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比利·怀尔德导演的《日落大道》描述的便是默片时期转型有声时期对付昔日巨星的强大冲击。女主角诺曼·戴斯蒙德曾经风华绝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随着时期变迁,她稚嫩的皮肤有了韶光的刻度,夸年夜的演出被台词的含义所取代,遗忘、淘汰、堕落构成她不肯服从于时期步伐的一定结果。1920年的默片女王在风起云涌的时期变革中偶居一隅,再无昔日的光辉。
导演比利·怀尔德是好莱坞黄金时期最有名的导演之一,其作品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并驾齐驱,其执导的影片有21部入围奥斯卡奖项,得到过3次奥斯卡最佳剧本奖,2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作为犹太裔导演,比利利用锐利的措辞、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勾勒出时期授予人物的精神内涵,蕴含着对时期、命运、人性的深入思考,《日落大道》作为其代表作,将人性关怀上升到了哲理思考的高度,60年过去,仍旧有其显著的现实意义。
01、金牌编剧的沉浸式手腕,悬疑氛围的层层铺陈
比利1906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的一座边陲小城,报社是他第一份事情,1926年他前往柏林成为了一名剧评人,写过200多个剧本,随后的战乱让犹太人流落失落所,1934年比利作难堪民奔赴美国,而他在家乡的母亲、外祖母等人却未能逃脱被屠杀的命运,这些经历时候烙印在比利心中,悬念、胆怯、人性这些主题的深刻阐发都源于那段心伤的真实经历。
在比利的电影中,“沉浸式手腕“被广泛利用,表现为超强的氛围营造能力,鲜活的人物对白、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可信的剧情走向。从影片第一幕拍浮池中的尸体开始,比利采取了倒叙的办法,构思出一个悬疑凶杀案的过程。但在讲述的过程中,却将镜头对准了好莱坞一位三流的编剧乔。不雅观众并不知道乔和去世者之间的关系,更无法探究乔与全体故事走向的脉络,于是,故事的悬疑感油然而生。
在正向描述故事时,光芒和色彩增长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大量的柔光镜头用于塑造落魄的乔形象,那些挥洒的自然光芒让乔显得漂亮高大,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为诺曼构建起一个幽暗、封闭的别墅环境。旁白说“这位夫人有种《远大出路》中老妇人的觉得”,要知道,《远大出路》中的老妇人身上就有着未知的神秘色彩,硕大的别墅只有她和孙女两个人相依为命,形单影只和孤独寂寥展现出了诺曼和老妇人共同的精神本色。
比利不仅精于剧本创作,还对构图和表现办法情有独钟,诺曼喜好穿玄色服装,脸部精细的妆容也从未鲜艳靓丽,预示着内心的惨淡悲惨,她渴望被关注,却在灰暗的色调中展现出颓废、偏执的性情特色,侧面打光和局部阴影凸显出面容的精细与神色的落寞,乔和诺曼在别墅中始终处于阴影之中,光源只有大厅中的吊灯散发出的微弱光芒,印证了故事悲剧的走向。
与诺曼悲情元素相对的则是编剧贝蒂的年轻靓丽,在呈现贝蒂时,总会用正面特写强调出乐不雅观爽朗和激情澎湃的人物性情,三角关系每每喜闻乐见,贝蒂参与乔与诺曼感情的过程在任何时期都稀松平常,但由于诺曼过气明星的身份,为影片镀上一层浓郁的“酸葡萄”色彩。
一方面,究竟爱情主要还是金钱主要,这一谜题一贯萦绕在不雅观众心头,另一方面,诺曼能够东山再起依然勾起不雅观众的兴趣。这两方面共同推进剧情的延伸,起到强烈的代入效果,直至影片终极答案揭晓,那种如释重负的觉得才会如潮水般涌来。剧本的踏实和镜头措辞的奇妙在生理上牢牢掌控着不雅观众们的感情,成为引人入胜的制胜法宝。
02、“认识你自己”:致敬那些为默片时期贡献的精彩前辈在希腊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刻着这样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省育人的准则,我国的哲学家老子也在《道德经》中提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从来不是一件随意马虎的事情,却成为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
纵不雅观比利的人生,他崛起于有声电影发迹之后,依赖娴熟的电影技法和深刻的人性刻画而有名,他有受到过“有声电影”的冲击吗?他想表达的认识自我又究竟指的是哪些人呢?
首先,比利说的“认识自己”便是自己那些痛楚的回顾和电影带给他的名誉。身无分文来到美国,比利从未想到成为万人敬仰的伟人或明星,他喜好宣布真实的故事以及隐蔽在故事背后的人性,电影给了他这样一个窗口,在核阅别人的同时不雅观照自己的内心。在时期趋势的年夜水面前,每个人都要学会顺应,《日落大道》提醒着比利对电影要保持敬畏之心。
其次,比利还想以此片致敬那些默片时期的英雄,没有这些电影大师就不会有电影后续的发达发展,恩斯特·刘别谦便是比利最想致敬的大师之一。1892年出生的刘别谦生于柏林,热衷编剧和演出奇迹的刘别谦与比利经历相仿,1921年才为了电影宣扬来到美国,并长期根植于这片地皮。他是默片时期的“无冕之王”,也是比利的恩师,在比利比弗利山庄的办公室内,有一副美国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的署名作品,上面只有一句话“刘别谦会怎么做?”比利在刘别谦的辅导下开始了好莱坞生涯,他时候提醒自己要像恩师学习,“刘别谦会怎么做?”更像是对刘别谦的致敬,也是认识自己的另类诠释。
在默片转型期间,刘别谦与另一位默片大师查理·卓别林态度不同,他选择了接管与考试测验,对付舞台剧式电影的创新让刘别谦奇迹抖擞了第二春,但刘别谦在“认识自我”时也有偏差,表现为不断考试测验严明剧,比如1932年执导的电影《我杀的那位》就遭遇了滑铁卢。纵然功成名就,依然要时候保持“认识自己”,在任何一个领域,认知为成功更为主要。
末了,“认识自己”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代表着创新与发展。以默片大师卓别林为例,他一开始对付有声时期的来临极为恼火,乃至考虑过退出。但镇静之余带来的思考让他意识到时期的滚滚年夜水无法阻挡,只有顺应潮流才能得到新生。他认识自己的办法缓慢而武断,声音的逐步融入表示在1931年《城市之光》、1936年《摩立地期》和1941年《大独裁者》中。
《城市之光》的声音是间断且不完全的,紧张为隐喻和音响效果的利用,《摩立地期》中强化了音响对付剧情的影响效果,《大独裁者》则正是开始利用对白,成为卓别林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0年,由此可知,“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何等的艰辛和弯曲,但也同时解释了认识自我的主要性。
影片中诺曼的扮演者格洛丽亚·斯万森是1920年默片时期当之无愧的女王,她在风头正劲之时急流勇退,搬家纽约,诺曼的经历便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男主角乔的扮演者威廉·霍尔登在好莱坞打拼十余年一无所获,而这部影片让格洛丽亚和威廉功成名就,“认识自我”意味着对自我努力的坚持不懈和与时俱进,比利致敬了那些为默片时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事情者,同时也致敬了有声时期勇于考试测验和打破的坚守者。
03、时期的挽歌,人生的谶语,希望与人性的痴缠敲响时期的警钟《日落大道》英文名为“Sunset Boulevard”,日落大道是洛杉矶最为有名的道路,它东起银湖、西抵太平洋,见证着好莱坞片厂的成立与辉煌,无数追梦者前赴后继地来到这里打拼,日落大道不仅仅是名誉的象征,更见证过无数片厂和明星辉煌的落寞。
默片时期的制片厂制度便是范例的流水线作业,只管模式统一、情节趋同,但仍成为当时主流的娱乐办法,在1931年经济大冷落期间,曾经有超过90%的美国人走入影院不雅观看电影。但在不雅观影人群中,有声电影的熙熙攘攘却与无声电影的门可罗雀构成光鲜反差,构成《日落大道》中诺曼无人问津的根本缘故原由。
身份认同的焦虑和代价取向的不断颠覆构成影片耐人寻味的主题,女主角诺曼和乔便是范例代表。有声电影来临颠覆了诺曼的生活,她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住在豪宅中每天回答来自天下各地粉丝的来信,在家里不雅观看自己曾经主演的电影,将猩猩作为自己的宠物,利用金钱保养乔,相信环球粉丝只要看到她的脸就会幸福无比。各类假想都如痴人说梦一样平常可笑,堂而皇之的借口依然难掩诺曼对付身份认同的焦虑。
这种身份认同的焦虑严重到走火入魔的田地,诺曼每天重复着“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明星,没有人可以抛弃一个明星,这便是明星之以是成为明星的道理”,这不禁让人遐想到苏联电影学派奠基人爱森斯坦对付有声电影抵制的宣言“有声片是对电影艺术的毁坏”。
落魄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一个充分发展的自我不会知足主不雅观上的自足,他须要从他人那里得到地位的认可,被社会认可身份是构成自我的必要组成部分”,诺曼对付镜头的痴迷乃至让他无法区分现实与梦境,乔对付名利的痴迷让他可以放弃肃静和梦想。管家对付诺曼的痴迷让他乐意为诺曼奉献生平,这些都源于对身份认可的渴望和执着。
传统好莱坞影片总会以圆满的结局闭幕,可在《日落大道》却悲惨地让人无奈,乔意图离开诺曼探求崭新的生活,却被癫狂的诺曼开枪打去世,乔的去世亡和诺曼的被捕寓意一个时期的闭幕,有声电影的来临丝毫不会由于个别人意志的改变而发生偏移,历史的时钟再次敲响震耳欲聋的钟声,提升人们:认清自我,克制希望。
好莱坞作为希望与人性的染缸,从来不缺少悲情故事,正如1950年派拉蒙举行的《日落大道》不雅观影会,一位大佬说“比尔玷污了这个城市!
这里养育了他,他却如此报答!
”彷佛比尔拍出了好莱坞最丑陋的一壁,戳穿了世俗不敢问鼎的阴郁。这位大佬便是美高梅的总裁梅耶,然而事实却是,一年后梅耶被解聘,《日落大道》荣获了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第8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等奖项,并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随后的精彩电影大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