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可谓是一片黑洞洞的景象,数不胜数的古老技艺已经面临失传,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再也见不到那精彩绝伦的民间傩戏,那传递着木匠手心温度的传统木马了,还有那保存着大自然最美好年华的花草纸了……
随着社会的高速进步,人们都在努力地追赶着前进的浪潮,又有谁,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那历史碾过的车辙?遗忘,在黑暗中悄然蔓延,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张牙舞爪。
我问自己:我们的传承在哪里?
林源,一位漆器巨匠。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任然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他因为和马王堆古墓出土的历史文物——针刻漆器,偶然相遇,便五十多年如一日的一边针刻一边学习。他很耐心地雕刻着绝美的漆器,也很耐心地等待着他的接班人出现。
王兴武,一位古纸匠人。他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古法造纸上,村子里的人全都放弃了,只有他仍在默默坚持着初心。他严苛地挑选构树皮造纸,他说:“只有三年的构树皮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都骗人。”
林源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漆器,那真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浮躁了,坐不住,没有耐心……”
王兴武说:“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就行!”
“我们不做了,还会有人继承这门手艺吗……”
对古老技艺的赞叹和担心,既矛盾也不矛盾。古老技艺所造就的东西那么美,所以我们不想它们失传:古老技艺那么美,它们为什么会失传?
幸好,仍是有丝丝缕缕的光亮能够打破黑暗,顽强地蔓延。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向东歌,她很年轻也很有才华,但是她不到浮沉里追逐名华,而是选择一个在外人看来特别冷门和枯燥的职业,到故宫修复文物。《讲究》里还有一个年轻人,他热爱自己家乡的建盏文化,于是他就开始了坚持不懈地创造矅目天裂纹,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不得不说的是,浸润在中华文化里的人常常都具有十分优秀的品质,一个个工匠,一门门技艺,无一不体现着坚持不懈和诚信等等的高贵精神,这些也都是一个个的闪光点,它们让光亮愈加明显了。
而且传统文化和古老技艺正在渐渐地被大众所广知,愈来愈多的记录片和文化展览浮现。它们的经济价值不可小觑,最近热卖的故宫系列周边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传承,加以创新,那片打破黑暗的光亮一定会更加明亮!
篇二:云翳间的一丝光亮_750字
人们常说十六岁的少女是活泼开朗的,然而孤独内向却与她形影不离。
不知道是严厉管教,还是自身的原因,从小她就很内向。不善言谈,不苟言笑。在教室里,她始终扮演着无名的角色,除非老师偶尔叫到这个名字,大家才突然意识到班级中还有这号人物。
就这样,丑小鸭似的她安静地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她迈进了另一扇门,她依然如故。但不经意间,她的生活有了些微的变化:她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会和同学轻声细语了,偶尔也高谈阔论一番。阴霾的天空似乎透露出一丝光线。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一转变的功劳非邻桌的他莫属。是他告诉她世上有一种美丽的东西——灿烂的笑容,人间有一份高尚的爱——纯洁的友谊。刚听到这空谷传音,她顽固地摇摇头,没有人教过她这些。"过去属于死神!"她听到这句话似乎有点震惊,当她抬起头迎着他那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犹豫地点点头。
放弃过去并不是一件易事,她习惯了自我封闭,做到一时间敞开心扉,接纳万物真知难于上青天,只好尽力地尝试着。我敢说她一定具有"学习"的天赋,因为随后一段时间,痛快的欢呼,高声的朗读,洪亮的回答不时伴随在她身旁。
她失落时,他鼓励她;她骄傲时,他告诫她。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小人儿在蓝天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可能是好事多磨吧!班上谣言四起了。就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起初他们坚信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小孩终究是小孩,弱小的心灵始终阻挡不了迅猛洪水。无论是谁,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也会胆怯。胆怯过后就是疏远,疏远,再疏远最后就成了陌路之人。
在回家的路上,她一个人静静的走着,看着他骑着单车呼啸而过,她笑了。太阳的光彩终究透过乌云的遮挡。她知道,他的出现是云翳间的一丝光亮。
篇三:青睐光亮,唯取明镜
古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镜虽方寸之物,却功效无比。然而,现今还有多少人会高悬一面明镜于心头,让灵光穿过灵魂的阴暗之处,打造光亮的人生?但我始终相信,向往光明之人,总会以理智分辨明暗,青睐光亮,照亮人生之路,摘取明镜照亮奋斗征程。
佛语中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语,它告诫了人们修身的重要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行走的人,难免沾上名利之心,并任其发展。最终,原本高悬心头的明镜被铜臭和酒色之气所吞噬,心灵愈来愈麻木,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忘记了曾经紧系心头的信念。于是堕落、腐化,抛弃“明镜”,给心灵安上一面昏镜。现实会给这样的人最真切的惩罚。
其实,每个人出生时上代就已经为其“买”了一面纯洁、朴实的“明镜”,高悬于心头,日夜提醒大家,然而,当成长为大人时踏入社会熔炉,发现“高悬的明镜”已经疲惫不堪,于是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夜,将镜子偷偷地更换。他们听不见上帝沉重的叹息,他们看不见人间天堂的美妙,他们忘记了小时候虔诚地在思想品德课上听老师给自己讲解的品德、情操。
有人说,鲁迅先生以笔作匕首,然而我觉得他更似一面镜子,一面可以看得清任何瑕疵的明镜。先生解读国民的劣根性,时而痛斥,时而怒骂,酣畅淋漓。先生的文字似一面面明镜,不仅将一切蝇营狗苟者的嘴脸照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照出了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反思。先生对自己也是严厉的,时时反省,时时忏悔,于是先生和先生的文字都始终被人仰望,因为他和它都是我们民族急需购买的明镜。
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民族是可悲的,因为它永远也弄不懂浅薄与深刻的真正涵义;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国家是危险的,总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等到推开窗户向远方眺望的时候,却已经兵临城下。唯有记取明镜,抛弃昏镜,才能永远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青睐“昏镜”,自以为从此可以走向光亮,殊不知黑暗已经悄然来临。而真正的智者,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遭受怎样的际遇,总能购取理想奋斗的“明镜”,终会走出一条光亮的人生之路。
所以,朋友,我劝你且记住了——青睐光亮,让我们唯取“明镜”!
篇四:希望的光亮_800字
比起人所拥有的其他天赋,我更欣赏一个人为自己创造希望的天赋。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却总是将手伸及远方的灯光,虽然不能真的触及,但至少也有了一丝值得期待的光亮。
同样身处逆境,却总有人会从中找到另一种机遇获取成功,但同时也有人会在其中被生命所放逐。
我们所接触到的许多小说,电影,总会出现一个生活环境极度恶劣,在生命中几乎没遇到什么顺心的主人公然而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他们因在逆境中不断中不断予以自我希望而获取了自己的辉煌。
这似乎在隐约地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定理:当坏运气来的够多,而你仍坚信着生活会更好,一直一直与其对抗那么最终好的生活会降临于你的世界。善于与困难斗争的人,必是拥有创造希望的天赋的人。
曾经读一部关于生存的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女主人公便是用她的自尊与对未来的憧憬而一路支撑着自己,家庭变故,与母亲的难以沟通,生活所造成的压力,情感上的困惑……一切似乎都是如此不易,但是她最后获得了更好的生活,一份更明亮纯粹的幸福。其实,即便她生活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并未让我感到她的不幸,反而是一种积极而又充满情感萦绕在我周围。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在逆境中的态度。一个充满希望的人是不会输给现实的,而一个埋怨生活的不公,而不懂上进的人便只可能永远在生命的最低谷。
有一个富豪,因为投资的不谨慎,全部财富一夜之间所剩无几,穷困潦倒的他并未想再去重新谛造他的王国,相反,他日日买醉,为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而感到上天不公,最终只得死在街头。
很多时候,眼前所见到的并不是整个事件的全部,凡事都以双向的角度审视,自然会发现另含的曙光。
唱出《玫瑰人生》的法国歌手琵雅芙,在痛失挚爱以后,更是用生命演绎她对爱人的情感,将整颗心投入表演的她几乎成为法国香颂的代名词。她也曾一度失落,可在这之后她却有了另一种信念,一种更加有深意去纪念她的爱的方式,——她传奇人生中的希望之光。
我很敬仰那些总能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希望之光的人,这是一切之源,是人活着的最重要的支撑。
篇五:向着光亮那方
初秋入冬的天气,越来越辗转不定。
时而晴空万里,可能只一个转身,下一秒又袭来了冷空气,让人防不胜防。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里选择回家的,不是一时冲动,没有做好下一步准备,在我终于坚持不下去这份实习工作的时候。
离职前,人事找我聊了好长时间,本意是想挽留我,毕竟自己招过来的人,就这样离开,着实有些打脸。
原本我是铁了心,签完字就准备走的,可是见他那么真诚的讲了半天,倒是有些不安,有时候想想,我果真对这个世界了解太少。
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待在角落里,看书、写字、看电影,把所有喜怒一个人品尝。
有时候也喜欢约了三五个好友,一起去唱K逛街染头发,倒也玩的自在。
等我真的坐上车,踏上了回家的路时,又觉得其实也无妨。
这世界人来人往,我不该因着一时感性把自己继续禁锢在这份不喜欢的工作里坐立难安,应该去看更远的地方,去多晒晒太阳,让自己充满阳光。
篇六:素年光亮_1000字
古老的烛灯不见了踪影,雕刻的窗格替换了模样,把卷书香惊起了梦中少年弹奏起七弦桐,从而将思绪闯过史记的续写,蔓延到了至今。我们怎敢停下脚步,错失最以心动的年华。
素年锦时,总该笑的甜美。儿时的生活简单而朴素,却生生不息的像光一样照亮着我现在的生活,我听到了太多的流言蜚语,怎样的坚持让我不支离破碎,淡泊去其中的差强人意。
年少无邪,那些仍到现在还不知道名字的小花们陪伴和我一起躲在新翻的绿窗棂下,一年一年的长大,长高。春去春又来,花儿啊,你可在为谁等待。每天望望周围的风景都熟悉的像呼吸般成了自然,生活的美好需要从这样的细节中寻找,每天即使上学的我也可以穿过浅浅煦风,骑过芊芊草丛,绕进阡阡石道,不时会有孩童的嘻笑声跳进耳边。那个时候最喜欢下雨或是下雪,总爱跑到院子里让那些活跃的因子落到我的手心中,回到屋子后依然专注望着天窗,每一次都感觉到新奇,试图想找到落下轨迹的规律;冬季偶时一枝梅花新生了玉肌,朵朵红晕倚着阑干,好似笑谈数年春秋前的风流事;暖季,或许可以追着燕子跑,看见它旅途中怎样的风景。一切都是惬意的,儿时的自己宁愿相信着童话,没有过分的被世界纷扰,认为浅淡的自己,也想逆着光温暖着谁。很少去想患得患失,很少去感受着别人的感受,不曾想过丢失这个年龄该有的单纯。素年如此光亮,暖暖地让我找出空中的光耀,不回头,不看到荒凉。
街角的野向日葵,抬头向阳,无畏悲伤。姥姥家无花果枝中飞过的黑色的蝴蝶,选择将它比我手掌更大的身躯灵动一闪,永刻在我的念想,在多次科展中寻求它的身世。路面沥青上的积水勾起弧度,映着向上最清澈的明亮云彩。而那些在我身边渐行渐远的人呐,我记得当年你的回头,美的惊艳了风景,在阳光透过棱镜的后面,你的脸庞轮廓摄入,简单而明朗。未讲完的故事也淹没在人海茫茫,我也想有一天可以与你们一起旅行,穿过这座城市,说走就走,不理喧嚣。
路边的街灯不知又照进了谁家的窗,屋檐下的小花不知到了何处停了飘落,竹架上的麻雀不知该从哪时踮下停歇,围墙外的车铃声清脆地划破清早。如今老家更新了场样,一蓑烟雨冷落了斜阳,我的眼里搁浅成海,让我明白不能过分迷恋拥抱的温暖。如果真的有如果,我多么想贪心地不想说再见,认真的诉说着当年相遇时我们的模样。
起风了,我放逐了一片银杏树叶,让它随风飘走,留着纂刻的浮念。那时的蒲公英还会回家,这位原野上的少年被天空色感染,努力生存着。素时锦瑟的年华如此光亮,抚平,让紧锁的眉头舒缓。
素年如此光亮,从孤寂中破晓……
篇七:创新照亮人生的一抹新光亮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同样,只会按照前者留下的惨痛教训呆板做事的蚂蚁也永远不会品尝到蜂蜜的甘甜。
创新是国之本,民之魂,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地开拓进取。我们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够进步发展。
麻省理工大学是一所崇尚自由的世界著名学府,在那里有着轻松的学习环境,学校不会制定死板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学生的发展。所以,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新精神。
那里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桥,叫做哈佛桥,这让他们很不舒服,多次联名要求更改这座桥的名字,但一直未被批准。终于有一天,一个学生想出了一个独特方法,或许可以让这座桥有个新名字。
于是,他和同伴一起走到桥上,他躺在了桥上,用自己的身体测量桥的长度,过往的行人对此惊叹不已。他一次又一次地躺下,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随着他的测量结束,这座桥的特殊长度以及新的名字也在人们中广为流传,终于,这座桥完全属于麻省理工。
当传统的方法不再奏效,这时就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我们才能够发现一条可以到达我们目的地的路径。
现在提起香奈儿,大家都会很熟悉,这是一个闻名世界的奢侈品牌。而香奈儿能够拥有今天的辉煌也是源于设计师香奈儿的创新精神。
在上个世纪的西方上流社会,人们中流行着复杂繁重的服饰。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礼服上花饰极繁,配饰也极多,似乎这样才能够彰显出女性的优雅与高贵的气质。但在香奈儿看来,穿着的舒适与自由才是女性应该追求的,于是她设计了女性的西装,还有很多的中性西装,这样的创新自然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而她也因此大获成功。至今,她的独到眼光与创新精神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创新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茫。是啊!在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够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收获与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打开创新之窗,收获碧海蓝天。
篇八:消逝的光亮_2000字
儿时,总喜欢在睡眼惺忪中看那一片淡淡的光亮,温暖、轻柔,像一阵风拂过心灵,带给内心一片清新与纯洁……
小时候,总喜欢穿梭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追寻那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喜欢拉着奶奶的手,漫步在宽广的田野间,望着那一片琥珀般透明的天空,以及那大片大片的金色油菜花。童年的记忆中,总有一片温暖的光亮,比阳光更温暖、比天空更明亮、比春风更温柔……
我喜欢坐在院子里,抬头望着那片蓝天,望着那片白云,望着飞过头顶的一排排大雁。那年,我六岁,上一年级。儿时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的那个小花园,没有栅栏但很漂亮;还有那只没有名字的大灰狗,它总是站在窝边,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我,我也目不转睛的盯着它;以及屋子里那暖暖的灯光和奶奶安详地微笑……
小时候的我,脾气很倔,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而且还特别懒,不喜欢上学。我不喜欢上学并不是因为我讨厌学习,而是因为我讨厌那半个小时的路程和那讨人厌的作业,如果不布置作业,我想,儿时的我也会喜欢上学吧。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我很严厉,即使我讨厌走路去学校,他们也决不会送我,相反,他们肯定会揍我一顿,然后,只留我独自一人哭着去学校。就因为我这坏脾气,小时候的我没少挨揍,可我并不在意这些,因为我很坚强的,今天打我,明天我仍是那样,我就是典型的“小强”。我想,爸爸妈妈对我这样的女儿肯定很头疼吧。
小时候,每到寒冷的冬天,我都喜欢赖在被窝里睡觉,不想去学校,可每次睡到六点钟时,都会有一双干燥而又温暖的手轻抚我的脸,把我从睡梦中拉出来。当我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束淡黄色跳动着的烛光,以及烛光下一手拿着念珠,一手抚摸着我的脸,表情仍是一脸淡淡微笑的奶奶。原本被打扰了梦乡的不但没有生气,而且竟有一种享受的感觉。那淡淡的光亮,像一个个萤火虫将整个房间照的暖暖的,看着微笑不语的奶奶,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如同潺潺的清水流过,心顿时变得透明、平静……
我确实贪恋那种感觉,于是每天早上都会睡懒觉,等着奶奶用她干燥温暖的大手将我扎醒,那细微的疼痛竟让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让我迷恋……不论窗外的雪花如何纷纷扬扬,寒风如何呼啸,可窗内,仍是一片淡淡的温暖的光亮……
或许,那就是内心深处的天堂……
每到夏天,只要早上起床稍微晚一点,那我就开始耍脾气,不想去学校,可结果,仍是挨一顿训后带着一肚子的委屈去学校。奶奶总是放心不下我,于是我前脚出家门,她便后脚跟出来,一直走在我身后十米多处。走在初夏的小路上,听着两旁清幽的鸟鸣声,伴着夏天气息的清风以及淡淡的花香,内心的不快总是很快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每次,我都知道奶奶跟在我身后,于是我便一步三回头,看到奶奶停下,我也停下,看到她继续往前走,我才继续往前走,我喜欢那一步三回头的感觉。
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的走在小路上,清晨温暖的阳光将这一幅画面映衬的如此和谐,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吧。而那一片耀眼、明亮的太阳光亮,记载了童年的一切美好……
后来,等我长大了些的时候,我不再睡懒觉,不再惹爸爸妈妈生气。我也不再拉着奶奶比个子的高矮,不再拉着奶奶的手漫步在田野间,看那片记忆中的蓝天,以及那金灿灿的油菜花。一切,好像开始有所改变,可唯一不变的,是每天早晨睁开眼所映入眼帘的那片温暖的光亮,以及奶奶那淡淡的微笑……
再后来,我初三那年,奶奶去世了。从那时起,我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早晨迎接我的是白炽灯刺眼的光,每天上学时经过的全是来来往往的车辆,生活中不再有鸟儿欢快的叫声和淡淡的花香,取而代之的则是汽车的喇叭声和垃圾的酸臭味……
奶奶走了,不仅带走了儿时那片温暖的光亮,而且也带走了原本我拥有的快乐以及淡淡的爱。我想,我该学会成长了吧……
如今,我高三,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中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上着人人羡慕的高中。或许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整个人变得成熟了许多、安静了许多。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记忆中的那片光亮、那张微笑的面容。每次想起,都会有一股暖流流过心灵,我确实贪恋儿时的快乐、幸福,以及那一种安定的感觉。
那时,我们都还小,不明白那些淡淡的幸福所带给每个人心灵上的纯粹的爱,可如今,当我们明白这一切的时候,那些爱与幸福却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那年少的十字路口……
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原本内心的单纯与善良变得越来越少,原本温暖的光亮变得越来越少,原本的快乐与幸福变得越来越少……我真的很害怕,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害怕,人生的路还很长、很曲折,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儿时所认为的那么善良、简单,我不能退缩,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也应该跳下去。人生就是如此,面对很多苦难,你不但不能反抗,还应该笑着去面对。既来之,则安之。不论未来如何,都不要忘记带着水一样的心上路,去寻找那片记忆中的快乐……
以上就是光亮作文800字-以光亮为话题的作文的全部内容。更多初三作文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