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于2013年10月7日凌晨神不知,鬼不觉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就在我们的熟睡之际来到了余姚。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只听到爸爸妈妈的喊叫声:“不好了!水漫余姚了!”我听到喊叫声,胡乱穿好衣服,跑到阳台,往楼下一看,“呀,发洪水了!”楼下已经是汪洋一片,分不清哪里是路面,哪里是姚江。街道已经变成了四通八达的“黄河”,黄河上露出了一块白,一块黑的,是那些可怜的快被没顶的汽车。可是老天爷却依然我行我素,不管余姚的灾情,自始至终地下着雨,好像天漏了一般。
洪水漫进余姚之后,我们小区的地下停车库全灌满了水,所有的机器设备全坏了,小区停电、停水,电梯就更不用提了。在这样没有水、没有电的日子里,我们痛苦地生活着。
没过多久,我们的城市里出现了很多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穿着绿衣服的解放军叔叔,他们竭尽所能地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百年一遇的大洪灾。我们小区里也出现了很多宁波供电局的工人叔叔,他们马不停蹄、日以继夜地帮我们恢复小区所有设配。有些叔叔穿着抓鱼人的衣服,带着安全帽,拿着手电筒,冒着生命危险,就像游泳似的来到地下车库,小心翼翼地去修配电房的机器和其他设备。有些叔叔时时刻刻地管在车库通道边,深怕一不留神,没有柴油了,或者发电机停了、坏了,或者江水又要倒流,前面的功夫又要白费了。还有一些叔叔,拿着榔头和很粗的钉子,用减速带去盖住那些从临时配电房里接出来的粗电线,“叮叮当当”的声音一直传到我的耳朵里,他们的脸上,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他们这样做那是为了防止有人触电。这些叔叔连续很多天里没有吃好睡好,饿了,只能泡一盒方便面来充充饥;渴了,就只能随便喝几口矿泉水解解渴;累了,就随便躺在草丛里、路面上解解乏。
正是因为这些叔叔日夜不停地抢修,默默地奉献,没过几天,我们小区终于恢复了正常,又用上水和电了,最让人高兴地是电梯通了,我不用背着书包走这要命14楼了,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大水无情人有情,虽然老天爷毫不留情给降给我们这次大洪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市已逐步恢复正常。这次零距离地接触台风“菲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篇二:“菲特”来袭的日子里
台风“菲特”要来了!当爸爸告诉我这一消息时,我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咱宁波人哪个夏天不得“迎接”这台风三、四回啊,我已经十岁了,都习以为常了。
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下来了,不知是从何时开始下的,更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成了哗哗作响的瓢泼大雨。我们一家子就窝在家里静静地看着书,反正还在国庆假期里,前几天一直在走东窜西,今天下午能听着这美妙的雨声,投入惬意的阅读中,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谁知这雨下着下着,竟一发不可收拾,到了下午四点多,愈发地肆虐起来。爸爸套上了雨衣、雨裤,骑上摩托,冲入了茫茫雨帘之中——他今天是夜班啊。
妈妈对我和哥哥抱歉地说,今天雨太大了,晚上不去买菜了,就将就着吃馄饨得了。我蹙着眉打量着屋外:一切都被笼罩在这无边无际的雨雾之中,风助雨势,把小院里的毛豆、茄子等植物都吹倒了。高高的柿子树更是被狠狠蹂躏,本来高大挺拔的形象被完全破坏,快成熟了的果子被吹落在地,枝条也折了一部分,就这样可怜巴巴地缩在小院一角。此时,我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啊?
第二天早上醒来,没想到雨还是没停,似乎下得更疯狂了。我拉开窗帘向远处望去。前方的农田已经是汪洋一片,分不清哪是路面,哪是河面。糟了!我匆匆跑下楼,只见妈妈早就拿着拖把在厨房忙碌开了。“水漫金山了,水漫金山了……”妈妈一边绞着拖把,一边对我念叨着。唉,厨房到处都是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着早饭。我讨厌这无休无止的大雨,这真是一场怪雨,从始自终地保持着急、大、猛的特色,好像是天漏了,倒下无数银河的水。大概半小时之后,妈妈终于收拾完了厨房,鼓起勇气骑上电瓶车冲入大雨中,之后又浑身湿淋淋地回来了。“台湾饭团没有,包子没有,什么都没有!”她气急败坏地说道。
妈妈只得煮了家里最后一包方便面,让我和哥哥分着吃。我默默地喝完碗里的最后一口面汤,无奈地望着这雨,只盼望“菲特”早点过去,也希望家乡的每个父老乡亲能平安度过这场百年一遇的雨灾。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记事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