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环秀街道塔元头村落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落落,然而在一些七八十岁的老青岛人印象里,它却有着影象里抹不去的一份分外情绪。在上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塔元头村落的小磨喷鼻香油曾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幸福回顾。最早时喷鼻香油都是纯手工制作,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技能改造,喷鼻香油也逐渐走上工业化生产道路,很多从事手工小磨喷鼻香油制作的老手艺人纷纭退出,然而62岁的董安希依然坚守着这门传统老手艺,并注册牌号将其发扬光大。
小磨喷鼻香油飘喷鼻香200余年
“从我爷爷辈开始干,传到我这已经三代了,我们祖祖辈辈一贯坚持良心制作小磨喷鼻香油,不掺一点假。”1月12日,来到即墨区环秀街道塔元头村落小磨喷鼻香油加工手艺人董安希的油坊,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暗香的味道,只见董安希正在忙着打浆,他见告,塔元头村落手工制作喷鼻香油已经有200余年历史,壮盛期间险些家家户户都制作喷鼻香油,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实在的“喷鼻香油村落”。?“我们的喷鼻香油都是用传统石磨研磨,以是也叫‘小磨喷鼻香油’,这样加工出来的喷鼻香油比机器加工的味道更正,喷鼻香头更大。”62岁的董安希从20岁起就开始加工喷鼻香油,40多年的韶光,他见证了“喷鼻香油村落”曾经的辉煌历史,也饱尝了个中的酸甜苦辣。
“七十年代我们骑着自行车卖喷鼻香油,那时候喷鼻香油紧张销往青岛城区,还有莱西、莱阳、潍坊等地。”董安希见告,每次去青岛城区卖喷鼻香油,来回要骑5个多小时自行车,凌晨五六点钟就出门,每次带20多斤喷鼻香油,差不多一天卖上能挣10多块钱。虽然现在看来很辛劳,但是在当时收入却是很可不雅观。“现在很多七八十岁的老青岛人都知道我们塔元喷鼻香油,当时小有名气,便是由于我们的喷鼻香油品质好。”说到这,董安希一脸的自满。
水代法老工艺担保喷鼻香油品质
塔元头村落的喷鼻香油为何如此受青睐,董安希向道出了个中的奥秘。首先质料上必须把关,坚持采取长江以北成长的芝麻,由于北方地区温度适宜,芝麻成熟期长,加工出的喷鼻香油味道正,喷鼻香头大,光荣好。“小磨喷鼻香油和其他种类喷鼻香油比较,最大上风还是在于石磨研磨和油分离工艺这两道紧张工艺上。”董安希说,机器研磨速率比石磨快,因此产生热量过高,味道不如石磨加工的喷鼻香。此外,喷鼻香油紧张有压榨法和水代法两种生产工艺,机器加工采取压榨法,而塔元头村落小磨喷鼻香油依然沿用水代法这一古老工艺将油分离,这样就更好地保持了喷鼻香油的品质,使喷鼻香油味道更加味正、醇厚。
40多年制作喷鼻香油的履历让董安希对所有工序管窥蠡测,顺手拈来。“淘洗、烘烤、研磨、打浆、炖油、撇油、过滤……做好小磨喷鼻香油,须要多道工序,十多个小时的韶光。“分离油时必须加开水顶出喷鼻香油,水的温度要达到100度,同时一直的搅拌,这样水吃到浆里,油也就逐步出来了,如果水温达不到100度,出油就少,水放多了,出油也少,如何把握好比例,全靠多年积累的履历。”说到喷鼻香油的制作工艺,董安希向娓娓道来,“就拿烘烤来说,炒好的芝麻在研磨前必须晾晒,把温度降至最低,否则热量过大,把油烟憋在芝麻里出不来,不仅出油率低,而且味道也不正。”说到这,董安希拿了一些炒好的芝麻用手一捻,“你看,炒好的芝麻颜色发白,捻开后呈现鸡红色,有轻微糊味,尝一下微苦,这解释火候最好。”董安希说,如果炒好的芝麻发黄,虽然出油率高,但是味道就不正了。
为了做出最好的喷鼻香油,每次炒芝麻时董安希都是自己烧火,以便随时节制好火候。几十年的喷鼻香油加工,也让董安希积累了丰富的履历,有时候只要闻一下味道就能判别出喷鼻香油的品质。
高品质受到市场青睐
传统手工制作喷鼻香油很是费韶光,就拿炖油这个工序来说,光是芝麻膏加开水搅拌,大概就须要1个多小时。“我老伴要拿着铲子一贯在一直的搅拌,常常累的肩膀疼,有时候用饭都拿不起筷子。”董安希说,虽然辛劳,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乱来过,坚持品质第一,所有原材料,都哀求是最好的,只为让消费者能吃到最好的喷鼻香油,也为了更好的传承祖辈留下的老手艺。
喷鼻香油加工时令性比较强,秋收往后到春节期间是旺季,董安希家油坊一年喷鼻香油产量大约在8000斤。“这一次炒了700多斤芝麻,大约能出300斤喷鼻香油。”董安希说,为了担保喷鼻香油的质量,几十年来他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2015年还注册了“董氏小磨喷鼻香油”牌号。
“现在喷鼻香油销路挺不错的,市场上很认可,即墨很多企业都来预定,有的一要便是好几百斤。”董安希说为了担保喷鼻香油的质量,几十年来他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认识40多年的老客户依然在吃他们家的喷鼻香油。无论市场怎么变革,喷鼻香油品质永久不会改变,这是董安希做人干事的原则,他坚信诚信经营比金钱更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