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与李莫愁生平共始终的歌,是金人元好问(遗山)的名作《迈陂塘》词。《迈陂塘》,一名《买陂塘》,别号《摸鱼儿》《摸鱼子》《双蕖怨》,属唐代教坊曲。元好问此词写成于金章宗泰和五年,当时他到并州赴试,路上碰着一个打雁的说:“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去世了。另一只逃出罗网,竟悲鸣不肯去,后来撞到地上自尽了。”元好问听后很受冲动,便买了这两只去世雁,把它葬在汾水岸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写成这首《迈陂塘·雁丘词》。《神雕侠侣》曾引用了词的上半阕,下半阕则略而不用。今把全词抄录于下,以供赏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死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次寒暑。欢快趣,离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此词咏雁之殉情,实在是借雁写人,赞颂青年男女死活不渝的刚毅爱情。词的上阕陡然以“问世间,情为何物”发问,引出写雁侣天南地北双飞,度过不知多少寒暑,在这双飞双宿之中,有欢快之趣,有离去之苦,也有痴儿女般心领神会的深情。因此大雁在失落侣之后,痛不欲生,殉情而去世。“君应有语”四句,正写出大雁失落侣后形单影只,不肯万里孤飞的痛楚心境。词的下阕先写自然环境的荒凉寂寞,衬托出大雁殉情的凄苦气氛,然后以招魂无济于事,山鬼枉自号泣,表明雁去世不能复活。紧接着“天也妒”三句,写雁之殉情,连上天也应生妒,其感情代价之高,是万古不朽的,断不会与莺燕一样归于黄土,它将赢得墨客们的千秋凭吊,世代传诵。
此词悲雁即是悲人,借雁之同去世,为天下痴儿女一哭。《神雕侠侣》多次引用此词,正是为了突出书中的“痴儿女”们“死活相许”的至性至情。当小龙女得知自己非去世不可而杨过则有药可治时,为了使杨过能安心折药,特意在跃下深谷之前,在石上刻下“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落信约。小龙女书嘱夫君杨郎,珍惜万千,务求相聚”等字。十六年后,当杨过得知小龙女在石上刻字,是为了骗他服药时,他万念俱灰,不肯独生,连声大叫“你为什么不取信约?”然后纵身跃入深谷之中。杨过与小龙女二人,确是做到了彼此“死活相许”的。而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和小郭襄,也对杨过爱恋甚深,亦庶几靠近“死活相许”的地步。从书中看,公孙绿萼是为酬杨过之情而不愿活下去的,郭襄随着杨过跃下深谷,则是为了劝他不要自寻短见,此后她终生不嫁,连男徒弟也不收,盖因心目中的男子只有杨过一人而已;而程英和陆无双,在明确得知与杨过只能有兄妹之情往后,便没有再爱上谁。这四位可爱的姑娘,都因深爱杨过而误却自己的终生了!
写到这里,溘然想起元好问词中雁侣的影子——郭靖所喂养的一对大雕。这对大雕在联合出击之时,雄雕被金轮法王击毙,雌雕痛不欲生,双翼一振,高飞入云,盘旋数圈,悲声哀啼,猛地从空中疾冲而下,撞在山石之上,脑袋碎裂,折翼而去世。正是“宁同万去世碎绮翼,不思云间两分张”,情之至此,可谓极矣!
这殉情的雌雕,与先后跃下深谷的小龙女和杨过,同样具有至性至情,彼此相互照映,更突出了“死活相许”的崇高感情代价。金庸写到这里,故意识地让陆无双耳边响起师父李莫愁“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凄凉歌声,并通过陆无双的内心所想来抒发感慨:“这雌雕假若不去世,此后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叫它孤单只影,如何排解?”这正是杨过在相思相候十六年之后,竟不能与小龙女相聚时所有的感情。在无比绝望之时,他只有在断肠崖前跃下深谷,以求解脱了。
倪匡师长西席认为,金庸的小说,每一部都在写男女之情,却没有哪一部写得像《神雕侠侣》那样错综繁芜、那样淋漓尽致、那样透彻入微、那样动听肺腑、那样全面、那样深入。他并精辟地把《神雕侠侣》称作是一部“情书”。对付倪匡师长西席的这些评价,笔者是深为赞许的。《神雕侠侣》既然是一部“情书”,那一曲回肠荡气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死活相许”,自然便是它的“主题曲”了。书中大大小小的爱情故事,都是环绕着这一曲“主题曲”来展开的。