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闫睿
4月5日,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员在雪中作业。新华社 闫睿 摄
入夜的1205钻井队驻地,钻机轰鸣,淅淅沥沥下起小雨。5日0时许,工程四班列队喊着号子、走进井场,按各岗巡回检讨项点逐一排查安全隐患,与二班顺利交卸了任务。
位于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的“杏扶7-丁4-斜丙622”号井,是“铁人”王进喜带出的1205队本年度打的第13口井。按照操持,队员们将对这口井末了的200米发起冲刺。带班副队长蔡俊哲与技能员陈建国,跟当班军队安排好各岗作业任务、技能方法及应急预案,以确保工序衔接更加紧凑。还时时叮嘱大家,雨天高下钻台把稳脚下防滑。
钻台上,3名队员默契合营,完钻、循环、起钻,赤色的事情服一下子就溅满泥浆。对自己所卖力的任务,他们近乎于“痴”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在他们看来,只有像“铁人”老队长一样,才不会拖军队的后腿。“每天跟这些铁疙瘩打交道,没点儿铁的精神怎么成。”一名队员说。
逐渐下大的雨,让夜变得彷佛更加漫长,而对付值守的钻井队员们,却容不得一丝大意。刚接完钻杆的吕天宝回到值班房填写工程报表,雨水随着安全帽缓缓流向他的脸颊。笑起来憨憨的吕天宝说:“比起‘铁人’会战期间用的铝盔,我们现在戴的低温防静电塑料安全帽更轻便、安全。”
从大庆油田会战初期石油工人们住的牛棚、地窨子,到如今配有空调、电热器等举动步伐的移动板房,井队的生活保障有了大幅改进,但时常阔别城区、驻扎野外的作业环境未曾改变。
再次走回井场,吕天宝大喊了几声给自己提气,“越到后半夜,眼睛越要发亮。”
凌晨2时许,驻井房内的对讲机传来值班司钻工人建筑设的声音,他向蔡俊哲紧急报告:钻井钻至1751米时,涌现打钻钻压非常。蔡俊哲随手戴上安全帽,抓起一件棉袄,三步并作两步小跑至司钻房。
“可能是脱压?井有点儿打不动了。”建筑设说。蔡俊哲仔细不雅观察钻屑返出情形,上手校正了泥浆性能,均未创造非常。设计报表显示:该井段为扶余油层油顶,地层较硬。蔡俊哲叫建筑设不要心急,采取低钻压多“磨”一下子。10分钟后,钻进规复了正常。
随后,蔡俊哲把钻入此类地层的“老履历”教给了建筑设。“在1205钻井队,干部‘三带头’‘四不离’是传统了。”建筑设说,一有韶光,队干部就带着我们学技能、练技能,进行传帮带。他们“当了干部,还是钻工”,没有分外情形不离井队,节假日不离井场,繁芜情形不离钻台,关键环节不离岗位。
这是4月4日晚拍摄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井场。 新华社 闫睿 摄
为保障生产顺利进行,轮流接替的队员们常常不到10分钟就办理一餐。用餐时,陈建国见告,只要上了井,脑中的神经就紧绷起来。轮到夜里安歇时,常常是回到驻井房倒头就睡,哪还管什么洗漱。
只管如此,陈建国也坚持“半睡半醒”,还要随时留神接听来自项目部、技能科的电话。天色一点点变亮,5时旁边出门核对钻杆数量的陈建国创造,下了一夜的雨,已经变成了雪花。
7时许,劳碌了一夜的钻井队宣告完钻,顺利完成当班任务。成功拿下年度第13口井的1205钻井队,此刻年进尺已达20881米。至此,这支军队已累计钻井2343口,总进尺296多万米,相称于钻透334座珠穆朗玛峰。
雪花由点成片覆盖了地面,莽莽芦苇荡上耸立的1205钻井队井架上,“大庆钢铁1205钻井队”的赤色队旗显得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