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银川市区里屈指可数的工业企业有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宁夏电灯公司、宁夏毛织厂、宁夏酒精公司、宁夏火柴公司、宁夏兰鑫机器厂、宁夏银行造纸厂、宁夏修枪所、宁夏被服厂等。

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由数十间平房围成一个大院,便成了一个工厂。
厂子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为马鸿逵的军队和宁夏省政府机关做事的。

宁夏第一家工业企业电面米油厂 汽车知识

可以说,这便是20世纪40年代银川工业的抽芽阶段,也是贫穷掉队旧银川的全部工业家当。

小作坊磨面供不应求

提到银川第一家企业——南关电面米油厂,还要从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提及。

抗日战役期间,民国宁夏省有100多万人口,个中仅马鸿逵的军队就有17万人。

当时战事频繁,军队随时调动,可是宁夏却没有一家有规模的面粉厂,从而影响了马鸿逵军队的粮食补给。

过去的城乡碾坊,大都是用人推驴拉石碾磨盘的办法加工面粉。
用这种掉队的设备加工面粉,数量和质量远远担保不了军队和社会消费所需。

尤其在绥西抗战时,部队的将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而后方宁夏仅靠几十家作坊磨面,远远担保不了前方的供给。

绥西方面多次来电告急,向马鸿逵催要面粉,马鸿逵召来军需处处长,大发雷霆。
军需处处长说,米粮市的几十家碾坊都在昼夜磨面,只因设备掉队产量太低。

马鸿逵听后无奈,遂拨付军饷,电令在河套一带购买磨面机。

马鸿逵创办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还有另一个缘故原由。

1935年10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到银川。
马鸿逵在招待蒋介石的宴会上,蒋介石吃着宁夏喷鼻香喷喷的大米和洁白的面条,感慨地对马鸿逵说,“宁夏是塞上江南,农业灌溉条件好,你要把宁夏建成西北粮食供应的大后方”。
马鸿逵听后点头称是。
在往后的几年中,马鸿逵一贯惦记着这件事。

马鸿逵创办“洋面公司”

1943年8月,在马鸿逵的多方努力下,由宁夏富宁公司投资2000万法币,加上宁夏名流富商入股,创办了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

面粉公司的股份中,官股占60%,商股占40%。

商股中当时宁夏富商李凤藻和杨茂芳入股最大。
面粉公司的位置在本日的南门广场附近,俗称“洋面公司”。

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占地17亩,有办公室43间,有一座4层30间的磨粉厂房。
厂房构造为土木建筑,楼房房梁都是用椽子搭建的。
面粉车间里,安装了4台24寸小型钢磨,平筛一部,锅炉两台,由宁夏电灯公司供电。

工人实施三班倒,昼夜生产。
每天生产面粉240袋(每袋25公斤)。
面粉牌子以银川标志性建筑北塔、西塔取名,定为“双塔”牌面粉。

公司有管理职员32人、技工27人、徒工31人、仓夫56人。
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生产科、供销科、财务室,每个岗位权责分明,企业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公司生产运转一年后,由于所用磨面机器全是别人淘汰的旧机子,常常发生机器故障。

当时,宁夏没有修配机器的工厂,零件坏了要到北平、天津修配,又因交通不畅,每每延误韶光。
加之马鸿逵私邸常常超负荷用电,以是厂子常常停电停产,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涌现亏损,有时乃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陷入困境。

1947年,为了使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起去世复生,公司东挪西借,张罗资金从北平购买了两部三缸圆式瓦斯机。
该机用的这天本轮船淘汰的柴油机,机器安装后,运转正常,厂子规复了生产。

利民机器面粉公司的四层楼建筑,是老银川城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银川人从南门出城,都要举头看一看这座土木构造的“洋面楼房”。

银川面粉厂数次易名

1949年9月,银川解放后,宁夏省公民政府接管了利民机器面粉公司,改名为“宁夏公民面粉厂”。

刚刚解放后的银川,百废待兴。

面对根本薄弱、一穷二白的银川工业,宁夏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以“宁夏公民面粉厂”为骨干企业的“宁夏公私合营企业公司”(行政权益相称于经贸委),其目的是统一管理银川工业企业。

公司董事长由宁夏省公民政府副主席李景林亲自担当,公司党委布告由张怀民担当,公司经理由股东宁夏商界名流李凤藻担当。

“宁夏公私合营企业公司”成立后,宁夏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公民面粉厂的资金投入,购买前辈设备,扩建厂房车间,又把“宁夏公民电厂”迁到面粉厂院内,重点担保企业生产用电。

有了充足的电源,企业油、面、米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使解放后的银川工业初步形成了电、面、米、油生产一体的雏形格局,从而有力地担保了银川市场粮油供应充足和社会稳定。

由此,“宁夏公民面粉厂”和“宁夏公民电厂”合并,改名为“银川电面米油厂”。

为了培养更多宁夏工业企业干部和管理人才,宁夏公私合营企业公司源源不断地把部队转业干部,运送到“银川电面米油厂”学习培训。

这些干部经由短期学习培训后,由公私合营企业公司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和事情能力,再分配到其他企业事情,为管理好银川工业打下了根本。

1954年,全国掀起公私合营改造热潮,“银川电面米油厂”改为公私合营“银川面粉厂”。

由于面粉厂主楼是土木构造,年久失落修,机器一转,全体生产主楼就会振动,存在安全隐患。
1964年,经有关部门的详细检讨鉴定后,确定银川面粉厂厂房为危险建筑物,经请示自治区财办赞许,银川面粉厂于当年1月1日正式停产。
随后整体迁居,并在银川新城重修新的面粉厂。
原碾米车间迁居到今银川尚勇巷,成立银川碾米厂。

从1943年马鸿逵创建“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到解放后改名为“宁夏公民面粉厂”,又到“银川电面米油厂”,再到“公私合营银川面粉厂”,面粉厂数次易名,历时21年。

来源:口述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