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这鼓声,靖安司发生了一场屠杀......。
图/《长安十二时辰》

-景致君语-

长安的历史原形 长安十二时辰你看懂了吗 汽车知识

最怕网剧有文化

天保(宝)三载上元节,取消宵禁的长安成为不夜城,繁华背后,一场“反恐”行动在《长安十二时辰》上演。

▲ 唐朝的大型户外蹦迪现场。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汉人、突厥人(狼卫)、粟特人、波斯人、昆仑奴……国际化的职员构成,搭配长安封闭式的坊市、宵禁等中世纪“禁欲系”的城市制度,这样的长安充满了无限可能。

▲ 大唐不夜城和大雁塔。
拍照/田春雨

靖安司里,李必利用网格式的沙盘便可掌控全局;各个坊间,武侯、不外子实时监控……当我们跟随主角的视线脚步,《刺客信条》般从这个坊跑酷到那个坊,所见的长安是想象还是真实?

▲ 来,跟我们走。
剧中的乐游原。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本日,我们想给你长安的原形。

被设计出来的“宇宙中央”

打开我们偷来的长安舆图,方正的城市布局恢弘而有序。

▲ 图1:西安如今的布局;图/考古报告 图2:剧中的长安舆图。
图/北斗北事情室

像这样的方形城市自非中国独占,比如罗马的方形城市以居民的公共生活为根本,环绕广场、神殿、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展开;印度方形城市类似“同心圆”,表示了神殿-王宫-政府-市场的等级秩序……反不雅观隋唐长安,则反响了天圆地方的宇宙不雅观、阴阳五行、风水等中国特色。

长安是被设计出来的“宇宙中央”。
城市选址龙首原,原上起伏的六道高岗被看作是《易经》中乾卦六爻。
乾卦象征着天地中的天,阴阳中的阳,或意为龙。
整座城市环绕天子的宫城和皇城展开,其位置对应着天上的北极星。
中轴线——朱雀大街分割东西,西为长安县,东为万年县,也便是张小敬曾经做不良帅的地方。

横平竖直的街道把居民区切割开,划出一百多个坊,类似现在的街区。
皇城、宫城两侧的三列坊,每列坊自北而南有十三坊,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皇城以南的四坊象征四季,每列自北向南有九坊则象征《周礼》中“王城九逵”之制。

▲ 鸟瞰长安。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坊是城市的基本单位,宫城与皇城就像是n个坊合并同类项,而经济中央东、西市则各占两坊之地,因此也被称为“市坊”。
两市日午击鼓开市,日入前七刻击钲闭市,古人作战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买东西像打仗,看来自古如是。

为什么日午才开市?由于古人以为上午为阳、下午为阴,上午处理同属于“阳”的政务,下午从事同属于“阴”的交易。
阴阳不能失落调,高官乃至会被禁止入市,这些都是长安的“阴阳怪气”。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的第一场戏,便是人们在西市门口等待开市。
大唐西市外通丝绸之路,胡商多,比地处富人区的东市更接地气,故事当然要从那里发生。

最强“反恐”系统,长安有没有望楼?

剧里的长安堪称“亚洲最安全城市”。
“狼”入怀远坊、围剿“狼窝”修政坊,张小敬每每敕令关闭坊门或盘查出入者,其背景便是“坊”的存在。

▲ 。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坊,“防”也。

坊与现在城市街区的最大不同处,是其四面有坊墙相围。
坊内有“十字街”,通往东南西北四个坊门。
除非是达官显贵,否则住宅严禁面朝坊外大街开门。
“坊正”掌管着坊门钥匙和治安等事务,坊门一关,里面的人出不去,表面的人进不来。

▲ 航拍大明宫复原模型。
拍照/王佳

除了“捉狼”这样的突发事宜,逐日日掉队坊门也会关闭,是为“宵禁”。
上元节取消宵禁,全城狂欢,正是《长安十二时辰》最核心的故事背景,否则就成了入夜-闭门-全剧终。
唐人小说中也有诗人以住处太远赶不回去为由,借宿女主家的情节,不仅极具年代感,也像极了大学时期的爱情。

▲ 西安城墙

身处坊中,一些小打小闹的邻里轇轕,坊正便主持公道了,类似街道办;情节恶劣一点的,不外子摆平,张小敬以前的主座是万年县尉,类似地方公安系统;再往上要惊动京兆府,便是省市一级;在城门、坊角守备巡逻的武侯属于中心的禁军系统,直闯靖安司的龙武军、右骁卫也分属不同系统的禁军。

▲ 坊里什么样?长安富人区宣阳坊,东门外便是东市.......图/基于贺从容《唐长安宣阳坊内格局剖析》

长安有没有望楼?剧中的望楼全天监控、旗语传信,切实其实是开挂般的存在。
唐代是有望楼的,设置在军事堡垒的四个角上,比如守捉城(没听过这个词,解释你们还没追到那集,哈哈哈)但都城里却没有。

▲ 马亲王写的时候没考虑,但剧组真的设计了一套望楼密码......(一个精修发际线的任务)。
图/北斗北事情室

长安的监控,靠武侯的人腿、马腿来传送信息已经足够。
倒是东、西市里的旗亭市楼与望楼浸染部分靠近,平时除了开、闭市报时,兼有瞭望、缉盗的功能,类似后期城市的钟、鼓楼。

▲ 西安钟楼 拍照/田春雨

实在,不设望楼本身便是出于安全考虑。
坊墙都不高,登高而窥全貌,自是不能随便看了。
长安阵势东南高西北低,“乾卦六爻”上的高地多为官衙、王宅、寺不雅观所据,长安舆图岂是谁都能画的?想得美!

每一座坊都是“长安堡垒”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隋唐的都城也在长安,却已不是一个长安了。
隋唐长安建在汉长安旧城东南,城市方案上已大不相同。
汉唐间隔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期,时局动荡,坊墙这种军事功能突出的建筑形式正是形成于此时。

▲ 西安市碑林区古城墙。
拍照/田春雨

由于游牧民族南下,战乱频仍,官方和民间纷纭修建防御性子的坞壁堡垒。
魏晋时的遗迹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是从明清时期的城堡聚落仍能看出一些影子,比如河北蔚县暖泉镇,有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座城堡。
城堡的防御理念与城市方案结合,就涌现了“坊”。

▲ 蔚县西古堡。
拍照/王寰

坊的形式最早涌现于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又继而运用于北魏洛阳、东魏北齐邺城(主体在河北临漳县境),是游牧文化与汉地农耕文化结合的产物。
封闭式的管理有助于管理被征服的农业民族,也能防止本民族内不同势力的反抗。

▲福建大田琵琶。
拍照/王寰

坊,“方”也。

从城市治安的角度看,“网格化管理”是最随意马虎想到,也是最科学的,以是李必靠着靖安司里的沙盘就能掌控全局。
元明清的北京虽无坊墙,却也设计等间隔排列的胡同,用栅栏掌握出入,北京地名大栅栏便是这种制度的遗留。
四方形的坊,也反过来影响到城市格局,使其愈加方正。

▲ 沙盘。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模拟和山寨?长安已经习气了

唐王朝希望将这种封闭性的坊市制度全国推广,白居易曾说苏州“七堰八门六十坊”,但除了唐“两京”长安、洛阳外,考古上竟没有创造别处坊墙的痕迹。

▲把长安顿入北京是什么效果?图/妹尾达彦《长安的都邑方案》

反倒是远在西域,传来了悠长的回响。
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是唐代高昌郡交河县城,属安西大都护府,也便是张小敬十年西域兵的地方。
古城遗址虽不见外墙,却可见中心大道两侧筑有高大的坊墙,开有街巷入口,而无开向街道的宅门。
交河故城原是西汉车师前国的王庭,后为高昌国交河郡城,“坊”的涌现应是唐代重新方案的结果。

▲ 交河故城遗址。
拍照/王寰

朝鲜半岛新罗王都庆州城、日本平城京(奈良西郊)、安然京(京都),则是模拟长安坊市而建的外首都城,只是因无军事须要而没建城墙。
就坊制演进而言,庆州坊墙上有多个连接小街的出入口,而平城京、安然京坊内三横三纵划分16町,比长安更加风雅和均质。
日本都城东西向道路称“条”,南北则称“坊”,如平城京西市在右京8条2坊,让人想起北京东四十条这样的地名。

▲ 平城京和安然京。
图/《日本建筑史参考图集》

安然京的坊墙在10世纪就大体拆除,只留下了朱雀大街两侧装饰性的坊墙,缘故原由可能和日本身处地震带,坊墙不利于疏散有关。

论“街坊”和大唐的关系

与安然京年代附近乃至更早,中国的坊市制也走向了末路。
唐后期常常有人在街上违章搭建,侵略和毁坏了坊墙;随着经济增长,封闭的市场也不再知足时期,街市、桥市、鱼市这样的违规操作也偷摸搞起来了,乃至涌现了“夜市”;夜市都开了,宵禁有名无实,正式废除也便是早晚的事。

▲ 上元之夜。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终极,坊市被街巷取代。
于是我们看到了《清明上河图》里,北宋汴京(开封)繁华非常,沿街开店,每天都似“上元节”的场景。
这种沿街开店的城市格局,延续到了现在。

▲ 西安回民街(回坊)。
拍照/王佳

只管没了坊墙,“坊”却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它仍被用作街区名称。
历史遗留的诸如杭州清河坊、北京白纸坊、西安回坊(和隋唐长安没有关系)……晚近的比如上海田子坊,这是当代画家黄永玉起的“雅号”,但石库门弄堂称坊的确有不少,它们更多时候也被称为“里”——比“坊”更古老的街区单位。

▲ 杭州清河坊。
拍照/卢文

有些地区的“坊”则是指牌坊,比如昆明的金马碧鸡坊,牌坊没了或者是太有名了,便用来指代街区。
金马碧鸡为古四川神明,唐代成都有金马坊、碧鸡坊,金马坊在城北,或许即是本日金马街的源头。
故意思的是,街临文殊院,这一带被开拓为旅游区,名为“文殊坊”。

▲ 文殊坊。
拍照/项玥

“坊”潜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背后却勾连出大唐的金戈铁马。
或许正因如此,当我们随着张小敬站在长安屋檐上,看着一排排坊墙围出的坊,有一种熟习而陌生的觉得。
《长安十二时辰》选择了天保(宝)三载这个大唐盛极而衰的节点,恰也是长安坊市制度末了的挽歌。

▲ 正如剧中何监的感慨:过去的大唐好啊,都过去了,过去了。
图/截取自《长安十二时辰》

- END -

文丨Face

图片编辑丨袁千禧

参考资料

李孝聪《历史城市地理》,山东教诲出版社,2007

妹尾达彦《长安的都邑方案》,三秦出版社,2012

谭立峰,张玉坤《“里坊制”城市之过渡形态——多堡城镇》

王晖《日本古代都城条坊制度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