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十五年,出演过50多部影视作品,他塑造的刘志丹、郭沫若、陈庚大将等经典荧幕形象,在随处颂扬的同时,也逐渐让那一抹赤色感化了他行事为人的底色。

几天前,电影《冰雪少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了开机发布会。

这是一部在国家奥组委大力支持下,与2022年冬奥会应运而生的院线电影,其大部分场景将在黑龙江中部城市肇东完成。

独家专访青年演员金良上山问义下山循道 汽车知识

作为《冰雪少年》的主演,青年演员金良险些是带着冬奥会运动员般的精气神,一边迎来送往,一边生动现场氛围。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当天的主持人。

做十几年,专访过无数演员、导演,以及电影制片人、出品方和企业家,如果非要在这些分属不同类别的人身上,提炼一个共同的显著特色,那便是「 他们调动和切换状态的能力 」。

以是我们说:最好的演员该当像水一样。

以是李小龙说:最上乘的功夫像水一样。

这或许便是金良时常提及的“要融入”。

在发布会的舞台演出期间,身处会场后排的金良,总是时时时的站起身。

“不是看不见,而是那个舞台实在并不太适宜做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我有些担心。
”他说。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默默无名的小演员们的尊重,对同行的同理和敬畏之心。

熟习金良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以只演正面人物”而著称的演员,行业内外送他一个外号“正能量演员”。

的确如此。

出道十五年,出演过50多部影视作品,他塑造的刘志丹、郭沫若、陈庚大将、张闻天等经典荧幕形象,在随处颂扬的同时,也逐渐让那一抹赤色感化了他行事为人的底色。

前两年,某投资方重金约请他出演一部商业大片的男一号,他欣然前往。

但在得知“电影的尺度对标的是李安导演的《色戒》”,他断然谢绝。

金良看重的“正能量”和“赤色”,是从内到外、由心至形的:他身着赤色西装,并将一枚赤色徽章镶在衣领上。

故意思的是,他穿着一双绿条相间的白色运动鞋和白色袜子。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当一个男人开始穿白色袜子的时候,表明他对“净”有着分歧凡响或者是更高层次的哀求。

果不其然。

他坚持吃素食十年;就连座驾也是一辆电动汽车,车上放着佛家音乐。

他酷爱《毛主席诗词》,随口便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峭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从中读到了梅花的俏丽、积极;她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秉持操守;最主要的是她‘不争只报’,这是无私的奉献精神。
”金良说。

所见即所得,这是一种照见。

以是他时常身体力行:成名后他曾专程回到家乡滨州捐赠20万元,用于购买树苗;今年4月又再次回到家乡的车王镇中学捐赠苗木。

这样的公益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金良对国学的神往和痴迷。

“当下的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导致民气暴躁,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人群失落衡征象’;人们须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来‘修其心、正其道’。

说这话的时候,他竟然从车上拿出自己出资出版的一套《弟子规》,他的朋友说“金良走到哪里,就把这套书送到哪里”。

正是因着这样的一种义务感召,这些年金良只要一有韶光,就去遍访高山古刹。

那也是其净心、静气、修身之旅。

今年春节过后,金良特意从北京赶到河北涞源的一座寺院,在未来的几天里,一位很有名望的国学大师将在那里开讲。

与此同时,武汉人彭博从家乡辗转石家庄,再至涞源。

他们的目标同等:都乐意再次接管国学的深刻教诲和熏陶。

同为“师兄弟”的几天里,金良对彭博并无太特殊的印象,只是以为后者“彷佛永久保持着某种激情”。

这段“同修”结束后的几天内,金良就接到了彭博打来的电话,后者约请金良去武汉,出演由其出品的电影《梦想演说家》的主要角色:在电影中饰演彭博的父亲。

这是一部以彭博从小到大、身残志坚的奋斗进程,改编而来的一部励志、笑剧电影。

在理解这个故事人物原型的不同、非凡的经历后,金良接管了约请,并且因此“近乎白菜价”的低片酬。

“这是一部小本钱电影,彭博身上的阿甘精神打动了我,以是我才会给予这样的支持。

作为一名成熟演员,金良给予这部电影的支持远不止于此。

彭博作为《梦想演说家》的出品人兼主演,他说:“我只是个极其热爱电影的草根,关于如何拍摄电影、如何塑造角色,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以是彭博须要的支持,不仅在精神和片酬上,更须要在专业上。

金良在研读过剧本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彭博的父亲,在教诲、批评儿子的时候,原来设计的台词风格是带有愤怒、嘲贬意味的,这并不符合这个男人的气质。

由于小彭博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退役后作了船长。
“军人的情怀、担当,军人的意志、品性,绝对不会是那样的一种说话办法,纵然是表达批评或者不满的时候。
”金良说。

因此,金良把这个人物的个性高度提纯:“他该当是内敛的、坚毅的;他该当是小彭博万一失落败后的港湾与后盾。

这即是一个成熟演员的标志:深谙“要先从根儿上去找到一个角色”的道理。

“找到了这个人物(的底色),你就知道什么话该是他说的,而什么话是他不会说的。
”金良说。

金良一贯强调,彭博这个角色并非残疾而是残障:“这个群体也非常值得关注,由于他们如果能够通过社会的帮助,打破‘障’,那个‘残’可能就会自行消逝了。

能够对这类群体产生勉励浸染,这正是金良出演这部电影的初心。

“由于,这符合我要终生鼓吹的‘正能量’。
”金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