于变成了废柴,末了,也只能消逝在人海。以是我不赞许那些“乐评人”刻薄的批评,由于华北浪革真切的打动了我,以及万千和我一样的县城青年。如果那些所谓的“主流”非要按着我们的头颅,让我们说些什么,我想,《叫魂》里唱到的“众人皆醒我独醉,不许再说我愚蠢”便是最好的回答。
以是,还是听吧,前段韶光华北浪革全网下架,很多人传言他被封杀了,实在,只是由于刘森决定将《废柴》整专重新编曲录音,相信重置后的华北浪革会给喜好他的听众带来新的惊喜。在此之前,如果你还想听他的歌,点击原文链接并在对话框回答:“华北浪革”即可下载《废柴》专辑全7首歌以及刘森早期的三张专辑《云南来信》、《十七》和《雨RAIN》。在这些专辑里,或许能触摸到掀起这场华北浪漫革命的歌手不同平凡的心途经程。
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