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菜市场外不雅观,5字是为纪念出身5周年而设 王靖雯 摄
从荷兰鹿特丹劳伦斯广场向缤纷菜市场看去,一个硕大的阿拉伯数字“5”在玻璃幕墙上颇为能干,这是为纪念这一菜市场出身5周年而特意做的装饰。
2014年10月1日,荷兰王后马克西玛来到这里,为这家颇有特色的菜市场剪彩。随后的5年多韶光,缤纷菜市场因其独一无二的设计和艺术感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打卡。这座环球第一个将菜市场与住宅合为一体的建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主要地标。
重生的名片
第二次天下大战摧毁了一座古老的城市,却也给予了它新生的无尽可能。坐落在鹿特丹的缤纷菜市场,便是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重生的一张名片。
作为荷兰这个开放国度中的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这个昔日环球第一大港口辉煌的历史印记在70多年前纳粹德国的大轰炸中险些被抹平,在惋惜与悲痛过后,鹿特丹人用无尽的遐想授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未来主义,这里成为了来自全天下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师尽情实现其奇思妙想的天国。
这些设计师中就包括荷兰最有影响力的MVRDV建筑师事务所的三位设计师:韦尼·马斯、雅各布·凡·里斯和娜莎莉·德·弗里斯。
在多阴雨景象的荷兰,室内菜市场无疑是给予市民采购自由的最好选择,于是三位设计师在设计了荷兰第一个室内菜市场的同时,又颠覆人们对菜市场的传统认知,把它与公寓、停车场以马蹄形的拱廊形状结合在了一起,使之成为了天下上第一个将菜市场与住宅合为一体的建筑,与阁下的铅笔屋子和51个方块屋共同点缀着这个天马行空的城市中心。
远远看去,这座灰色的马蹄形拱廊建筑,其建筑所选用的灰色天然石材让这个创意菜市场看上去更具当代性。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鹿特丹市中央最大的停车场,它霸占地下四层,拥有1200个停车位;二是建筑两侧和顶部面积达95000平方米的228间面积从80至300平方米不等的公寓,共11层,个中102间用于出租,126间用于出售,每间公寓一壁朝向外部的圣劳伦斯大教堂和马斯河(Maas River),而另一壁则朝向这一建筑最令人震荡的第三个部分——室内菜市场。
荷兰鹿特丹缤纷菜市场内景
“鹿特丹的西斯廷教堂”
走进拱廊,最为夺目的是菜市场上方11000平方米的巨幅壁画,阳光透过由多个边长1.485米的正方形组成的34米高、42米宽的透明网格式单层玻璃幕墙,显得十足光怪陆离。
这幅巨幅壁画是当现代界上最大的室内彩绘,由艺术家阿诺·库内和艾丽斯·罗斯卡姆携手完成,名为《丰裕之角》。这一名字借用了希腊神话中的美好寓意——幼年的宙斯将装满食品与鲜花的丰裕之角转赠给养育他的宁芙女仙,并许诺可以从这只羊角得到任何她们想要的东西,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站在菜市场中心仰望这幅极具荷兰静物画特色的弧形壁画,新鲜的蔬果、花卉、种子、鱼和昆虫环绕在天顶的太阳和其光辉周围,更显丰饶与富余,缤纷菜市场也因此得到了“鹿特丹的西斯廷教堂”的盛誉。
这幅巨大的艺术品的精细还在于它拥有相称于一本时尚杂志的打印分辨率。为了实现足够的清晰度,它由Pixar软件进行渲染,用数字3D打印技能印在4000个穿孔铝合金面板上,再拼合在拱廊内部,加贴覆一层吸音板以掌握噪音,使得菜市场的热闹与公寓所需的安静完美共融。
缤纷菜市场里售卖的喷鼻香肠 王靖雯 摄
食味集市
《丰裕之角》俯瞰的是来自全天下各地的美食:96个20平方米的农产品摊位、15个食品店和8个餐馆,集市下层还有荷兰最大的连锁超市阿尔伯特汉以及代尔夫特蓝瓷商店。
从中餐到日本收拾,从印度小吃到中东美食,从荷兰奶酪到意大利冰淇淋,再到地中海风味烤串……菜市场里几步一至的果蔬摊上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散发的喷鼻香气与壁画相映成趣,琳琅满目的花卉,充斥芝士、坚果、面包、咖啡、蛋糕、糖果、冰淇淋和各种小吃的菜市场,其实如壁画中丰饶和生动。
当然这里更少不了荷兰当地的美食。“臭”名昭著的瑞典鲱鱼罐头名声大噪之时,荷兰人却早就用生鲱鱼给荷兰小吃打上了另一个标签。到缤纷菜市场末了真个海鲜铺子里点上一份生鲱鱼,店员从桶里捞上一条鱼放到案板上,你可以亲眼看着一条鲜鲱鱼经由大略处理之后成为盘中餐。大泰西里新鲜捞上来的鲱鱼沿着鱼腹切开摘掉内脏,去头留尾,刮去鱼鳞,剔掉鱼刺,尔后乃至都不用水冲一下即直接撒上酸黄瓜和洋葱丁,插上小小一壁纸制的荷兰国旗,就交到敢于品尝这一独特的荷兰味道的“勇士”手上。人们学着图片里的吃法,揪住鱼尾提起,跟自己的意念小作斗争后,一口咬在鲜嫩还留有几丝腥味的鲜鱼肉上,伴着几粒洋葱和酸黄瓜,清凉绵软。
而在荷兰遍布大街小巷的粗薯条和可罗卷无疑也会在这个荷兰最具特色的菜市场里凑个热闹。荷兰自产的马铃薯切成手指粗的长条,下锅炸至金黄后捞出,满满地塞进锥形的手持纸袋里,再重重压上一泵荷兰薯条标配的美乃滋;用肉、蔬菜和土豆泥稠浊后裹上面包糠炸至金黄的可罗卷蘸几下蛋黄酱,外酥里嫩还有些烫口,冬日的幸福感因此倍增。
这座菜市场在领悟艺术创意与实用性的同时,仍不忘向前来参访它的人诉说这里和全体城市的历史。菜市场选址在鹿特丹市中央,下面是14世纪时一个被掩埋的村落落。而建造这个集市时,人们又在地下7米旁边创造了一个12世纪名为鹿特的农场,它因傍鹿特河而得名。这里有还残留的火炉和壁炉,农人、贩子、工匠曾在此劳作生活。缤纷菜市场内四层扶梯的侧壁由下而上用年份和韶光讲述着鹿特丹这座城市的过往,而它本身也在用崇高的艺术创意和想象向这个时期和未来致敬。(王靖雯)
来源:2020年3月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