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璞泰来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业务收入63.32亿元,同比减少18.89%,实现归母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减少34.24%。
作为成本大佬,实控人梁丰带领的璞泰来究竟没能敌过周期下行。璞泰来不但古迹涌现下滑,就连股价也较高点蒸发80%以上。
不过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及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形下,璞泰来依旧选择扩产。如此行为究竟是纯挚看好行业发展还是为了“卷”去世竞争对手?
1 “中信系”大佬梁丰
难敌行业下行,
公司古迹连续一年半下滑
作为海内锂电池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璞泰来成立韶光并不长。
2012年,参与中信基金创建的中信系成本大佬梁丰与新能源技能出身的陈卫合计出资1亿元,创立了新能源企业璞泰来。此后,梁丰任璞泰来董事长,陈卫则任总经理。
据悉,陈卫曾是有名的新能源科技公司ATL创始人,并担当过工程总监,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
一位是中信系的成本大佬,另一位是行业资深专家,在二人共同主导下,璞泰来通过并购及绑定大客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得极为迅速。
在中信担当基金经理期间,梁丰便以把握趋势有名业内。在创立璞泰来后,梁丰也敏锐地把握了行业发展契机。
起初璞泰来成立时紧张从事电池负极材料研发和生产,此后璞泰来又通过新设立及并购完成了锂电池高下游材料及关键设备布局。
2012年璞泰来出资1000万元收购东莞凯欣80%股权,此后璞泰来又陆续完成了对东莞卓高、喷鼻香港安胜、联动丰业、上海月泉等部分股权收购。加之后续新能源汽车开始爆发,璞泰来吃上了新能源发展的红利。
2017年景立仅五年的璞泰来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此后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便利璞泰来加大了对外并购力度。
2017年璞泰来对山东兴丰增资1.02亿元,得到其51%股权;2020年12月,璞泰来再度斥资7.35亿元收购山东兴丰49%股权。除此之外,璞泰来还多次扩建负极材料及隔膜产能。
持续并购及猖獗扩产遇上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爆发,璞泰来古迹开始爆发。
2017年,璞泰来还是一家年营收不到23亿元,归母净利润仅4.5亿元的中型锂电池原材料厂。到2022年,璞泰来已经发展为年收入近155亿元,归母净利润超31亿元的大型锂电池原材料厂商。
好景不长,随着负极材料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璞泰来古迹也涌现连续下滑。2023年,璞泰来实现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减少38.42%,2024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归母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再度下滑34.24%。
作为中信系出身的成本大佬,梁丰仅用五年韶光便把璞泰来带上市,此后又由于其成本运作及并购操作出神入化,璞泰来发展为海内头部的锂电池原材料厂商。
但再厉害的个人也难挡周期轮动的威力,在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璞泰来连续一年半涌现古迹下滑。
2 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璞泰来扩展仍未停滞
值得把稳的是,即便行业产能过剩,璞泰来也没有减缓对外扩展的势头。
从收入来看,璞泰来超74%收入来悛改能源电池材料与做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做事实现业务收入46.91亿元,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与做事紧张包含负极材料及隔膜两类产品,无一例外这两大产品目前均陷入产能过剩当中。
以负极材料为例,据鑫椤资讯统计,2024年海内负极材料产能方案超过600万吨,而整年负极材料需求量则为160万吨旁边。这也导致负极材料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据Mysteel统计,2024年5、6月份,海内主流负极材料开工率仅为65%-68%旁边。
在产能过剩影响下,负极材料价格一跌再跌。以人造石墨价格为例,顶峰期低端石墨负极材料价格近3.5万元/吨,截至目前已经跌至1.7万元/吨。
在负极材料持续下跌的影响下,璞泰来该产品毛利率也持续下跌。
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为25.89%,2023年下跌至14.99%。2024年半年报中,璞泰来并未单独表露负极材料毛利率情形,但从负极材料价格来看,公司该业务毛利率大概率连续下滑。
值得把稳的是,即便行业产能过剩,璞泰来也未曾停下扩展的步伐。2024年上半年璞泰来负极材料出货量为66992吨。
根据方案,璞泰来四川紫宸年产2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培植项目一期10万吨已经逐步投产,二期10万吨操持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三期8万吨项目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形逐步推进培植。
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和开工率不敷的情形下,璞泰来新增如此弘大的产能未来将如何消化值得关注。
此外,璞泰来扩产的隔膜情形与负极材料类似,目前处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当中。即便如此,璞泰来隔膜产能也在猖獗扩展。
今年年初璞泰来曾公开表示,2023年公司基膜产能达到6亿平方米。2024-2025年,公司方案的16条基膜产线操持将陆续建成投产,有效产能估量将达到30亿平方米。
反响到财务上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璞泰来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金额高达137.15亿元,2021年底璞泰来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也只有58亿元出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未来新能源车整体销量增速下滑已成行业共识。然而以璞泰来为首的头部锂电池材料厂商并没有停滞扩展的步伐。
可以预见的是,发展到末了锂电池材料行业或许会与猪肉行业类似,有上市企业涌现危急或许才是行业见底的标志。
3 高融资、低分红,
梁丰身家两年半
蒸发近300亿元
行业竞争目前极度惨烈,但无论是古迹还是财务状况,璞泰来在锂电池新材料行业的表现都较为精良,背后离不开梁丰的成本布局。
作为昔日中信系大佬,在梁丰带领下璞泰来将成本市场的上风发挥得淋漓尽致。2017年上市首发时,璞泰来通过IPO融资了10.53亿元。
2020年,璞泰来为了扩大公司隔膜及负极材料产能又再度向成本市场定增了45.91亿元。2023年11月,为了优化成本构造,璞泰来再度向部分投资者定向增发了28.21亿元。自上市以来,璞泰来仅股权融资便超过84亿元。
由于璞泰来频繁采纳股权融资,即便大规模向外扩展,公司资产负债率并未上升。截至2024年6月30日,璞泰来资产负债率为53.63%与2018年相称。
比较起融资,璞泰来在分红上则显得“小气”许多。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璞泰来累计分红金额为18.39亿元,派现融资比仅为21.89%(分红与融资比例)。该派现融资率在全体A股市场并不高。
相较于分红,璞泰来更喜好没有本钱的除权,2021年至2023年璞泰来每年都在高送转。加上定增扩大的股份,璞泰来总股本在急剧扩展。截至目前,璞泰来总股本达到了21.38亿股,而刚上市时,璞泰来总股本仅为4.33亿股。
2018年以前,成本市场上高送转观点股非常受成本市场欢迎,大幅度高送转的企业每每会被资金爆炒,近几年由于监管层加强对高送转观点股炒作的监管,其逐渐不被市场资金所青睐。
因此,即便璞泰来频繁高送转,但在行业持续下行及公司古迹下滑影响下,璞泰来股价也一跌再跌。截至8月27日,璞泰来股价报收10.85元/股,较2021年公司股价最高点跌超83%(由于公司进行过除权、分红,故统一采取除权分红后股价)。
在这轮公司股价大跌中,实控人梁丰无疑是丢失惨重,以梁丰持股比例打算,这轮股价大跌中,梁丰身家蒸发近300亿元。
为了挽救股价,璞泰来近两年进行了多次股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超5亿元,但效果并不明显。
从美股及近几年A股发展方向来看,股价持续上涨的企业,无不是持续大额分红、高回购、低融资的企业。像璞泰来这般频繁向成本市场大额融资、并持续投向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恐怕很难被机构成本长期持有。
本文源自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